汉武帝大传(世途多艰,多难兴邦。犯我强汉,虽远必诛。学者何新讲汉武帝的雄霸之道与治国方略)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汉武帝大传(世途多艰,多难兴邦。犯我强汉,虽远必诛。学者何新讲汉武帝的雄霸之道与治国方略)精美图片
》汉武帝大传(世途多艰,多难兴邦。犯我强汉,虽远必诛。学者何新讲汉武帝的雄霸之道与治国方略)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汉武帝大传(世途多艰,多难兴邦。犯我强汉,虽远必诛。学者何新讲汉武帝的雄霸之道与治国方略)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67589285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6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21.9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大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20 01:21:05

寄语:

汉武帝大传(世途多艰,多难兴邦。犯我强汉,虽远必诛。著名学者何新讲汉武帝的雄霸之道与治国方略)


内容简介:

“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汉武帝雄才大略,宏谋远虑,他树立主流意识形态,规划制度,招揽人才,改革内政,建立币制与财政,决战匈奴,拓展外交,其文治武功为此后两千年间的中国君主制度提供了一整套稳定而成熟的范式,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国家。他的权变和机谋使政治斗争成为艺术,他的业绩和作为深深地熔铸进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与传统中。汉武帝的政策在他的时代导演了巨大的变革,因而引起巨大的冲突和争论,使他在历史上备受争议以至误解。本书即著名学者何新从各个角度解析汉武帝的功过得失。理解汉武帝,是认识中国的开始。


书籍目录:

上篇 论汉武帝 / 001论汉武帝 / 003《淮南子》 与汉初政治斗争 / 009汉武帝建元新政之失败 / 012董仲舒与武帝之元光决策 / 016焚书坑儒及秦汉之际意识形态转型 / 019经学今古文分野与汉初政治斗争 (上)———今文经学之兴起 / 025经学今古文分野与汉初政治斗争 (下)———古文经学之兴起 / 031武帝晚年的巫蛊之乱 / 037巫蛊之乱背后的外戚集团斗争 / 044卫太子的平反与轮台罪己诏 / 052汉武帝抗击匈奴之十五战役 / 060匈奴对汉朝的生物战争及其历史后果 / 078中篇 汉武帝年谱 / 089汉武帝年谱 / 091下篇 匈奴去哪儿了 / 219匈奴族是夏禹后裔 / 221匈奴失踪之迷 / 224匈奴单于世系表 / 227


作者介绍:

何新,中国著名学者。1949年生于浙江,1978年大学肄业,后担任中央财经大学教员。1980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91年后任职于人民政协,担任多届专职的全国政协委员。主要著作有《诸神的起源》、《东方的复兴》、《危机与反思》、《新国家主义经济学》、《新逻辑主义哲学》、《论中国历史与国民意识》、《希腊伪史考》等。译著有《培根人生随笔》、《培根论人生》等。何新研究范围宽广,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哲学、美学与传统文化等领域,极富创见,常提出大胆新颖的学术观点,对世界局势和时政亦有很深的洞察力,曾预见到苏联的解体,对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多有建言,在当今思想界有较大的影响力。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汉武帝究竟有多高明、多伟大?著名学者何新通过本书给出答案:他是千古一帝,从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民族气质诸方面塑立中华之魂。“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书摘插图

中国历史上有两位开天辟地的帝王:一是秦始皇,一是汉武帝。秦始皇结束了周代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个中央集权大一统的帝国。秦始皇是一位纵横捭阖、叱咤风云的人物,开创了中华帝国,但这个帝国缺乏统治经验,寿命过于短暂,只存在了15年就灭亡了。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帝国。这个帝国创生于农民起义。其创业君主刘邦是一个出身草莽、行迹近乎无赖与游侠之间的边缘人物。由于一种政治和阶级的包容性,他的集团具有较为宽泛的社会基础,乘动乱纷争之际终于取得全国政权。但这个新王朝几乎不具有法理和意识形态的任何正统性,因此这个帝国在开创之初就陷入了不稳定之中。自高帝、吕后至文、景的50年间,内部变乱不断,外部则匈奴入侵,社会深陷危机之中。直到汉武帝登基,这位班固称之为“雄材大略”的人物,才为这个王朝开辟了崭新的局面。汉武帝塑造主流政治意识形态,规划制度,招揽人才,改革内政,建立币制与财政,决战匈奴,拓展外交,不仅重新奠定了汉帝国的制度基础,而且其宏谋远虑为此后直到清王朝两千年间的中国君主制度提供了一整套相当稳定而成熟的模型和范式。然而汉武帝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历史人物,叙述评价他的一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司马迁的《史记》成书于武帝太初年间,由于个人的不幸遭际和政治异见,他对武帝这个时代的评述掺入了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和主观偏见。班固的《汉书·武帝纪赞》试图纠《史记》之弊,其论汉武帝曰: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班固对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基本给以肯定,但清赵翼《廿二史劄记》则指出其仍有偏颇:“专赞武帝之文事,而武功则不置一词。抑思帝之雄才大略,正在武功。”宋司马光《资治通鉴》论汉武帝则纯从理学道德史观的角度出发,谓: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清吴裕垂《历朝史案》则指出:宋人竭中国之财力,纳币赂寇,偷安旦夕,致使生民左袒,肝脑涂地,退而渡江航海,竟以议和误国。则武帝所为又岂宋人所敢议乎?这个问题问得不错。汉武帝从公元前140年即位到公元前87年去世,一共做了54年皇帝。武帝在位期间主要做了五件大事——一是打退了匈奴对中原的入侵,中华民族获得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广阔生存空间。二是变古创制,包括收相权、行察举、削王国、改兵制、设刺史、统一货币、专管盐铁、立平准均输等重大改革与创制,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且体现法家之“以法治国,不避亲贵”的政治制度。这种法制传统成为此后2000年间中华帝国制度的基本范式。三是将儒学提升为国家宗教,建立了一套以国家为本位、适应政治统治的意识形态,从而掌控了主流舆论,并且为精英阶层(士大夫)和社会树立了人文理想以及价值标准。四是彻底废除了西周宗法制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一套新的行政官僚制度、继承制度和人才拔擢制度。五是设计制订了目光远大的外交战略,并通过文治武功使汉帝国成为当时亚洲大陆的政治和经济轴心。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位具有世界眼光的帝王。他的目光从16岁即位之初就已经超越了长城屏障以内汉帝国的有限区域,而投向了广阔的南海与西域。古今之论汉武帝者,唯清人吴裕垂特具卓识,其论略曰:武帝雄才大略,非不深知征伐之劳民也,盖欲复三代之境土,削平四夷,尽去后患,而量力度德,慨然有舍我其谁之想。于是承累朝之培养,既庶且富,相时而动,战以为守,攻以为御,匈奴远遁,日以削弱。至于宣、元、成、哀,单于称臣,稽首而朝,两汉之生灵并受其福,庙号“世宗”,宜哉!武帝生平,虽不无过举,而凡所作用,有迥出人意表者。始尚文学以收士心,继尚武功以开边域,而犹以为未足牢笼一世。于是用鸡卜于越祠,收金人于休屠,得神马于渥洼,取天马于大宛,以及白麟赤雀芝房宝鼎之瑞,皆假神道以设教也。至于泛舟海上,其意有五,而求仙不与焉。盖舳舻千里,往来海岛,楼船戈船,教习水战。扬帆而北,慑服朝鲜,一也。扬帆而南,威振闽越,二也。朝鲜降,则匈奴之左臂自断,三也。闽越平,则南越之东偏自定,四也。且西域既通,南郡滇国,北服乌孙,扩地数千里,而东则限于巨壑,欲跨海外而有之,不求蓬莱,将焉取之。东使方士求仙,一犹西使博望凿空之意耳。既肆其西封,又欲肆其东封,五也。惟方士不能得其要领如博望,故屡事尊宠而不授以将相之权,又屡假不验以诛之。人谓武帝为方士所欺,而不知方士亦为武帝所欺也!汉武帝是一个变法改制并且取得了成功的帝王,是一个雄才大略、气度宏远的君主。他是一个弘扬学术、崇尚知识的贤君,也是一个知过能改、虚怀纳谏、任人以贤的明主。武帝元朔二年的诏书说:朕闻天地不变,不成施化;阴阳不变,物不畅茂。元朔六年的诏书又说:朕闻五帝不相复礼,三代不同法。这表明:直到晚年,他仍在求新求变。他始终认为,只要情况变了,政策也要变,“非期不同,所急异务也”。元光三年,董仲舒上策论三篇,史称《天人三策》。武帝亲自诏问之曰: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性命之情,或夭或寿,或仁或鄙,习闻其号,未烛厥理。伊欲风流而令行,刑轻而奸改,百姓和乐,政事宣昭,何脩何饬而膏露降,百谷登……德泽洋溢,施乎方外,延及群生?大意是:夏商周三代受命的根据何在?天地之间的灾异为什么而发生?人寿的长短、人性的善恶根源何在?如何教理?怎样才能做到令行禁止、政通人和、五谷丰登,使天下百姓都生活得快乐幸福?他所提出的这些问题都是一些具有本体性战略性的大问题,充分表明其视野之广阔。他要求作为哲学家的董仲舒不要就事论事地回答,而要讲出“大道之要、至论之广”,这说明他对如何治理国家考虑得很远很深。他所探索思考的不是一时应变之权宜,而是系统的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他晚年曾对卫青说: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他认为,他所从事的“外事四夷,内兴功利”政策,都是出于创立制度、为后世留下样板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考虑。他承认自己的政策会扰民(“劳民”),他并不希望他的后代效法他的扰民政治,他告诫后代必须警惕而避免重蹈秦朝速亡的覆辙。翦伯赞描述汉武帝云:说到汉武帝,也会令人想到他是生长得怎样一副严肃的面孔。实际上,汉武帝是一位很活泼、很天真、重情感的人物。他除了喜欢穷兵黜武以外,还喜欢游历,喜欢音乐,喜欢文学,喜欢神仙。汉武帝,是军队英明的统帅,又是海上经常的游客、皇家乐队初的创立人、文学家亲切的朋友、方士们忠实的信徒,特别是他的李夫人好的丈夫。他决不是除了好战以外一无所知的一个莽汉。我认为,汉武帝是一位承前启后而又开天辟地的真正伟大的君王。在他之前的历史上,他所建树的文治武功无人可及。他的风流倜傥超群绝伦。他的想象力和巧妙手法使政治斗争成为艺术。他的权变和机谋令同时代的智者形同愚人。他胸怀宽广,既有容人之量,又有鉴人之明。他开创制度,树立规模,推崇学术,酷爱文学才艺。他倡导以德立国,以法治国。平生知过而改,从善如流,为百代帝王树立了楷模。在后来的唐太宗、明太祖、努尔哈赤、康熙皇帝的行藏中,似乎多少都可以看到汉武帝的影子。汉武帝具有超越历史的雄才大略,是一位战略和外交设计的奇才。这种天才使他能处庙堂之上,运筹帷幄而决胜万里,而其武功成就则足以使西方汉尼拔、亚历山大、拿破仑等黯然失色。汉武帝绝不是一个超俗绝世的圣者。他好色、骄傲、虚荣、自私、迷信、奢侈享受、行事偏执,普通人性所具有的一切弱点他几乎都具有。尽管如此,即使他不是作为一个君王,而仅仅是作为一个普通凡人,那么以其一生的心智和行为,他仍然应被认为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一个机智超群的智者,一个勇武刚毅的战士,一个文采焕然的诗人,一个想象力浪漫奇异的艺术家,以及一个令无数美人伤魂的浪子,坏又好的情人。他开创了制度,塑造了时代,他的业绩和作为深深地熔铸进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与传统中。汉民族之名即来源于被他以银河命名的一个年号——“天汉”。在他那个时代所开拓的疆土,从闽粤琼崖直到川黔滇,从于阗阿尔泰到黑吉辽,勾勒了日后2000年间中华帝国的基本轮廓。而这个帝国影响力所辐射的范围,由咸海、葱岭、兴都库什山脉直到朝鲜半岛,由贝加尔湖到印度支那,都成了汉文化影响所覆盖的一个大文化圈。伟人和天才是不可思议的,是难以用世俗尺度去衡量评估的。汉武帝的人生充满矛盾。他爱民如子,同时杀人如麻。他用剑犹如用情,用情犹如用兵。在中国历史上,不乏英雄、伟人、壮士、志士和圣者,放置在任何人群中,他都会引人注目。你不可能不钦佩他,也不可能不畏惧他——这就是汉武帝刘彻。他的诞生据说伴随着母亲梦见红日入怀。他的曾祖父刘邦托梦为他命名为“彘” (野猪),他的父亲则解释此字谐音于“智”,为他改名为“彻”,并赐号曰“通”。而他也的确是一位智圆行方、通彻无比的传奇男子。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真正的太阳之皇、圣武大帝。他的政策在他的时代导致了巨大的变革,因而也引起巨大的冲突、巨大的争论,使他成为一位备受争议以至误解的人物。他生平中的错误之一,就是他阉割了中国历史上一位有天才也伟大的历史学家,而这个人原来是能理解他同时崇爱他的;结果此人由于恨而用刀笔来惩罚他,使他身处的这一伟大时代和他的生平成为历史上一个有争议的时代。汉武帝也从此成为历被误解的一位谜一般的帝王。我写作本书的目的,就是试图对中国历史上这位极其伟大重要的帝王从若干新的角度给予一种新的理解和认识。中国历史上有两位开天辟地的帝王:一是秦始皇,一是汉武帝。秦始皇结束了周代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个中央集权大一统的帝国。秦始皇是一位纵横捭阖、叱咤风云的人物,开创了中华帝国,但这个帝国缺乏统治经验,寿命过于短暂,只存在了15年就灭亡了。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帝国。这个帝国创生于农民起义。其创业君主刘邦是一个出身草莽、行迹近乎无赖与游侠之间的边缘人物。由于一种政治和阶级的包容性,他的集团具有较为宽泛的社会基础,乘动乱纷争之际终于取得全国政权。但这个新王朝几乎不具有法理和意识形态的任何正统性,因此这个帝国在开创之初就陷入了不稳定之中。自高帝、吕后至文、景的50年间,内部变乱不断,外部则匈奴入侵,社会深陷危机之中。直到汉武帝登基,这位班固称之为“雄材大略”的人物,才为这个王朝开辟了崭新的局面。汉武帝塑造主流政治意识形态,规划制度,招揽人才,改革内政,建立币制与财政,决战匈奴,拓展外交,不仅重新奠定了汉帝国的制度基础,而且其宏谋远虑为此后直到清王朝两千年间的中国君主制度提供了一整套相当稳定而成熟的模型和范式。然而汉武帝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历史人物,叙述评价他的一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司马迁的《史记》成书于武帝太初年间,由于个人的不幸遭际和政治异见,他对武帝这个时代的评述掺入了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和主观偏见。班固的《汉书·武帝纪赞》试图纠《史记》之弊,其论汉武帝曰: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班固对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基本给以肯定,但清赵翼《廿二史劄记》则指出其仍有偏颇:“专赞武帝之文事,而武功则不置一词。抑思帝之雄才大略,正在武功。”宋司马光《资治通鉴》论汉武帝则纯从理学道德史观的角度出发,谓: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清吴裕垂《历朝史案》则指出:宋人竭中国之财力,纳币赂寇,偷安旦夕,致使生民左袒,肝脑涂地,退而渡江航海,竟以议和误国。则武帝所为又岂宋人所敢议乎?这个问题问得不错。汉武帝从公元前140年即位到公元前87年去世,一共做了54年皇帝。武帝在位期间主要做了五件大事——一是打退了匈奴对中原的入侵,中华民族获得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广阔生存空间。二是变古创制,包括收相权、行察举、削王国、改兵制、设刺史、统一货币、专管盐铁、立平准均输等重大改革与创制,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且体现法家之“以法治国,不避亲贵”的政治制度。这种法制传统成为此后2000年间中华帝国制度的基本范式。三是将儒学提升为国家宗教,建立了一套以国家为本位、适应政治统治的意识形态,从而掌控了主流舆论,并且为精英阶层(士大夫)和社会树立了人文理想以及价值标准。四是彻底废除了西周宗法制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一套新的行政官僚制度、继承制度和人才拔擢制度。五是设计制订了目光远大的外交战略,并通过文治武功使汉帝国成为当时亚洲大陆的政治和经济轴心。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位具有世界眼光的帝王。他的目光从16岁即位之初就已经超越了长城屏障以内汉帝国的有限区域,而投向了广阔的南海与西域。古今之论汉武帝者,唯清人吴裕垂特具卓识,其论略曰:武帝雄才大略,非不深知征伐之劳民也,盖欲复三代之境土,削平四夷,尽去后患,而量力度德,慨然有舍我其谁之想。于是承累朝之培养,既庶且富,相时而动,战以为守,攻以为御,匈奴远遁,日以削弱。至于宣、元、成、哀,单于称臣,稽首而朝,两汉之生灵并受其福,庙号“世宗”,宜哉!武帝生平,虽不无过举,而凡所作用,有迥出人意表者。始尚文学以收士心,继尚武功以开边域,而犹以为未足牢笼一世。于是用鸡卜于越祠,收金人于休屠,得神马于渥洼,取天马于大宛,以及白麟赤雀芝房宝鼎之瑞,皆假神道以设教也。至于泛舟海上,其意有五,而求仙不与焉。盖舳舻千里,往来海岛,楼船戈船,教习水战。扬帆而北,慑服朝鲜,一也。扬帆而南,威振闽越,二也。朝鲜降,则匈奴之左臂自断,三也。闽越平,则南越之东偏自定,四也。且西域既通,南郡滇国,北服乌孙,扩地数千里,而东则限于巨壑,欲跨海外而有之,不求蓬莱,将焉取之。东使方士求仙,一犹西使博望凿空之意耳。既肆其西封,又欲肆其东封,五也。惟方士不能得其要领如博望,故屡事尊宠而不授以将相之权,又屡假不验以诛之。人谓武帝为方士所欺,而不知方士亦为武帝所欺也!汉武帝是一个变法改制并且取得了成功的帝王,是一个雄才大略、气度宏远的君主。他是一个弘扬学术、崇尚知识的贤君,也是一个知过能改、虚怀纳谏、任人以贤的明主。武帝元朔二年的诏书说:朕闻天地不变,不成施化;阴阳不变,物不畅茂。元朔六年的诏书又说:朕闻五帝不相复礼,三代不同法。这表明:直到晚年,他仍在求新求变。他始终认为,只要情况变了,政策也要变,“非期不同,所急异务也”。元光三年,董仲舒上策论三篇,史称《天人三策》。武帝亲自诏问之曰: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性命之情,或夭或寿,或仁或鄙,习闻其号,未烛厥理。伊欲风流而令行,刑轻而奸改,百姓和乐,政事宣昭,何脩何饬而膏露降,百谷登……德泽洋溢,施乎方外,延及群生?大意是:夏商周三代受命的根据何在?天地之间的灾异为什么而发生?人寿的长短、人性的善恶根源何在?如何教理?怎样才能做到令行禁止、政通人和、五谷丰登,使天下百姓都生活得快乐幸福?他所提出的这些问题都是一些具有本体性战略性的大问题,充分表明其视野之广阔。他要求作为哲学家的董仲舒不要就事论事地回答,而要讲出“大道之要、至论之广”,这说明他对如何治理国家考虑得很远很深。他所探索思考的不是一时应变之权宜,而是系统的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他晚年曾对卫青说: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他认为,他所从事的“外事四夷,内兴功利”政策,都是出于创立制度、为后世留下样板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考虑。他承认自己的政策会扰民(“劳民”),他并不希望他的后代效法他的扰民政治,他告诫后代必须警惕而避免重蹈秦朝速亡的覆辙。翦伯赞描述汉武帝云:说到汉武帝,也会令人想到他是生长得怎样一副严肃的面孔。实际上,汉武帝是一位很活泼、很天真、重情感的人物。他除了喜欢穷兵黜武以外,还喜欢游历,喜欢音乐,喜欢文学,喜欢神仙。汉武帝,是军队英明的统帅,又是海上经常的游客、皇家乐队初的创立人、文学家亲切的朋友、方士们忠实的信徒,特别是他的李夫人好的丈夫。他决不是除了好战以外一无所知的一个莽汉。我认为,汉武帝是一位承前启后而又开天辟地的真正伟大的君王。在他之前的历史上,他所建树的文治武功无人可及。他的风流倜傥超群绝伦。他的想象力和巧妙手法使政治斗争成为艺术。他的权变和机谋令同时代的智者形同愚人。他胸怀宽广,既有容人之量,又有鉴人之明。他开创制度,树立规模,推崇学术,酷爱文学才艺。他倡导以德立国,以法治国。平生知过而改,从善如流,为百代帝王树立了楷模。在后来的唐太宗、明太祖、努尔哈赤、康熙皇帝的行藏中,似乎多少都可以看到汉武帝的影子。汉武帝具有超越历史的雄才大略,是一位战略和外交设计的奇才。这种天才使他能处庙堂之上,运筹帷幄而决胜万里,而其武功成就则足以使西方汉尼拔、亚历山大、拿破仑等黯然失色。汉武帝绝不是一个超俗绝世的圣者。他好色、骄傲、虚荣、自私、迷信、奢侈享受、行事偏执,普通人性所具有的一切弱点他几乎都具有。尽管如此,即使他不是作为一个君王,而仅仅是作为一个普通凡人,那么以其一生的心智和行为,他仍然应被认为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一个机智超群的智者,一个勇武刚毅的战士,一个文采焕然的诗人,一个想象力浪漫奇异的艺术家,以及一个令无数美人伤魂的浪子,坏又好的情人。他开创了制度,塑造了时代,他的业绩和作为深深地熔铸进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与传统中。汉民族之名即来源于被他以银河命名的一个年号——“天汉”。在他那个时代所开拓的疆土,从闽粤琼崖直到川黔滇,从于阗阿尔泰到黑吉辽,勾勒了日后2000年间中华帝国的基本轮廓。而这个帝国影响力所辐射的范围,由咸海、葱岭、兴都库什山脉直到朝鲜半岛,由贝加尔湖到印度支那,都成了汉文化影响所覆盖的一个大文化圈。伟人和天才是不可思议的,是难以用世俗尺度去衡量评估的。汉武帝的人生充满矛盾。他爱民如子,同时杀人如麻。他用剑犹如用情,用情犹如用兵。在中国历史上,不乏英雄、伟人、壮士、志士和圣者,放置在任何人群中,他都会引人注目。你不可能不钦佩他,也不可能不畏惧他——这就是汉武帝刘彻。他的诞生据说伴随着母亲梦见红日入怀。他的曾祖父刘邦托梦为他命名为“彘” (野猪),他的父亲则解释此字谐音于“智”,为他改名为“彻”,并赐号曰“通”。而他也的确是一位智圆行方、通彻无比的传奇男子。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真正的太阳之皇、圣武大帝。他的政策在他的时代导致了巨大的变革,因而也引起巨大的冲突、巨大的争论,使他成为一位备受争议以至误解的人物。他生平中的错误之一,就是他阉割了中国历史上一位有天才也伟大的历史学家,而这个人原来是能理解他同时崇爱他的;结果此人由于恨而用刀笔来惩罚他,使他身处的这一伟大时代和他的生平成为历史上一个有争议的时代。汉武帝也从此成为历被误解的一位谜一般的帝王。我写作本书的目的,就是试图对中国历史上这位极其伟大重要的帝王从若干新的角度给予一种新的理解和认识。


媒体评论


前言

中华传统与中国的复兴——何新选集总序“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一面对21世纪期待复兴的中国,我们有必要抚今思昔,追溯传统。华夏民族的先史中曾经有一个超越于考古的神话时代,这个时代就是华族所肇始和华夏文明滥觞的英雄时代。我们华族的祖神女娲,是蹈火补天的伟大母亲——一位女性的英雄!华族的诸父祖日神伏羲(羲和)、农神神农(历山氏)、牧神黄帝、雷神炎帝以及火神祝融、水神共工,或创世纪,或创文明,或拓大荒,或开民智,或奋己为天下先,或舍身为万世法!帝鲧与大禹父死子继,拯黎民于水火。蚩尤、刑天九死不悔,虽失败而壮志不屈,天地为之崩裂!后羿射日、夸父逐日,体现了对神灵的藐视;而精卫填海杜宇化鹃,则象征了对宿命的不驯……中华民族的先古洪荒时代,是群星璀璨的时代,慷慨悲歌的时代,奋进刚毅的时代;是献身者的时代,殉道者的时代,创生英雄和俊杰辈出的时代!传说华族是龙与凤的传人,而龙凤精神,正是健与美的精神!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二然而近世以来,疑古、骂古之风盛行,时髦流行之文化却是媚俗娱世、数典忘祖。不肖之辈早已不知我们原是英雄种族的后裔,我们的血脉中奔流着英雄种族的血系,忘记了我们的先祖原具有一个谱系久远的英雄世系。“中华”得名源自于日华,所谓“重华”,所谓“神华”;华者,日月之光华也!“汉”之得名源自于“天汉”;天汉者,天上之银河也(按:《小雅·大东》:“维天有汉。”《毛传》:“汉,天河也。”郑玄云:“天河谓之天汉。”《晋书·天文志》曰:“天汉起东方。”《尔雅》曰:“水之在天为汉。”刘邦以“汉”为帝国之名,本义正是上应天汉也)!故中华者——日华也(太阳也),天汉者——天河也(银河也),日月光华乃是华族先祖赖以得名的天文图腾。面对未来,世途多艰,多难兴邦!我们今日正需要慎终追远,回溯华夏的先祖曾怎样艰难地“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呼唤而重觅一种英雄的精神!“打开窗子吧……让我们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罗曼·罗兰)三华夏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所产生过的一切文明中,秀、智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一种渊源于远古的文明。5000年来流传有自的世序、历法、文献记载与近百年来地下出土的文物、文献的惊人之印证和吻合,使人可以确信,夏商周文明绝不是建立在所谓原始巫教(张光直)或野蛮奴隶制(郭沫若)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当时举世为先进的天文历法知识、理性宗教哲学和发达优越的农业及工艺城邦文明基础之上的。《易经》、《老子》是中国天人学与哲学之源,《尚书》、《左传》、《国语》、《战国策》是中国政治学之源,《孙子》、《孙膑兵法》是中国兵学之源,《论语》、《孟子》、《礼记》是中国伦理学之源,三部《礼》经是中国制度设计之源,《素问》是中国医学之源,《诗经》、《楚辞》则一向被认为是中国文学之源。然而,这些经典古书数千年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实际从未真正透彻明晰地被人读通。而读不懂、读不通这些书,就根本没有资格讲论中国文化。多年来,我不揣愚陋,一直有夙志于全面地重新解读这一系列古代经典。近年来,我又重新整理过去的研究札记,这些文字实为中年时期(1985—1995年)之著作,而间有新知,因此对拙著重新做了全面深入的校订,并撰成此套丛书。此套丛书汇聚了我近三十几年间对经学、朴学之研究成果,其中不同于前人之新见异解殊多。这次重新出版,亦是对以往国学研究的一种自我总结,但学无止境,生有涯而知无涯。回忆自1980年予在近代史所及考古所的斗室之间开始对经部作探索性研究,于今忽忽竟二十五年矣。当年弱苗,如今壮林。树犹如此,情何以堪?感慨系之耳!是为总序。何新中华传统与中国的复兴——何新选集总序“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一面对21世纪期待复兴的中国,我们有必要抚今思昔,追溯传统。华夏民族的先史中曾经有一个超越于考古的神话时代,这个时代就是华族所肇始和华夏文明滥觞的英雄时代。我们华族的祖神女娲,是蹈火补天的伟大母亲——一位女性的英雄!华族的诸父祖日神伏羲(羲和)、农神神农(历山氏)、牧神黄帝、雷神炎帝以及火神祝融、水神共工,或创世纪,或创文明,或拓大荒,或开民智,或奋己为天下先,或舍身为万世法!帝鲧与大禹父死子继,拯黎民于水火。蚩尤、刑天九死不悔,虽失败而壮志不屈,天地为之崩裂!后羿射日、夸父逐日,体现了对神灵的藐视;而精卫填海杜宇化鹃,则象征了对宿命的不驯……中华民族的先古洪荒时代,是群星璀璨的时代,慷慨悲歌的时代,奋进刚毅的时代;是献身者的时代,殉道者的时代,创生英雄和俊杰辈出的时代!传说华族是龙与凤的传人,而龙凤精神,正是健与美的精神!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二然而近世以来,疑古、骂古之风盛行,时髦流行之文化却是媚俗娱世、数典忘祖。不肖之辈早已不知我们原是英雄种族的后裔,我们的血脉中奔流着英雄种族的血系,忘记了我们的先祖原具有一个谱系久远的英雄世系。“中华”得名源自于日华,所谓“重华”,所谓“神华”;华者,日月之光华也!“汉”之得名源自于“天汉”;天汉者,天上之银河也(按:《小雅·大东》:“维天有汉。”《毛传》:“汉,天河也。”郑玄云:“天河谓之天汉。”《晋书·天文志》曰:“天汉起东方。”《尔雅》曰:“水之在天为汉。”刘邦以“汉”为帝国之名,本义正是上应天汉也)!故中华者——日华也(太阳也),天汉者——天河也(银河也),日月光华乃是华族先祖赖以得名的天文图腾。面对未来,世途多艰,多难兴邦!我们今日正需要慎终追远,回溯华夏的先祖曾怎样艰难地“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呼唤而重觅一种英雄的精神!“打开窗子吧……让我们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罗曼·罗兰)三华夏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所产生过的一切文明中,秀、智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一种渊源于远古的文明。5000年来流传有自的世序、历法、文献记载与近百年来地下出土的文物、文献的惊人之印证和吻合,使人可以确信,夏商周文明绝不是建立在所谓原始巫教(张光直)或野蛮奴隶制(郭沫若)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当时举世为先进的天文历法知识、理性宗教哲学和发达优越的农业及工艺城邦文明基础之上的。《易经》、《老子》是中国天人学与哲学之源,《尚书》、《左传》、《国语》、《战国策》是中国政治学之源,《孙子》、《孙膑兵法》是中国兵学之源,《论语》、《孟子》、《礼记》是中国伦理学之源,三部《礼》经是中国制度设计之源,《素问》是中国医学之源,《诗经》、《楚辞》则一向被认为是中国文学之源。然而,这些经典古书数千年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实际从未真正透彻明晰地被人读通。而读不懂、读不通这些书,就根本没有资格讲论中国文化。多年来,我不揣愚陋,一直有夙志于全面地重新解读这一系列古代经典。近年来,我又重新整理过去的研究札记,这些文字实为中年时期(1985—1995年)之著作,而间有新知,因此对拙著重新做了全面深入的校订,并撰成此套丛书。此套丛书汇聚了我近三十几年间对经学、朴学之研究成果,其中不同于前人之新见异解殊多。这次重新出版,亦是对以往国学研究的一种自我总结,但学无止境,生有涯而知无涯。回忆自1980年予在近代史所及考古所的斗室之间开始对经部作探索性研究,于今忽忽竟二十五年矣。当年弱苗,如今壮林。树犹如此,情何以堪?感慨系之耳!是为总序。何新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8分

  • 人物塑造:7分

  • 主题深度:6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7分

  • 思想传递:7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8分

  • 实用性:6分

  • 章节划分:4分

  • 结构布局:9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9分

  • 引人入胜:8分

  • 现实相关:8分

  • 沉浸感:9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9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4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5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无盗版(74+)
  • 赚了(653+)
  • 好评(253+)
  • 藏书馆(342+)
  • 已买(391+)
  • 中评(229+)

下载评价

  • 网友 苍***如: ( 2025-01-01 04:10:37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家***丝: ( 2024-12-22 12:24:53 )

    好6666666

  • 网友 沈***松: ( 2024-12-25 18:53:17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印***文: ( 2024-12-20 06:16:19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詹***萍: ( 2025-01-09 00:23:02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权***颜: ( 2025-01-07 16:16:53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訾***晴: ( 2025-01-05 12:41:41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通***蕊: ( 2024-12-29 13:00:48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丁***菱: ( 2024-12-24 00:03:48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温***欣: ( 2024-12-30 06:04:23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国***舒: ( 2024-12-27 11:19:50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宫***凡: ( 2025-01-09 09:31:28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利***巧: ( 2025-01-10 14:49:57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孙***美: ( 2025-01-01 00:52:21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扈***洁: ( 2025-01-13 14:33:25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冯***丽: ( 2024-12-30 19:49:39 )

    卡的不行啊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