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乐园 -季羡林读书有用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20 01:23:07

季羡林读书有用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季羡林读书有用精美图片
》季羡林读书有用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季羡林读书有用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806635377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08
  • 页数:218
  • 价格:22.1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20 01:23:07

内容简介:

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年少时淘气又不爱读书,高中时代,遇到几位好老师,自此改变了他的一生。他步入清华园求学、跑到德国苦学,后回国任教,致力于印度古代语言、比较文学等多领域的研究,并撰写了大量的散文。本书介绍的就是他的人生经历以及他所写的大量有关读书方面的散文,希望能给广大读者以借鉴和启示。

任何人的一生,都是一个学习——广义的学习的过程。区别只在于有的人意识到这一点,有的人没有意识到,有的人主动,有的人被动。而意识到这一点又主动去学习的,其效果往往高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是被动地去学习的。这个道理其实并不难理解,稍一思考,就豁然了。

……大学或研究院毕业,只是这个过程的一个阶段的结束,而决不是学习的终结。我们还要继续学习下去的,一直到不能学习的那一天。我们毕生的座右铭应该是:锲而不舍,持之以恒,老而不已,学习终生。

——季羡林


书籍目录:

读书与成才

 自传

 我在北园山大附中的学习生活

 德国学习生活回忆

 道路终于找到了

 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学

  就像人每天必须吃饭一样

 开卷有益

  广义的学习

 希望在你们身上

  板凳甘坐十年冷

 才、学、识

  一寸光阴不可轻

 论所谓大一共同必修科目

  我们应该多学习外国语言

 学外语

  翻译须下真工夫

 要学习外国一切好的东西

  论现行的留学政策

 论博士

  获奖感想

读书与治学

 学术研究三问题:方法、学风和关系

 我的考证

 我的义理

 关于义理、文章与考证

 抓住一个问题终生不放

  学术良心或学术道德

 对待不同意见的态度

  我学术研究的特点和范围

 佛教研究漫谈

  我的佛教梵语研究

 吐火罗文

  《糖史》

 谈谈敦煌学

  略谈吐鲁番学的研究

 一点希望——致藏学研究中心

  中国的伊朗学研究

 谈谈朝鲜学的研究

读书与写作

 偷看小说

  在新育小学学习的一般情况

 我的处女作

  清华园日记

 没有新意,不要写文章

  文章的题

 文得学养

 作文

 写文章

  谈谈什么是散文

 我怎样写散文

  我怎样写散文

 我为什么喜欢序跋

  论新体旧诗

 漫话历史题材

  我和人民文学出版社

读书与修身

 藏书与读书

 坐拥书城意来足

 雅俗文化

 哲学的用处

 一本好书——他们把美学从太虚幻境拉到了地面上

 行将见春色满寰中

 多读一点中外文学作品

 我喜爱的书

 我和东坡词

  读朱自清《背影》

 夜会

 读《敬宜笔记》有感

 关于人的素质的几点思考

 谦虚与虚伪

 牵就与适应

 三思而行


作者介绍:

季羡林是我国著名学者,生于1911年8月2日,山东清平人。1930年秋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1946年回国,受胡适、傅斯年、汤用彤三位先生之聘,为北大教授,并创办东语系。1956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部委员。1978年后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另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学术研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读书与成才

我在北园山大附中的学习生活

  在学习方面,我现在开始买英文书。我经济大概是好了一点,不像上正谊时那么窘,节衣缩食,每年大约能省出二三块大洋,我就用这钱去买英文书。买英文书,只有一个地方,就是日本东京的丸善书店。办法很简便,只需写一张明信片,写上书名,再加上三个英文字母COD(cash on delivery),日文叫做“代金引换”,意思就是:书到了以后,拿着钱到邮局去取书。我记得,在两年之内,我只买过两三次书,其中至少有一次买的是英国作家kipling的短篇小说集。不知道为什么我当时竟迷上了kipling。后来学了西洋文学,才知道,他在英国文学史上是一个上不得大台盘的作家。我还试着翻译过他的小说,只译了一半,稿子早就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反正我每次接到丸善书店的回信,就像过年一般地欢喜。我立即约上一个比较要好的同学,午饭后,立刻出发,沿着胶济铁路,步行走向颇远的商埠,到邮政总局去取书,当然不会忘记带上两三元大洋。走在铁路上的时候,如果适逢有火车开过,我们就把一枚铜元放在铁轨上,火车一过,拿来一看,已经压成了扁的,这个铜元当然就作废了,这完全是损己而不利人的恶作剧。要知道,当时我们才十五六岁,正是顽皮的时候,不足深责的。有一次,我特别惊喜。我们在走上铁路之前,走在一块荷塘边上。此时塘里什么都没有,荷叶、苇子和稻子都没有。一片清水像明镜一般展现在眼前,“天光云影共徘徊”。风光极为秀丽。我忽然见(不是看)到离开这二三十里路的千佛山的倒影清晰地印在水中,我大为惊喜。记得刘铁云《老残游记》中曾写到在大明湖看到千佛山的倒影。有人认为荒唐,离开二十多里,怎能在大明湖中看到倒影呢?我也迟疑不决。今天竟于无意中看到了,证明刘铁云观察得细致和准确,我怎能不狂喜呢?

  从邮政总局取出了丸善书店寄来的书以后,虽然不过是薄薄的一本,然而内心里却似乎增添了极大的力量。一种语言文字无法传达的幸福之感油然溢满心中。在走回学校的路上,虽然已经步行了二十多里路,却一点也感不到疲倦。同来时比较起来,仿佛感到天空更蓝,白云更白,绿水更绿,草色更青,荷花更红,荷叶更圆,蝉声更响亮,鸟鸣更悦耳,连刚才看过的千佛山倒影也显得更清晰,脚下的黄土也都变成了绿茵,踏上去软绵绵的,走路一点也不吃力。这是我次用自己省下来的钱买自己心爱的英文书的感觉,七十多年以后的今天,一回忆起来,仍仿佛就在眼前。这种好买书的习惯一直伴随着我,至今丝毫没有减退。

  北园高中对我一生的影响,还不仅仅是培养购书的兴趣一项,还有更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关键性的,夸大一点说是一种质变。

  我在许多文章中都写到过,我幼无大志。小学毕业后,我连报考著名的一中的勇气都没有,可见我懦弱、自卑到什么程度。在回忆新育小学和正谊中学的文章中,特别是在第二篇中,我曾写到,当时表面上看起来很忙;但是我并不喜欢念书,只是贪玩。考试时虽然成绩颇佳,距离全班状元道路十分近,可我从来没有产生过当状元的野心,对那玩意儿一点兴趣都没有。钓虾、捉蛤蟆对我的引诱力更大。至于什么学者,我更不沾边儿,我根本不知道天壤间还有学者这一类人物。自己这一辈子究竟想干什么,也从来没有想过。朦朦胧胧地似乎觉得,自己反正是一个上不得台盘的人,一辈子能混上一个小职员当当,也就心满意足了。我常想,自己是有自知之明的,但是自知得过了头,变成了自卑。家里的经济情况始终不算好。叔父对我大概也并不望子成龙。婶母则是希望我尽早能挣钱。正谊中学毕业后,我曾被迫去考邮政局,邮政局当时是在外国人手中,公认是铁饭碗。幸而我没有被录取。否则我就会干一辈子邮政局,完全走另外一条路了。

  但是,人的想法是能改变的,有时甚至是180度的改变。我在北园高中就经历了这样的改变。这一次改变,不是由于我参禅打坐顿悟而来的,也不是由于天外飞来的什么神力,而完全是由于一件非常偶然的事件。

  北园高中是附设在山东大学之下的。当时山大校长是山东教育厅长王寿彭,是前清倒数第二或第三位状元,是有名的书法家,提倡尊孔读经。我在上面曾介绍过高中的教员,教经学的教员就有两位,可见对读经的重视,我想这与状元公不无关联。这时的山东督军是东北军的张宗昌,绿林出身,绰号狗肉将军,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兵,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姨太太,以这“三不知”蜚声全国。他虽一字不识,也想附庸风雅。有一次竟在山东大学校本部举行祭孔大典,状元公当然必须陪同。督军和校长一律长袍马褂,威仪俨然。我们附中学生十五六岁的大孩子也奉命参加,大概想对我们进行尊孔的教育吧。可惜对我们这一群不识抬举的顽童来说,无疑是对牛弹琴。我们感兴趣的不是三跪九叩,而是院子里的金线泉。我们围在泉旁,看一条金线从泉底袅袅地向上飘动,觉得十分可爱,久久不想离去。

  在年级学期结束时考试完毕以后,状元公忽然要表彰学生了。大学的情况我不清楚,恐怕同高中差不多。高中表彰的标准是每一班的甲等名,平均分数达到或超过95分者,可以受到表彰。表彰的办法是得到状元公亲书的一个扇面和一副对联。王寿彭的书法本来就极有名,再加上状元这一个吓人的光环,因此他的墨宝就极具有经济价值和荣誉意义,很不容易得到的。高中共有六个班,当然就有六个甲等名;但他们的平均分数都没有达到95分。只有我这个甲等名平均分数是97分,超过了标准,因此,我就成了全校中获得状元公墨宝的人,这当然算是极高的荣誉。不知是何方神灵呵护,经过了七十多年,经过了不知道多少世局动荡,这一个扇面竟然保留了下来,一直保留到今天。扇面的全文是:

  净几单床月上初

  主人对客似僧庐

  春来预作看花约

  贫去宜求种树书

  隔巷旧游成结托

  十年豪气早销除

  依然不坠风流处

  五亩园开手剪蔬

  录樊榭山房诗 丁卯夏五

  羡林老弟正 王寿彭

  至于那一副对联,似尚存在于天壤间。但踪迹虽有,尚未到手。大概当年家中绝粮时,婶母取出来送给了名闻全国的大财主山东章丘旧津孟家,换面粉一袋,孟家是婶母的亲戚。这个踪迹是友人山大蔡德贵教授侦查出来的。我非常感激他;但是,从寄来的对联照片来看,字迹不类王寿彭,而且没有“羡林老弟”这几个字。因此,我有点怀疑。我已经发出了“再探”的请求,将来究竟如何,只有“且看下回分解”了。

  王状元这一个扇面和一副对联对我的影响万分巨大,这看似出乎意料,实际上却在意料之中。虚荣心恐怕人人都有一点的,我自问自己的虚荣心不比任何人小。我屡次讲到幼无大志,讲到自卑。这其实就是有虚荣心的一种表现。如果一点虚荣心都没有,哪里还会有什么自卑呢?

  这里面有三层意思。层意思是,97分这个平均分数给了我许多启发和暗示。我在上面已经说到过,分数与分数之间是不相同的。像历史、地理等的课程,只要不是懒虫或者笨伯,考试前,临时抱一下佛脚,硬背一通,得个高分并不难。但是,像国文和英文这样的课程,必须有长期的积累和勤奋,还须有一定的天资,才能有所成就,得到高分。如果没有基础,临时无论怎样努力,也是无济于事的。我大概是在这方面有比较坚实的基础,非其他五个甲等名可比。他们的国文和英文也决不会太差,否则就考不到名。但是,同我相比,恐怕要稍少逊一筹。言念及此,心中未免有点沾沾自喜,觉得过去的自卑实在有点莫名其妙,甚至有点可笑了。

  第二层意思是,这样的荣誉过去从未得到过,它是来之不易的。现在于无意中得之,就不能让它再丢掉,如果下一学期我考不到甲等,我这一张脸往哪里搁呀!这是原始简单的虚荣心,然而就是这一点虚荣心,促使我在学习上改弦更张,要认真埋头读书了。就在不到一年前的正谊中学时期,虾和蛤蟆对我的引诱力远远超过书本。眼前的北园,荷塘纵横,并不缺少虾和蛤蟆,然而我却视而不见了。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我现在成了回头的浪子,勤奋用功的好学生了。

  第三层意思是,我原来的想法是,中学毕业后,当上一个小职员,抢到一只饭碗,浑浑噩噩地,甚至窝窝囊囊地过上一辈子,算了。我只是一条小蛇,从来没有幻想成为一条大龙。这一次表彰却改变了我的想法:自己即使不是一条大龙,也决不是一条平庸的小蛇。明显的例证是几年以后我到北京来报考大学的情况。当时北京的大学五花八门,鱼龙混杂,有的从几十个报考者中选一人,而有的则是来者不拒,因为多一个学生就多一份学费。从山东来的几十名学员中大都报考六七个大学,我则信心十足地只报考了北大和清华。这同小学毕业时不敢报考一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好像我变了一个人。

  以上三层意思说明了我从自卑到自信,从不认真读书到勤奋学习,一个关键就是虚荣心。是虚荣心作祟呢?还是虚荣心作福?我认为是后者。虚荣心是不应当一概贬低的。王状元表彰学生可能完全是出于偶然性。他万万不会想到,一个被他称为“老弟”的十五岁的大孩子,竟由于这个偶然事件而改变为另一个人。我永远不会忘记王寿彭老先生。

  北园高中可回忆的东西还有一些,但是重要的印象深的印象上面都已经写到了。因此,我的回忆就写到这里为止。

  我在北园白鹤庄的两年,我15岁到16岁,正是英国人称之为turn的年龄,也就是人生美好的年龄。我的少年,因为不在母亲身边,并不能说是幸福的,但是,我在白鹤庄,却只能说是幸福的。只是“白鹤庄”这个名字,就能引起人们许多美丽的幻影。古人诗:“西塞山前白鹭飞”,多么美妙绝伦的情境。我不记得在白鹤庄曾见到白鹭;但是,从整个北园的景色来看,有白鹭飞来是必然会有的。到了现在,我离开北园已经七十多年了,再没有回去过。可是我每每会想到北园,想到我的turn,每一次想到,心头总会油然漾起一股无比温馨无比幸福的感情,这感情将会伴我终生。 

  2002年2月24日写完

  德国学习生活回忆

  我于1934年在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毕业,到母校济南省立高中去教了一年国文。1935年秋天,考取清华大学与德国交换研究生,到德国著名的大学城哥廷根去继续学习。

  首先碰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学习科目。我曾经想学习古希腊文和拉丁文。但是当时德国中学生要学习八年拉丁文、六年希腊文。我补习这两种古代语言至少也要费上几年的时间,那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为这个问题,我着实烦恼了一阵。有一天,我走到大学的教务处去看教授开课的布告。偶然看到Waldschmidt教授要开梵文课。这一下子就勾引起我旧有的兴趣:学习梵文和巴利文。从此以后,我在这个只有十万人口的小城住了整整十年,绝大部分精力就用在学习梵文和巴利文上。

  我到哥廷根时,法西斯头子才上台两年。又过了两年,1937年,日本法西斯就发动了侵华战争。再过两年,1939年,德国法西斯就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漫长的十年当中,我没有过上几天平静舒适的日子。到了德国不久,就赶上黄油和肉定量供应,而且是越来越少。二次大战一爆发,面包立即定量,也是同样的规律:越来越少,而且越来越坏。到了后来,黄油基本上不见,做菜用的油是什么化学合成的,每月分配到的量很少,倒入锅中,转瞬一阵烟,便一切俱逝。做面包的面粉大部分都不是面粉。德国人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有的说是海鱼粉做成,有的又说是木头炮制的。刚拿到手,还可以入口;放上一夜,就腥臭难闻。过了几年这样的日子,天天挨饿,做梦也梦到祖国吃的东西。要说真正挨饿的话,那才算是挨饿。有一次我同一位德国小姐骑自行车下乡去帮助农民摘苹果,因为成丁的男子几乎都被征从军,劳动力异常缺少。劳动了一天,农民送给我一些苹果和五磅土豆。我回家以后,把5磅土豆一煮,一顿饭吃个精光,但仍毫无饱意。挨饿的程度,可以想见。我当时正读俄国作家果戈理的《钦差大臣》,其中有一个人没有东西吃,脱口说了一句:“我饿得简直想把地球一口气吞下去。”我读了,大为高兴,因为这位俄国作家在多少年以前就说出了我心里的话。

  然而,我的学习并没有放松。我仍然是争分夺秒,把全部的时间都用于学习。我那几位德国老师使我毕生难忘。西克教授(Prof.Emil Sieg)当时已到耄耋高龄,早已退休,但由于Waldschmidt被征从军,他又出来代理。这位和蔼可亲诲人不倦的老人治学谨严,以读通吐火罗语,名扬国际学术界。他教我读波颠阇利的《大疏》,教我读《梨俱吠陀》,教我读《十王子传》,这都是他的拿手好戏。此外,他还殷切地劝我学习吐火罗语。我原来并没有这个打算,因为,从我的能力来说,我学习的东西已经够多的了。但是他的盛意难却,我就跟他念起吐火罗语来。同我同时学习的还有一个比利时的学者W.Couvreur,Waldschmidt教授每次回家休假,还关心指导我的论文。就这样,在战火纷飞下,饥肠辘辘中,我完成了我的学习,Waldschmidt教授和其他两个系——斯拉夫语言系和英国语言系——的有关教授对我进行了口试。学习算是告一段落。有一些人常说:学术无国界。我以前对于这句话曾有过怀疑:学术怎么能无国界呢?一直到今天,就某些学科来说,仍然是有国界的。但是,也许因为我学的是社会科学,从我的那些德国老师身上,确实可以看出,学术是没有国界的。他们对我从来没有想保留一手,循循善诱,谆谆教导,连想法和资料,对我都是公开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呢?难道他们不是想使他们从事的那种学科能够传入迢迢万里的中国来生根发芽结果吗?

  此时战争已经形势大变。德国法西斯由胜转败,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初英美的飞机来德国轰炸时,炸弹威力不大,七八层的高楼仅仅只能炸坏上面的几层。法西斯头子尾巴大翘,狂妄地加以嘲讽。但是过了不久,炸弹威力猛增,往往是把高楼一炸到底,有时甚至在穿透之后从地下往上爆炸。这时轰炸的规模也日益扩大,英国白天来炸,美国晚上来炸,都用的是“铺地毯”的方式,意思就是炸弹像铺地毯一样,一点儿空隙也不留。有时候,我到郊外林中去躲避空袭,躺在草地上仰望英美飞机编队飞过,机声震地,黑影蔽天,一躺就是个把小时。

  我就是在这样饥寒交迫、机声隆隆中学习的。我当然会想到祖国,此时祖国在我心头的分量比什么时候都大。然而它却在千山万水之外,云天渺茫之中。我有时候简直失掉希望,觉得今生再也不会见到亲爱的祖国了。同家庭也失掉联系。我想改杜甫的诗:“烽火连三岁,家书抵亿金。”我曾在当时写成的一篇短文里写道:“乡思使我想到:我是一个有故乡和祖国的人。”也许现在的人们无法理解这样一句平凡简单然而又包含着许多深意的话。我当时是了解的,现在当然更能了解了。

  在这里,我想着重提一下德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大家都知道,在30年代末40年代初,中国,除了解放区以外,是在国民党统治下的,外交无能,内政腐败,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是一个被人家瞧不起的国家,何况德国法西斯更是瞧不起所谓“有色人种”的。法西斯头子希特勒时有所表露,而他的话又是被某一些德国人奉为金科玉律的。然而,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情况却完全两样。我在德国住了那么长的时间,从来没有碰到种族歧视的粗野对待。我的女房东待我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离别时她痛哭失声。我的老师,我上面已经讲到过,对我在学术上要求极严,但始终亲切和蔼,令我如在春风化雨中。对一个远离祖国有时又有些多愁善感的年轻人来说,这是极大的安慰,它使我有勇气在饥寒交迫、精神极度愁苦中坚持下去,一直看到法西斯的垮台。

  法西斯垮台以后,德国已经是一片废墟。我曾到哈诺弗去过一趟。这个百万人口的大城,城里面光留下一个空架子,几乎没有什么居民。大街两旁全是被轰炸过的高楼大厦,只剩下几堵墙;沿墙的地下室窗口旁,摆满上坟用的花圈。据说被埋在地下室里的人成千上万。当时轰炸后,还能听到里面的求救声,但没法挖开地下室救他们。声音日渐微弱,终于无声地死在里边。现在停战了,还是无法挖开地下室,抬出尸体。家人上坟就只好把花圈摆在窗外。这种景象实在让人毛骨悚然。

  这时已是1945年深秋,我到德国已经整整十年了。我同几个中国同乡,乘美军的汽车,到了瑞士,在那里住了将近半年。1946年夏天回国。从此结束了我那漫长的流浪生活。

  1981年5月11日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摘插图


书籍介绍

《季羡林读书有用》主要内容:任何人的一生,都是一个学习——广义的学习的过程。区别只在于有的人意识到这一点,有的人没有意识到,有的人主动,有的人被动。而意识到这一点又主动去学习的,其效果往往高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是被动地去学习的。这个道理其实并不难理解,稍一思考,就豁然了。

……大学或研究院毕业,只是这个过程的一个阶段的结束,而决不是学习的终结。我们还要继续学习下去的,一直到不能学习的那一天。我们毕生的座右铭应该是:锲而不舍,持之以恒,老而不已,学习终生。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5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8分

  • 思想传递:3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5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8分

  • 现实相关:9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 网站更新速度:4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9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8分

  •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字体合适(301+)
  • 全格式(517+)
  • 赚了(241+)
  • 购买多(316+)
  • 种类多(147+)
  • 值得下载(262+)
  • 可以购买(644+)
  • 体验还行(294+)
  • 速度快(439+)
  • 差评(132+)

下载评价

  • 网友 孔***旋: ( 2024-12-30 16:31:41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寿***芳: ( 2024-12-25 00:11:21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家***丝: ( 2025-01-19 21:23:29 )

    好6666666

  • 网友 龚***湄: ( 2025-01-08 02:22:10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田***珊: ( 2025-01-05 21:58:06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常***翠: ( 2025-01-01 02:56:35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谭***然: ( 2024-12-31 11:37:42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屠***好: ( 2024-12-26 12:10:09 )

    还行吧。

  • 网友 訾***雰: ( 2025-01-18 16:29:00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谢***灵: ( 2025-01-12 02:44:15 )

    推荐,啥格式都有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