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记忆里的母亲:一个阿尔茨海默病家庭的自救之旅(在遗忘到来之前,记下这些爱的白噪音。中科院教授龙迪,作家张怡微、韩松落、邓安庆、不良生力荐。)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困在记忆里的母亲:一个阿尔茨海默病家庭的自救之旅(在遗忘到来之前,记下这些爱的白噪音。中科院教授龙迪,作家张怡微、韩松落、邓安庆、不良生力荐。)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困在记忆里的母亲:一个阿尔茨海默病家庭的自救之旅(在遗忘到来之前,记下这些爱的白噪音。中科院教授龙迪,作家张怡微、韩松落、邓安庆、不良生力荐。)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困在记忆里的母亲:一个阿尔茨海默病家庭的自救之旅(在遗忘到来之前,记下这些爱的白噪音。中科院教授龙迪,作家张怡微、韩松落、邓安庆、不良生力荐。)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困在记忆里的母亲:一个阿尔茨海默病家庭的自救之旅(在遗忘到来之前,记下这些爱的白噪音。中科院教授龙迪,作家张怡微、韩松落、邓安庆、不良生力荐。)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困在记忆里的母亲:一个阿尔茨海默病家庭的自救之旅(在遗忘到来之前,记下这些爱的白噪音。中科院教授龙迪,作家张怡微、韩松落、邓安庆、不良生力荐。)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困在记忆里的母亲:一个阿尔茨海默病家庭的自救之旅(在遗忘到来之前,记下这些爱的白噪音。中科院教授龙迪,作家张怡微、韩松落、邓安庆、不良生力荐。)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困在记忆里的母亲:一个阿尔茨海默病家庭的自救之旅(在遗忘到来之前,记下这些爱的白噪音。中科院教授龙迪,作家张怡微、韩松落、邓安庆、不良生力荐。)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困在记忆里的母亲:一个阿尔茨海默病家庭的自救之旅(在遗忘到来之前,记下这些爱的白噪音。中科院教授龙迪,作家张怡微、韩松落、邓安庆、不良生力荐。) kindle格式电子书
寄语:
一场与患阿尔茨海默病母亲的公路旅行,既是一份应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心灵指南,也是一部两代女性的成长史。 献给所有母亲和女儿,让彼此学会如何更好地相处。广雅出品
内容简介:
本书记录了一段特殊的公路旅行:与患阿尔茨海默病的母亲进行为期11天的自驾游。在体验露营、骑马、漂流和徒步的乐趣时,母亲的健忘和不断重复的话却形影不离,作者开始追忆母亲的过去,回顾母亲如何照顾同样患病的外婆,思考作为女性,疾病、记忆、身份认同等如何在血缘中传递,以及遗忘与失去、抵抗与妥协意味着什么。
母亲和女儿不息的羁绊之间,疾病、旅行成为了弥合母女关系的契机,让我们看到母女之间的爱也是需要练习的。在记录和陪伴中,作者观察母亲,接近母亲,也在不断更新对母亲的认识,终,重铸了一个完整的自己。这趟特殊的旅行,映照了两代女性的成长史。
书籍目录:
家庭星座001
关于退潮的故事009
其上如是,其下亦然019
蒙大拿州小镇普雷的祈祷037
善意的谎言051
千里荒野068
兜兜转转,回到原点079
薄纱之翼092
大分水岭110
铅笔屑和杜松子126
心材141
侵蚀与消除的区别156
借来的风景171
屈服的旗帜185
一个叫威斯德姆的地方202
石头的运动220
星辰235
我的母语245
回忆之路256
以大地为证270
结语 站在岸边284
致谢288
作者介绍:
斯蒂芬·贾格尔,加拿大皇家路大学高级培训师,多个深度工作和自我发现项目创办者,这些项目旨在帮助女性自我实现。著有《摆脱束缚:雪花和寻找自我的故事》。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旅行中,因为对路程判断失误,险些抛车荒野,这个过程中,一边处理车子的危机和路况,一边要不停应对母亲不断重复的“我们在哪儿?我们要去哪里?”提问,“我”彻底失去耐心。而情绪爆发之后,冷静下来后发现母亲可怜和心疼之处。——编者按
如果汽油耗尽
第二天早晨醒来时,我立刻感觉到了蒂顿人的召唤。几年前,我曾在怀俄明州杰克逊霍尔(Jackson Hole)郊外滑雪,我记得当时想,如果能在夏天来国家公园该多好。这就是我决定带母亲去南方的原因。尽管当时我们还不知道确切的路线,但目的地很明确——我和母亲要去大蒂顿国家公园(Grand Teton National Park)。
我们俩洗了热水澡,吃完早餐,叠起睡袋,对安吉丽卡和达雷尔的热情款待表示感谢。上午9点,我们已经浑身轻松地上路了。我不确定我们能走多远,但这一天感觉充满了希望。
头一两个小时,我们沿着一条笔直的路开了很长一段距离。然后,我们进了山 — 锯齿山(the Sawtooths)、埃尔克霍恩山(the Elkhorns)、大贝尔特山(the Big Belt Mountains),后,绕到了烟草根山(the Tobacco Root Mountains)和苦根山(the Bitterroot Range)。落基山脉层峦叠嶂,蔚为壮观。
在此次旅行之前的几年里,我曾多次爬山,大多是为了滑雪——我常常沿着蜿蜒的山路爬上山,再笔直地滑下去,花在滑雪上的时间,没有几年也有几个月。
在那些时间里,我开始敬畏山脉、山峰、山脊。在某种程度上,我嫉妒它们,只是单纯地嫉妒。它们可以静静地站在那里,默默地忍受着一切。它们直面生活,天然
去雕饰,质朴无华,深深震撼着我。直到几年前,我的整个人生都在尝试着向相反的方向迈步——我总是试图掌控着什么。当然,我不是被雕刻的东西,而是雕刻者本身。
我瞥了一眼坐在副驾驶座上的母亲—— 一个由风霜雨雪铸成的女人,由脚下的大地塑造的女人。
她也回头看了我一眼,笑了笑,然后举起地图。
“我们在哪里?”她问道。
“我不知道,妈妈,”我说,“但下次停车的时候,
我会去看看。”
“好吧。”她说,然后继续安静地看着地图。
旅行开始时,母亲在指南书后面发现了几页地图。
她立即说它们会很方便。我同意她的看法,但我一直都认为我们并不需要它们。我有手机,里面配备了功能齐全的GPS系统。
每次上车,她都要拿出地图,我很乐意满足她的要求。我觉得它们是一种绝佳的消遣——对于在长途旅行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而言,它无异于孩子的iPad,里面提前下载了他们喜欢的视频。
但我错了。整个对话让我觉得我在和智能语音助手Siri一起开车,只是Siri一直忘记我们在哪儿,我们要去哪儿,以及她应该使用什么地图。
在那天之前,母亲并不那么执着于随时定位我们的位置,因为我们的路程大多都很短。但那天在三个小时之内被问了一百三十七次“我们在哪儿”之后,我马上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了。然后,我看到汽车仪表盘上的橙色小油箱警示灯亮了。
我怎么没有早一点儿注意到?我心想。
另一个想法很快随之而来。
我们在哪儿?我想知道。
因为即使我已经回答了将近两百次这个问题,但我确实需要知道现在在哪儿。
我不能请母亲用谷歌搜索一下下一个城镇或近的加油站在哪里,她会感到困惑,而我也会控制不住发脾气。所以,我只是将这个疑惑抛到了脑后,并且想当然地认为在哪儿都行,弯道附近肯定会有加油站。
我又错了。
弯道附近并没有加油站,下一个弯道附近也没有加油站。油箱警示灯亮了大约二十五英里(约40千米)后,我们还在蜿蜒的路上行驶,仍然不知道离加油站还有多远。
这时,我开始慌了神。我继续开着车,身体坐在驾驶座,思绪却开始飘忽不定,想象着各种可能出现的情景。
如果燃油耗尽,如果我不得不把车停在路边,我是要带母亲一起走还是把她留在车里?如果我离开,她会待在原地吗?她会等着我还是会走失?好的,我还是带着她吧……但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我们要在这冰冷的道路上走多久才能找到一个冷冷清清的小镇?她的帽子在哪里?我们还有多少水?她穿的是什么鞋?
我在脑海中回想着刚刚经过的城镇,以及它有多远。
老天爷啊,已经走了很久了,我心想。走了至少四十英里(约64千米)了……再返回已经来不及了。
为什么在离开布朗宁时没有加满油?!
我的脑海里闪过好友莎拉近发给我的东西——那是一段带有照片的文字,上面是一个将每一盎司牙膏都从管子里面挤出来的装置。
“你需要这个。”她在短信中写道。
我和所有熟悉我的人之间一直有这么一个笑话。我喜欢在管子、罐子等容器彻底空了之后再将其填满或打开一个新的。这是一种淡淡的执着,这样能给我带来某种快乐。但这一次,它直击我的要害,并可能带走我亲爱的母亲——加油站路途遥远,我们可能在长途步行中冻死。
我的恐慌就像一股电流穿过汽车,仿佛完全脱离了我的控制,突然冲向半空,又直接在母亲面前停了下来。她把地图放在了腿上。
“怎么了?”她突然问道。
“没什么。”我咬着嘴唇内侧撒谎道。
一两分钟过去了。
“怎么了?”她又问。
“嗯,”我说道,声音短促,“我们真的快没油了。”
“还能走多远?”她一边问一边看向刚刚放下的地图。
我没有回答。
刚刚路过一个标识牌,上面并没有加油站的图标,也没有距加油站还有十英里(约16千米)等字样。
又路过一个标识牌,依旧没有。
“哦,老天!”我大声说。
我越来越恐慌,母亲亦是如此。
她从膝盖上拿起地图,无非又陷入了困惑而已。
“哦!”她说着举起地图。“我要看地图!”
然后她停了下来。
“但……我忘记了我们的位置。我们在哪儿?”
我内心的某种东西爆炸了。
“我不知道我们在哪里!”我喊道。
我感到母亲立马缩起了身子。整个小小的身体蜷缩着——旁边的座位上就像坐着一只受惊的小鸟一般。
“妈妈,”我说,“对不起。我很抱歉。只是,地图
现在帮不了我们。”
“帮不了我们是什么意思?”她问,“我们怎么知道现在要去哪儿?”
她忘记了汽油的事情。我屏住呼吸。在那一刻,一股挫败感涌上来,令我无法做出回答。
她盯着我看了一会儿。
“我想帮忙,”她试探性地轻声说道,“但如果我不
知道我们在地图上的位置,我也无能为力。我无法告诉你该往哪个方向走。”
我缩在座位上,长长地叹了口气。我也忘记了汽油的事情。
无论何时,母亲都不急于知道自己的确切位置。她只是想帮我。母亲并不在乎她在地图上的位置,她只是想给我一些支持。她并不是为了记录什么而追寻我们的位置,她只是想确保我们不会迷路。母亲只是想确保我没有迷路。
我回想起我们从小到大所有的家庭旅行——乘坐双色大众面包车的公路旅行。那是母亲的车,刚好放得下所有的孩子,是野外旅行、玩耍聚会和看足球比赛的选择。虽然我知道大多都是她在开车,但我想不起她开车的样子。我能想到的都是父亲开车,带我们出城过周末或短暂的家庭出游的时刻,他的右手放在变速杆上,母亲坐在副驾,抚摸着一张超级大的折叠地图上的折痕。我能想到的只是她的手指沿着我们途径的山路上上下下,一直到远处的群山。
母亲是为我们所有人拿着地图,想确保我们不会迷路。
那一刻,我意识到她也有一些事情需要放下。
我抬起头,看到一个小镇的标志。我并没有看到加油站的图标,但我知道,无论如何,我都要开进去。我需要请人帮忙。我和母亲需要帮助。
小镇本身小得可笑,真的只是一个小地方。只有一条路,几间带有破旧木栅栏的房子,还有一家渔具店——类似于驿站的商店。正面看,这里是典型的西部蛮荒景象。在商店旁边,奇迹般地,我看到一片空地上,躺着一个气泵。
我把车停在旁边,告诉母亲我马上回来。下车后,我意识到我看到的气泵实际上可能并不是一个气泵。它已经过时了,好像世纪之交的某个时候使用的装置。它有可能只是一件装饰品,是一个老物件,是添加煤油的东西。
即使它还可以用,但它看起来不像是我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能够操作的那种东西。重要的是,周围没有人,没办法付钱。
我向母亲挥了挥手,尽管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我还是给她竖起了大拇指。她也从车里竖起了大拇指来回应我。
我走进渔具店。
桌子后面站着一个穿着迷彩服的男人。他并没有招呼我。
“嗨。”我犹豫地说。
他还是没有招呼我。
“嗯……我想知道……您会用隔壁的气泵吗?”
他什么也没说。
“您看,我的车真的快没油了,请您帮帮我。”
男人面无表情地看着我,将袖子挽起来,然后转身看向身后的窗外。
从那里,他可以看到气泵和我的车。
“见鬼—— ”他说,喃喃着一个我听不清的名字。
“对不起,”他补充道,“他就应该在那儿。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
“哦,”我说,“没关系。嗯,您是否可以,比如,给他打个电话之类的?”
“不行,”他直截了当地说。“这样吧,您可以付钱给我,我来帮你,然后如果他回来,我会把钱给他。也许我不会把钱给他,但你可以把它留给我。”
“好吧,”我说,“听起来像是个不错的主意。”
“您想给多少?”他一边开始计算费用一边问道。
“尽量多一些,”我说,“大概五十块吧。”
男人笑了。
“哦,他会因为错过这么大一单买卖而生气,”他说,“现在,来吧,我来告诉您这个旧东西是如何用的。”我们走出商店,走到车上。我再次向母亲挥了挥手,她也挥了挥手。
“那是您的母亲吗?”男人一边问一边开始为我加油。
“是的,”我说。
“看起来人很好。”
“确实是,”我说道,“她确实很好。”
油箱加满时,我对他的帮助表示感谢,然后回到车上。
“都挺好的吧?”母亲问道。
“挺好的,”我一边说,一边发动车子,把车开到路上。“真是侥幸,但我们现在挺好。”但母亲并没有听我的答复。她正低头看着自己的膝盖。
“我在想,”她边说边拿起地图,“我们到底在哪儿?”
我向窗外望去,看到一个标识牌。
“我们在威斯德姆(Wisdom),妈妈。蒙大拿州的威斯德姆,这里一共九十八人。”
“地图上在哪里—— ”
“您知道吗,妈妈,地图上没有这个地方,”我撒了谎。“但您知道您能帮什么忙吗?每当您看到一辆红色的车,你就可以跟我击掌。”
“那有用吗?”她问道。
“超级有用。”我说。
“好的。如果你确定的话。”
“我确定,妈妈。每看到一辆红色汽车,您就跟我击一下掌,把那张地图收起来吧。这里不能用。”
大约两个小时后,我发现母亲正望着窗外。她的脸色很放松,很幸福。我们到爱达荷州的某个地方时,已经击掌大约十七次。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是绿色的,像初春鲜嫩的地毯,刚刚从地里冒出来。
我把车停了下来,下车拍照。此时,母亲转向了我。
“我喜欢你这样。”她说。
“什么?”我问。
“轧过那些东西。”
她指的是路边的停车震动带。
“为什么?”我笑着问道。
她不好意思地冲我笑了笑。
“挠得我的屁股直痒痒。”她说着大声笑了起来。
——节选自(美)斯蒂芬·贾格尔《困在记忆里的母亲:一个阿尔茨海默病家庭的自救之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5月出版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人们教导我向各个方向奔跑,但从没有人教导我向着自己的方向狂奔。我总是应该奔向别的东西,奔向另一个人。
生活在这样一个割裂的环境是什么感觉?她的前辈一边告诉她爱的定义就是克制,不能让别人承受她的痛苦,而我又从另一边努力向她灌输一个完全不同的爱的定义:爱需要表达,要坐下来,说出所有真相。
女人不是靠自己站起来的。她是通过血脉站起来的。她将自己的生命置于母亲的生命之上,等待数千年。我只是一座小山,但当我站在母亲身上,母亲站在外婆身上,我们就开始形成山脉。当所有我们这些人一个接一个地站在一起时,我们就是珠穆朗玛峰,或者正如尼泊尔人所说的——“天空女神”。
由于母亲忘记了我是谁,我担心我也会忘记。我的身份,我觉得我刚刚开始了解的身份,也会越来越远。我们的存在是通过徜徉在母亲的意识和无意识中慢慢形成的。我们的心跳以她们的节奏为基础,我们的想法与她们的愿望和忧虑紧紧联系在一起。以这种方式了解自己,几乎不可能将她们的东西和我们的东西分开,也不可能将她们与我们割裂开来了解彼此。
阿尔茨海默病是我母亲的“相对论”。时间就像线团,过去、现在和未来缠在一起——像一个虫洞。
我不知道背后隐藏着什么,也不清楚她为什么瞒着我。但我有一种感觉,多年来,这种感觉一次又一次地告诉我,母亲还有我从未了解的一面,甚至对她自己来说也是如此。我想了解她的全部 — 她的曾经,她的感受,她的点点滴滴 — 这次旅行像是我最后的机会。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卖点
1.一场带着患阿尔茨海默病母亲的公路旅行,记下对爱、记忆、传承的反思。一向沉默寡言的母亲,确诊了阿尔茨海默病之后变得健忘、啰嗦,作者决定带母亲去自驾游。11天的旅途中,两个人一起体验露营、骑马、漂流、徒步,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开始慢慢理解母亲,但母亲的遗忘速度却在不断加剧。
2.一部有关家族疾病照护的生活史,也是一本应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心灵指南。从母亲照顾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外婆,到母亲诊断出阿尔茨海默病后,作者开始照顾并记录母亲。面对疾病如何抵抗遗忘、对待失去的思考,在三代人中传递。本书也教会我们,如何陪伴和照护逐渐失态,甚至丧失自理能力的至亲。
3.一本剖析母女关系的灵魂之书,让我们更懂得如何与母亲相处。母亲诊断阿尔茨海默病之后,作者意识到自己曾经对母亲的疏远。过去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避免成为母亲那样的人。但在了解母亲的过去之后,发现自己身上处处都有她的影子,母亲的遗忘和所剩不多的记忆也映照着自己。作者在试图修复母女关系、与母亲重新建立连接中也帮助重铸完整的自己。
4.中科院心理所教授龙迪,作家张怡微、韩松落、邓安庆、不良生力荐。本书曾入选2022年亚马逊年度编辑推荐、提名《科克斯书评》非虚构文学奖。
编辑推荐
“我们在哪儿?”
“现在几点了?”
“我们上一次吃饭是什么时候?”
“你为什么不生孩子?”
在11天的旅途中,母亲在一遍又一遍重复这些问题,她的脑子里一直在丢失东西——像一个永不停歇的筛子,努力将自己过滤掉。
在母亲诊断阿尔茨海默病之后,作者意识到关于母亲的许多事情,自己都不清楚更不理解。过去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极力证明不认可母亲,要疏远母亲,不想成为母亲那样的人。但在慢慢了解母亲过去的许多事情之后,发现自己身上处处都有母亲的影子,母亲的遗忘和所剩不多的记忆也映照着自己。当母亲开始忘记自己时,她获得了重新找回自己的机会,与母亲重新建立的连接也帮助作者重铸完整的自己。
书摘插图
“我”和母亲有如古希腊神话中经典的母女关系——冥后珀耳塞福涅和她的母亲谷物女神得墨忒尔,疾病与死亡的阴影在这段关系中爆发出黑暗的力量。如果母亲觉得有什么不舒服,她就会避开它,将它埋在心里。她会让自己忙碌起来。这意味着坚强。一种将事情藏在心里的勇气,一种不描述或大声谈论它们的勇气,一种将它们藏在心里的某个角落里,反其道而行之的勇气。现在,“我”终于明白,感觉到某种不适,然后表达出来,需要一定的勇气。
——编者按
关于退潮的故事
周围环境中无声的事实对孩子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 卡尔·荣格
我曾经读过一本关于母女关系的书。它以得墨忒尔(Demeter)和珀耳塞福涅(Persephone)的神话故事为中心——描写的是母女之间的一段舞蹈,女儿离家又回家,母女由不和到重归于好,如此反复。
我很喜欢这本书,与此同时,我发现很难说清她们之间的这种舞蹈。我觉得,我和母亲之间从未有过这样的关系。我们的相处方式可以概括为一个简单的故事,故事里,潮水向着某个方向涌动,而一个少女将自己分裂开来,一部分随着潮水涌动,另一部分则像一副空壳一般坐在岸边。在这个故事里,少女并没有回家,她一点一点地失去了自我,三十五年来,一直随着潮水向着大海的方向退去,只有一副空壳在沙滩上涂鸦。
四岁那年,我次在沙滩上涂鸦。奇怪的是,教我在沙滩上涂鸦的是我的母亲。
这发生在温哥华的海景幼儿园(Marineview Preschool)。当时的记忆已经模糊,只剩下零碎的细节在脑海中拼凑、交织:我和母亲站在幼儿园门口。一进门,有一个通往上一层的楼梯,一个通往下一层的楼梯。我们要向下走。
“我们下去吧!”母亲低声说着,向我伸出了手,我便牵起了母亲的手。
我用另一只手(右手)抓住扶手,像个大姑娘一样,跟着母亲慢慢地往下走。
大约走到一半,我听到母亲提醒。
“打招呼。”她轻声说道。
我停下来,抬起头,看到两个女人站在楼梯下,向我们微笑。我看了看母亲。她笑着点了点头。我松开扶手,胆怯地挥了挥手。
其中一位女士向我们挥了挥手,迎上了楼梯。
“你好。”她蹲在我面前说道。她的声音如银铃般悦耳、亲切,身上散发着好闻的味道,像培乐多彩泥混合着糖果和香料的味道。
“你叫什么名字?”她问道。
我感觉到母亲抬起手臂,轻轻搭在了我的背上。
“她叫斯蒂芬妮,”她说,“她有点儿害羞。”
“嗨,斯蒂芬妮,”我面前的女士说道,“我也会害羞哦。”
我又抬头看了看母亲。
“交给我们吧,希拉。”另一位女士站在楼梯下面说道。
“只是……”母亲说道,“她……”
“交给我们吧,”蹲在我面前的女士附和道,“这样的情况我们遇到不下千次了。”
在那一刻,我感觉到母亲心中泛起了一丝忧虑。我便是她担忧的对象。我明白这种感觉,也感到些许安慰。母亲就是通过她的担忧表达爱的。例如,只有在母亲无尽的絮叨,犹如无时无刻不在我耳边萦绕的白噪声中,我才得以安然入睡。我抬起手,想再次抓住她的
手,但她没有接过我的手,也没有像往常那样任由其担忧的情绪流露出来,而是弯下腰,双手捧着我的脸,深深地吻了一下我的脸颊。
“没事儿的。”她低声说,我并未从中听出信心,反而似乎在劝慰我,话里话外都透着担忧。她说的话与我的感受不一致。这是我印象中次感觉到母亲内心的纠结。
然后,我看着她转身、上楼、出门。我待在楼梯上,沉浸在她的忧虑中,很快,我自己也开始变得忧虑。
就在她身后的门关上那一刻,我一屁股坐在了楼梯上,开始哭号。我用手拍打着橡胶踏步板,抗议着,号叫着。蹲在我面前的女士在我身边坐了下来。她伸出手臂,试图安慰我。我狠狠地推开她,笨拙地擦了擦脸——我的眼睛、我的鼻子还有正在号啕大哭的嘴——然后,继续号叫。我的脸上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手也在地上磨蹭,沾满了灰尘。直到今天,我都讨厌将手弄得脏兮兮的。
再去幼儿园的时候,我的脸上挂上了母亲所谓的“勇敢的笑容”。只是,这种笑容背后的我毫无勇敢可言。我觉得就像灵魂突然被抽离,感觉身体被什么东西往两个方向用力撕扯。
从上幼儿园的天开始,很多事情接踵而来。随着时间的流逝,阅历的丰富,我也收获了难以言表的万千感受。我渐渐明白,尽管母亲心里感慨万千,她也很少将这些感受表达出来。相反,她选择了行动——用行动表达感情。
母亲的爱在于事必躬亲,身体力行。在拥抱和为我塞被角时,可以感受到母爱;在黄瓜三明治和生日蛋糕中,可以品尝到母爱;在干净的衣物中,可以嗅到母爱。她在身边,便能知道她爱我。
记忆中,我常常黏在母亲身上。早晨一起床,我会用胳膊搂着她的腰。她忙着为我们准备要带去学校的午餐便当,我便将脸贴着她的绿色丝绒睡袍。有一年夏天,我们去海边,我蜷缩在她身边,她的手指轻轻地穿过我湿漉漉的头发——我看着汗珠沿着她的肚子滴下来,后流入肚脐。
母亲虽然人在我身边,但似乎并非全身心在此。虽然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欢喜和满足,但似乎没有其他情绪——例如悲伤和痛苦。我虽然在母亲身边长大,但我几乎不曾在她脸上见过痛苦的情绪。
我能感觉到这些情绪稍纵即逝,但我从未在她脸上见到过,也从未从她口中听到过。她从不诉说她的愤怒,从不表达她的怒火。母亲为我付出很多,但从不与我促膝长谈,涉及情绪时,尤其如此。
我开始明白,如果母亲觉得有什么不舒服,她就会避开它,将它埋在心里。她会让自己忙碌起来,这很容易。毕竟,一个六口之家有许多家务活。
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她几乎不会表达任何一种情绪。这就是“大姑娘”的样子。这意味着坚强。现在,我终于明白,感觉到某种不适,然后表达出来,需要一定的勇气。但在成长过程中,我从身边亲近的人身上看到了另一种勇气,一种将事情藏在心里的勇气,一种不描述或大声谈论它们的勇气,一种将它们藏在心里的某个角落里,反其道而行之的勇气。我的母亲有这种勇气。我的其他家人似乎也是如此。我们可以用嘲讽、挖苦和幽默的语气绘声绘色地讨论当天发生的时事,但面对孤独、悲伤、愤怒或绝望,我们只会陷入沉默。
我像我的家人一样尽力学着变得这么坚韧,但这令我疲惫不堪。对于一个多愁善感的孩子来说,对于一个天生健谈,痴迷于文字、书籍和故事的孩子来说,永远无法吐露的情绪令我苦不堪言。也许,我对文字的热爱源于绝望,源于对表达复杂情感的强烈渴望。
大约每个月,我都会发泄一次。在我因情绪高涨无处诉说而不知所措的日子里,放学回家后我便会静静地待在自己的房间里 — 陪着我的是窗台上的瓢虫。关上门后,我会一头倒在床上,号啕大哭。我会一遍又一遍地叫着母亲——我渴望她喋喋不休,渴望她安慰我,告诉我这是什么情绪,如何理解这一切。
但另一个我,更强大的那个我已经随着潮水向大海涌去。正是这个我在经年累月中抽走了我的灵魂。我明白这一点,因为虽然我嘴里喊着母亲,但我总是会用枕头捂住头。
简言之,我不能让她听到。我知道,在我内心的某个地方,她坐在我身边,当我向她哭诉时,我会更痛苦——我会感觉她身体里有一个她向我靠近,而另一个她则迅速离我而去。为了避免这一切,我向着无数不同的方向疯狂地寻找可以靠岸的地方,以及能抓住的锚和浮标。
哭过后,我便沉沉睡去,直到吃晚饭才被叫醒。从五岁到十岁,这种情况时常发生。十岁之后,我就不再哭,也不再用被子捂着脸了。只是打个盹,任由夜的潮水暂时把我带走。
如果你每天都能见到一个孩子,你几乎注意不到他的变化。需要每年在墙上标出他的身高,或者翻看每个学年的照片,来告诉自己他已经长大了,这些记录清楚地说明一些变化已经发生了。
站在大海面前,同样很难发现潮水正在退去。你需要记住月亮的周期,或者仔细观察沙子,才能确定潮汐退去的方向以及它们带走的东西。
我很难找到失去自我的临界点:它发生在哪一天、哪一个月或哪一年?到底是在什么时候,我开始更像那个外表坚强的我,而越来越不像内在的我了?
这种变化无法衡量。没有框架、无法观察星盘中的月亮,也没法看到沙滩上有实实在在的图案。这些变化源于很多点的积累,模糊又交织在一起。身边的任何人都几乎不可能把这些点连在一起。在这过程中,自我一点一点地流失,悄无声息,不给自己任何倾诉和理解的机会。
到十几岁的时候,我已经将这种技能练得炉火纯青——我的情绪已经涌向大海,而我的精神则搁浅在了岸边。我可以轻松地将自己剥离。回避问题的小憩,也变成了酣睡,有时一次长达十三四个小时。对于情绪,我有一连串疑问。我纳闷,为什么有人可以谈论它们。我对表达情绪的人充满了好奇。
为什么他们不能将情绪放在心里?我的脑子里满是疑惑,全然没有意识到我才是那个分裂的人。
我的家人和我身边的其他人都对将情绪埋在心里这种特质赞不绝口——尽管它本身并不是一种特质,而是我的个性。在大多数情况下,我沉着冷静、客观理智,是一个懂事、自信的女孩。我的生活中并没有那些青少年的情绪困扰,尤其是女性情绪。
大家喜欢我的勇敢、聪慧(在母亲的教导下,我像大姑娘一般懂事),我自己也喜欢这一点。虽然有时叛逆,但我通常被称为一个好姑娘。听得多了,我也觉得像所有人说的那样,自己是个好姑娘。一个好姑娘往往表现很好,甚至不知道她正在表演或者手中有剧本,甚至看不到帷幕是拉开还是闭合的。
正如苏·蒙克·基德(Sue Monk Kidd)曾经写道:“一旦我们陷入按照文化蓝图打造自己的模式中,它就会成为获得认可的首要方式。”
让身边的人相信我就在他们面前,这是轻而易举的,但事实上,另一个我已经走进了大海,踩着翻滚的浪花。那个容易被说服相信这一切的人是谁?被这一切蒙蔽了双眼的人是谁?嗯,当然,那个人就是我。
——节选自(美)斯蒂芬·贾格尔《困在记忆里的母亲:一个阿尔茨海默病家庭的自救之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5月出版
媒体评论
这趟历时 11 天的自驾旅行,记录了作者对爱、记忆和传承的深刻反思。在试图更多地了解母亲的过程中,她意识到“这次旅行从来都不是为了揭开母亲内心的秘密,而是揭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时光沙漏只是滤去关于年迈母亲的多余记忆,却在渐行渐远中为彼此留下永恒——以大地为证!
——龙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
既是一部有关家族疾病照护的生活史,也是一部充满了血缘隐喻及无力感的文学书。它化用古希腊神话中经典的母女关系——冥后珀耳塞福涅和她的母亲谷物女神得墨忒尔,使得疾病与死亡的阴影爆发出黑暗的力量:每当珀耳塞福涅回到母亲身边,大地生机盎然;当她回到冥界时,大地一片荒凉。这牵挂与忧郁是四季的由来,也成为作者与母亲心灵之间的桃源与荒野。
——张怡微(作家,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一本直达命运深处也直达生命本质的书。在遗忘的山脉到来之前,记下这些爱的白噪声,记下一代又一代女人如何传递血脉,以此来经受记忆的消失和肉身的消失。
——韩松落(作家)
这是一场艰难且无望的拯救,明知后是徒劳、沮丧、悲戚、无望……但为了母亲,也为了自己,作者仍旧全身心投入,不放弃,为的是延缓母亲被彻底吞没的时间。这是一次煎熬却坚韧的自救,深深地敬佩她们。
——邓安庆(作家)
每一个讲述母亲故事的儿女,都使自己的母亲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不良生(作家、影评人)
对母女关系的书写和致敬,美好而令人痛彻心扉。
——《科克斯书评》
一段令人心碎的公路旅行,作者和母亲共同经历了失落的瞬间,并在大自然中找到了真正的快乐,捕捉到母女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彼此内心深处的隐秘,折射出关于爱和遗忘、连接和失去的深思。
——《出版人周刊》
这本书是我们这代人应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心灵指南。
——[美] 夏洛特·奥斯汀(旅行作家)
前言
序:
在阿尔茨海默病将母亲一点点带走前,
这次旅行是我了解她的后机会
来到这个世界时,我们心中就有了指示和地图。
——乔伊·哈乔(Joy·Harjo)
母亲的故事始于1966年,但一直被她放置在内心一隅的方寸之地。她还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从确诊的那一刻开始,我就发觉,阿尔茨海默病和这个故事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似乎紧紧交织在一起,像一条绳子一样,以至于我觉得,只要我能解开它们,也许就能帮她获得自由。
随着我的出生,母亲的故事也写进了我的DNA中。就像一颗休眠的种子,原本深埋在地下,不知怎的就从她的花园转移到了我的花园里。它的每一条信息都印在我的基因里。我对此非常肯定。在我骨血长成之前,它就已经流淌在我的血液里,深深嵌入了我的骨髓中。
这是我与生俱来的东西,在母亲孕育我之前,上天、我的母亲和我那小小的灵魂就已经决定了我骨子里的天性。
我的母亲对她年轻时所犯的一个错误只字不提 ——她与我父亲未婚先孕,孩子后来被送养,而这一错误竟被隐藏了数十年之久。她也从不流露丝毫情绪 — 这些是否发生过,何时、如何发生的。她生性沉默,不善言辞,不会主动讲述自己的故事,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之后,就更不可能了。所以,她的故事由我来讲述。这也算是一种传承吧。
小时候,我并不知道将来要由我讲述她的故事。十几岁时,我也想不到自己的使命是讲述她的故事 ——我认为这无异于“黄毛丫头在大人面前指手画脚”。(在这个过程中,我建立起了一种自信和无畏,对我大有裨益,但这不是重点。)
直到大约二十五年后,我和母亲一起在树林中散步,她在小径上停下来,明确地告诉我“我照常生活,你尽管记录”时,我才意识到这一点。
那是十一月初,天气晴朗,树林里雾蒙蒙的,阳光透过黄色的大叶枫洒下来,疏影婆娑,我们勉强辨得清位置和方向。
“我来写一本关于您的书怎么样?”当我们走向我喜欢的那一段步行道时,我问道,“关于您的书。”
“一本关于我的书?”她惊讶地说,“但我的人生再平淡不过了。”
走着走着,她一下子停了下来,思考着什么。近,她常常这样,看着她无异于看着一个玩积木盒的孩子,她试着将蓝色积木放入对应的孔中,然后再拿起红色的小方块,过程十分缓慢,而且不一定一下子就能找准位置。
“我要……”她边说边在脑海中慢慢梳理着这个问题,“我要写一部分吗?”
“不,妈妈,”我说道,“您一个字都不用写。”
她看着我,我看到她的脸色放松了下来。她冲我笑了笑,伸出手,握住了我的双手。
“哦,好,”她一边紧握着我的手,一边说道,“我照常生活。你尽管记录。”
说完,她迈开步子,继续向前走。
我以为她肯定会再说点儿什么,但她没有。
我们沿着蜿蜒的小径走过一片特别大的枫树林,地上铺满了树叶。我捡起一片叶子,递给了母亲,仿佛那是一个系着绳子的橘色气球。没过多久,她便玩起了躲猫猫的游戏,用树叶遮住脸,随即再把树叶拿开,并发出“咯咯”的笑声。
“我在这儿!”她笑着说道。
叶子再次从她手中掉了下来,飘落在地上。我弯下腰,捡起树叶,还给了她。
“你就是为此而生的。”她说道,声音里透着一种格外的清醒。
“为什么而生?”我问道。
“为了捡起我掉落的所有树叶。”
母亲确诊后不久,也就是在树林中散步之前,我和母亲刚刚进行了一次自驾游 — 在两周的时间里,我们开车去了几个国家公园,在户外露营。当时,我拼命地渴望对她的人生多一些了解,了解她的一切。一想到在我尚未完全了解她之前,阿尔茨海默病会将她一点一点地带走,我便感到窒息。尤其是我总觉得她已经在一点一点离我而去。
于我而言,母亲身上有太多的谜团。尤其令我困惑的是1966年以后 — 我大哥出生前后发生了什么。但与此同时,母亲身上还隐隐有一种讳莫如深、避而不谈的感觉。
我不知道背后隐藏着什么,也不清楚她为什么瞒着我。但我有一种感觉,多年来,这种感觉一次又一次地告诉我,母亲还有我从未了解的一面,甚至对她自己来说也是如此。
长期以来,我一直渴望更多地了解我的母亲,但自从她确诊以来,这种渴望发生了些许变化 — 一种更加焦灼的情绪代替了这种无声的隐痛。
我想了解她的全部 — 她的曾经,她的感受,她的点点滴滴 — 这次旅行像是我后的机会。旅途虽短暂,但她仿佛放慢了渐行渐远的步伐,始终保持着初的心智。于是,我牵起她的手,走向了那片未知的区域。
有时,我们会听到父辈的故事、祖辈的故事,以及先祖的故事。无论是书上写的,还是口口相传的,这些故事都会告诉我们,我们来自哪里,他们到底是谁、是什么样的人。有时,我们需要从自己身上、从身边的人身上去挖掘故事,从他们安息或被人遗忘的地方挖掘故事。当这些故事随风飘来时,我们需要紧紧抓住它们 —— 因为风暴一来,它们便会消散,不知不觉间将我们笼罩在一片迷蒙之中。
我不知道如何讲述一个无言的故事。我不知道如何捡起那些落叶,将它们与我呼吸的空气区别开来。但母亲给了我答案。解开这一切的关键也是一种语言,在我们的旅行中,她用一种无声的方式向我娓娓道来,一切尽在不言中。
我们说得很明白:母亲照常生活,我负责记录。这会是一本指导手册,指引着母亲走向自由。而当时,我不知道的是,它也会成为我的人生指南。
书籍介绍
一场与患阿尔茨海默病母亲的公路旅行,既是一份应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心灵指南,也是一部两代女性的成长史。
献给所有母亲和女儿,让彼此学会如何更好地相处。广雅出品
在遗忘到来之前,记下这些爱的白噪音。2022年亚马逊年度编辑推荐、《科克斯书评》非虚构文学奖提名作品。中科院教授龙 迪,作家张怡微、韩松落、邓安庆、不良生力荐。
【内容推荐】
本书记录了一段特殊的公路旅行:与患阿尔茨海默病的母亲进行为期11天的自驾游。在体验露营、骑马、漂流和徒步的乐趣时,母亲的健忘和不断重复的话却形影不离,作者开始追忆母亲的过去,回顾母亲如何照顾同样患病的外婆,思考作为女性,疾病、记忆、身份认同等如何在血缘中传递,以及遗忘与失去、抵抗与妥协意味着什么。
母亲和女儿不息的羁绊之间,疾病、旅行成为了弥合母女关系的契机,让我们看到母女之间的爱也是需要练习的。在记录和陪伴中,作者观察母亲,接近母亲,也在不断更新对母亲的认识,最终,重铸了一个完整的自己。这趟特殊的旅行,映照了两代女性的成长史。
【本书看点】
1.一场带着患阿尔茨海默病母亲的公路旅行,记下对爱、记忆、传承的反思。一向沉默寡言的母亲,确诊了阿尔茨海默病之后变得健忘、啰嗦,作者决定带母亲去自驾游。11天的旅途中,两个人一起体验露营、骑马、漂流、徒步,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开始慢慢理解母亲,但母亲的遗忘速度却在不断加剧。
2.一部有关家族疾病照护的生活史,也是一本应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心灵指南。从母亲照顾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外婆,到母亲诊断出阿尔茨海默病后,作者开始照顾并记录母亲。面对疾病如何抵抗遗忘、对待失去的思考,在三代人中传递。本书也教会我们,如何陪伴和照护逐渐失态,甚至丧失自理能力的至亲。
3.一本剖析母女关系的灵魂之书,让我们更懂得如何与母亲相处。母亲诊断阿尔茨海默病之后,作者意识到自己曾经对母亲的疏远。过去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避免成为母亲那样的人。但在了解母亲的过去之后,发现自己身上处处都有她的影子,母亲的遗忘和所剩不多的记忆也映照着自己。作者在试图修复母女关系、与母亲重新建立连接中也帮助重铸完整的自己。
4.中科院心理所教授龙迪,作家张怡微、韩松落、邓安庆、不良生力荐。本书曾入选2022年亚马逊年度编辑推荐、提名《科克斯书评》非虚构文学奖。
【名家推荐】
这趟历时 11 天的自驾旅行,记录了作者对爱、记忆和传承的深刻反思。在试图更多地了解母亲的过程中,她意识到“这次旅行从来都不是为了揭开母亲内心的秘密,而是揭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时光沙漏只是滤去关于年迈母亲的多余记忆,却在渐行渐远中为彼此留下永恒——以大地为证!
——龙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
既是一部有关家族疾病照护的生活史,也是一部充满了血缘隐喻及无力感的文学书。它化用古希腊神话中经典的母女关系——冥后珀耳塞福涅和她的母亲谷物女神得墨忒尔,使得疾病与死亡的阴影爆发出黑暗的力量:每当珀耳塞福涅回到母亲身边,大地生机盎然;当她回到冥界时,大地一片荒凉。这牵挂与忧郁是四季的由来,也成为作者与母亲心灵之间的桃源与荒野。
——张怡微(作家,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一本直达命运深处也直达生命本质的书。在遗忘的山脉到来之前,记下这些爱的白噪声,记下一代又一代女人如何传递血脉,以此来经受记忆的消失和肉身的消失。
——韩松落(作家)
这是一场艰难且无望的拯救,明知最后是徒劳、沮丧、悲戚、无望……但为了母亲,也为了自己,作者仍旧全身心投入,不放弃,为的是延缓母亲被彻底吞没的时间。这是一次煎熬却坚韧的自救,深深地敬佩她们。
——邓安庆(作家)
每一个讲述母亲故事的儿女,都使自己的母亲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不良生(作家、影评人)
对母女关系的书写和致敬,美好而令人痛彻心扉。
——《科克斯书评》
一段令人心碎的公路旅行,作者和母亲共同经历了失落的瞬间,并在大自然中找到了真正的快乐,捕捉到母女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彼此内心深处的隐秘,折射出关于爱和遗忘、连接和失去的深思。
——《出版人周刊》
这本书是我们这代人应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心灵指南。
——[美] 夏洛特•奥斯汀(旅行作家)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4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网站更新速度:3分
使用便利性:9分
书籍清晰度:7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是否包含广告:5分
加载速度:4分
安全性:3分
稳定性:3分
搜索功能:3分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无多页(69+)
- epub(329+)
- 一般般(488+)
- 微信读书(673+)
- 在线转格式(525+)
- 差评少(158+)
- 体验还行(259+)
- 收费(447+)
下载评价
- 网友 游***钰: ( 2025-01-13 11:27:17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车***波: ( 2024-12-25 17:05:40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邱***洋: ( 2025-01-11 10:51:37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饶***丽: ( 2025-01-03 03:42:12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宓***莉: ( 2025-01-05 21:28:06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石***烟: ( 2025-01-07 23:30:08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屠***好: ( 2024-12-21 16:46:24 )
还行吧。
- 网友 融***华: ( 2024-12-24 13:21:26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菱***兰: ( 2024-12-30 13:48:17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寿***芳: ( 2024-12-28 02:50:46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冯***丽: ( 2024-12-29 22:35:00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家***丝: ( 2024-12-24 10:36:48 )
好6666666
喜欢"困在记忆里的母亲:一个阿尔茨海默病家庭的自救之旅(在遗忘到来之前,记下这些爱的白噪音。中科院教授龙迪,作家张怡微、韩松落、邓安庆、不良生力荐。)"的人也看了
9787553904757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起重工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王乃正王冬兰著 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 学前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家庭与家庭教育 学前儿童 健康成长 北京师范大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ICND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汉之简/黄冈小学数学易错题三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册思维训练应用题专项练习人教版口算题卡天天练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广播影视类高考专用丛书-文艺常识答题标准字帖 : 文常高频词汇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生物制药专业英语(修订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高勝算決策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超低相噪毫米波信号的产生、分析及应用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与植物零距离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群书治要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Shaanxi Today(看陕西 当今魅力)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JSP程序设计慕课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9787118089554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企业物流管理[1/1](普通高校经济及管理学科规划教材)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6分
人物塑造:5分
主题深度:7分
文字风格:3分
语言运用:4分
文笔流畅:8分
思想传递:3分
知识深度:9分
知识广度:6分
实用性:9分
章节划分:5分
结构布局:8分
新颖与独特:9分
情感共鸣:6分
引人入胜:3分
现实相关:6分
沉浸感:6分
事实准确性:9分
文化贡献: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