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请这样爱我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妈妈,请这样爱我电子书下载地址
寄语:
(“无分别的爱”家庭教育理念代表作全新修订,16年执教经验+33个真实案例,重新发现爱和教育的根本智慧,赋予孩子成长的真正力量)
内容简介:
本书撷取了33件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真实发生的小事作为案例,阐释了“无分别的爱”的生命教育理念,涉及情绪、自立、沟通、陪伴等多个议题。作者认为,孩子所有的思想、行为、情绪、欲望……都是自然、健康、合理的,都是在满足生命内在的需要,都是在满足人性本能的渴求,都是在渴望发展心灵的力量和智慧,我们要无分别地去尊重、理解、信任和接纳,而不要妄加评判和干预。
教育的真正核心不在方法,而在心。无分别的爱不是对孩子的行为没有底线,而是要我们的心要和孩子的和心在一起,帮助孩子解决他们和自己的心的关系。无分别的爱可以让我们对孩子的举动、念想、情绪都了如指掌,从而自然地走进孩子的内心。心到了,方法自然就到了,这样的爱,才不会成为伤害,才会为孩子成长提供真正的力量,培养内心宁静、纯真、自由、充满力量的孩子。
本书中,不仅有思想的撞击和心灵的感悟,更有简单实用的方法和生动贴切的事例,告诉我们如何和心在一起,关注孩子身心发育的重要节点,用无分别的爱陪孩子终身成长,成就自己,也成就孩子的未来。
书籍目录:
1 摔倒的故事 —— 无分别的爱 / 001
2 吃手的故事 —— 满足孩子的安全感 / 004
3 生病的故事 —— 真实的价值 / 009
4 糖果的故事 —— 接纳生命的天性 / 015
5 起床的故事 —— 从自己的心出发 / 024
6 把尿的故事 —— 关注内在的自我 / 029
7 被打的故事 —— 倾听自心的声音 / 036
8 怪癖的故事 —— 爱不需要理由 / 043
9 幽默的故事 —— 做一个好玩的教育者 / 049
10 狗屁的故事 —— 语言和力量 / 053
11 抠手的故事 —— 输赢的学问 / 059
12 “撒谎”的故事 —— 没有压力的世界 / 067
13 学习的故事 —— 爱上学习的艺术 / 076
14 早产的故事 —— 重建生命的信念 / 082
15 “完美”的故事 —— 规则与教育 / 089
16 伤痕的故事 —— 人生成功的标准 / 098
17 “凶恶”的故事 —— 有分别的爱的根源 / 104
18 发火的故事 —— 打开心灵的大门 / 114
19 玩具的故事 —— 努力的方向 / 124
20 害怕的故事 —— 生命之殇 / 134
21 努力的故事 —— 精神的导师 / 142
22 香香的故事 —— 做真实的自己 / 154
23 索爱的故事 —— 理解孩子的“非行” / 163
24 “胆小”的故事 —— 生命之阳 / 172
25 iPad的故事 —— 如何管理孩子的电子游戏 / 183
26 静心的故事 —— 生命的幸福之道 / 192
27 醉酒的故事 —— 成功的捷径 / 199
28 “太好”的故事 —— 重塑父母之爱 / 204
29 等爱的故事 —— 成长的魅力 / 212
30 陪伴的故事 —— 溺爱不存在 / 217
31 老师的故事 —— 灵魂的工程师 / 224
32 班级的故事 —— 精神的家园 / 236
33 花径的故事 —— 生命的意义 / 247
作者介绍:
林巨,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花径家庭教育机构创始人,“无分别的爱”家庭教育理念的开创者,中华传统道文化教育的现代弘扬者,国内首个将家庭教育与生命成长相结合的家庭教育专家。
先后担任过北京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多个节目的嘉宾,《前沿讲座》节目“家庭教育的三大误区”主讲嘉宾;担任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北广传媒优优宝贝频道以及新浪、网易、搜狐等众多网络媒体的特约专家;在亲子育儿类杂志《妈咪宝贝》《母子健康》开设专栏撰稿。代表著作有《遇见好老师》《养心书》《妈妈,请这样爱我》《妈妈,我可以这样吗》《妈妈,我是你想要的孩子吗》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一天,小乐妈来找我,跟我说起,小乐近玩iPad,很痴迷于上面的电子游戏,问我该怎么办。小乐妈妈是参加过花径初级父母课程系统培训的,所以,我就没有给她答案,而是让她自己去复习听课笔记,自己去找到答案。我跟她说:“答案早就给你们了,其实你们也都知道,只是还是有点依赖心理,是不是?”小乐妈笑了,说林老师我知道了。我让她把整个过程给我写一篇简单的心得记录,她同意了。
下面是一个月后,小乐妈妈交给我的关于iPad的简单心得记录:
一个多月前,小乐舅舅送了他一个iPad,说是送给他学习用的,但是我看到,孩子基本都是用它来玩游戏,而且在短短几周之内把什么“愤怒的小鸟”和“植物大战僵尸”都打通了。
当时,我和老公很担心,很想去限制孩子,想给他定个规矩什么的。但是我的直觉告诉我,这样做不大妥当,毕竟,林老师两天的父母初级课程也不是白上的。但我心里还是有点没底,就去
找林老师,果不出其然,林老师让我自己好好复习功课,好好反省。
回来我就翻笔记,反省,想通了很多。具体的理论和技巧,林老师其实也早就告诉了我们,但是我想,重要的,还是林老师的这句话:
和心对话,和自己的心对话,和孩子的心对话。
也就是林老师经常告诉我们的家庭教育的关键是:
心和心在一起。
合上笔记,我就问自己,先跟自己的心沟通:
iPad好玩吗?
好玩。
如果换成是我,会去玩吗?
我也会,我经常趁孩子不在家的时候玩。
那么上瘾了吗?
没有。
什么时候特别想玩?
有人跟我抢着玩的时候特别想玩。
那么,对孩子的担心是什么?
是怕它上瘾伤身体。
但是孩子真的所有时间都在玩iPad吗?
没有,他还是每天要我给他讲故事,要我经常带他去户外玩。
沟通到这里,我知道,我不担心了,我相信,孩子和我一样,对iPad这个新事物只是一时新鲜而已。
我理解了孩子,我就放下了,纠结没有了,家庭气氛也就重新好了起来。
这就是“和心在一起”吧,真的好神奇。
接下来,没有了纠结,我就能很自然很平静地看着孩子玩iPad,不给他设任何限制,多是看他玩的时间长了,提醒他暂停一下,让眼睛休息休息。这样的时候也很少很少,我发现,绝大多数时候,孩子会自行调节,生命真是很神奇啊。
慢慢地,我发现,孩子不光是玩游戏了,他发现,这个iPad还有很多用处,可以听故事、听音乐、画画、做智力题,等等,除了游戏,他开始接触别的了。
忽然有一天,晚上临睡前,我发现今天一天孩子都没有玩iPad,看来这东西对他来说,已经渐渐地可有可无了。
近的情况是,孩子经常把iPad随手放在一边,好几天都想不起来玩了,有时甚至是我想玩了,他才会探身和我一起玩玩。
到现在,他经常自己也找不到iPad放哪里了,也不想去找,因为生活中好玩的东西太多了。
另外,我发现,他和幼儿园那些沉迷电子游戏的孩子们,也可以随时有话题,聊游戏中的很多人物,他的交际面广了不少。
我发现,林老师说的没错,很多时候,他玩电子游戏是为了能挑战自己,满足成就感,并且,满足伙伴间人际交往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他不用通过抢夺用iPad玩游戏的权利来战胜父母。
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接纳孩子,相信孩子,孩子就这样自
然健康地长大了。
我想,这是不是我理解的“和孩子的心在一起”呢?
多少家庭在为孩子的游戏上瘾而烦恼,但是,他们却经常只往外找原因,只往外找方法,而不往内看,不往内走。其实,真正的教育,就是要多关注内在的心灵,和心在一起,一切都会变得简单而自然。我很庆幸我能接触到花径,能认识林老师。
谢谢您,林老师。
林老师寄语:如何管理孩子的电子游戏
这篇心得写得很好,能帮助很多伙伴,在此我也代表大家谢谢她。
花径强调:要满足孩子的安全感,现实的游戏也好,虚拟世界的电子游戏也好,都能很好地满足孩子的安全感,建议大家的分别心不要太大。
孩子怎么通过电子游戏来满足自己的安全感呢?
首先,挑战自己,满足成就感。
其次,满足伙伴间人际交往的需求。
再次,通过抢夺游戏权利来战胜父母。
这三个原因都非常重要,在我个人看来,这是孩子玩电子游戏会上瘾的三个核心的原因。
明白了这三个原因,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在“无分别的爱”的家庭中,孩子对于游戏的沉迷会少得多,会很容易满足。
首先,因为父母的心和孩子的心在一起,孩子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是好玩的事情,到处都是成功,都是爱、自由和满足,安全感(成就感)满足得很充分。故此,不必执着于电子游戏。
同样,因为从父母那里获得了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孩子的心量很大,和伙伴们之间的人际交往渠道和方式也很多。同样,由于父母的支持永远在,他也无须过多地依赖伙伴的支持系统。故此,不必执着于电子游戏。
在“无分别的爱”的教育中,孩子总是赢家(当然,父母也是赢家),故此,他无须去玩“战胜父母”的游戏。故此,不必执着于电子游戏。
对成长在“无分别的爱”的教育环境中的孩子而言,电子游戏只是普天下无数好玩的事物中的一个,它跟出去吃饭、出去旅游、去小朋友家玩、去姥姥家、去游乐园……这些好玩的事情是完全一样的,是同一个性质、完全平等的啊。所以,当游戏符合孩子的胃口时,孩子自然会喜欢玩,但并不会上瘾。就好比孩子爱去姥姥家,但并不意味着就不爱回自己家,就是这个意思啊。对孩子来说,游戏只是人世间千万种美好的事物中的一种,何来上瘾之说呢?
反过来呢?当现实生活的限制太多、乐趣太少时,当现实生活太无聊、太压抑时,也就是说,当孩子生活在严重的“有分别的爱”的环境中时,电子游戏、网络游戏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孩子安全感的主要来源,到那时,你想要孩子不上瘾,那也难得很呐!
iPad的故事——如何管理孩子的电子游戏
首先,因为父母总是不尊重、不理解和不信任孩子,给孩子的否定和压力过多,也就是说,在日常现实生活中,孩子得到的安全感(成就感)严重不足,孩子就会去虚拟世界寻找满足。故此,必然执着于电子游戏。
同样,因为从父母那里获得了充分的不尊重、不理解和不信任,他的心量很小,人际交往时往往不会特别受小伙伴欢迎。同样,由于父母的缺位,小伙伴对他来说尤为重要,所以,他急需通过电子游戏的话题来加入朋友圈,来获得伙伴的支持和认同。故此,必然执着于电子游戏。
在“有分别的爱”的教育环境中,孩子经常输(当然,父母也是100%的输家),他迫切需要“赢”来满足自己,需要去玩大量“战胜父母”的游戏。故此,必然执着于电子游戏。
做个简单总结。
当家庭教育是“无分别的爱”,父母给予孩子的爱和满足很充分时,电子游戏就是一个很平常的事物,是千万件可以满足孩子安全感的事物中很普通的一件,根本不必紧张。
当家庭教育是“有分别的爱”,当父母给予孩子的爱和满足很缺乏时,电子游戏的地位就会大幅度提高,往往会成为孩子的精神伴侣,孩子就必然会依赖电子游戏。这个时候,你对孩子依赖电子游戏感到紧张,同样没有用。因为,根源不在电子游戏啊。并且,你要小心,你越紧张,就越是在伤害孩子的安全感,就越会增加他对电子游戏的依赖啊。
所以,电子游戏从来都不是问题啊。
所以,真正的关键,真正的问题,是在哪里呢?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发现,这里从头到尾,没有对电子游戏本身的批评。花径认为,批评电子游戏,价值和意义不大,反而很容易导致大家往外找原因,而不找自身的原因。反过来,当我们向内看的时候,当我们把自己做好,当我们把自己的心放正时,我们会更多地看到游戏积极的一面,它并不是如我们想象中的洪水猛兽,它和世间万物是完全平等、无分别的啊。奇妙的是,你越这样看世界,你看到的这个世界积极的一面就越多,你得到的积极的结果也就越多。
这就是:无分别的爱。
要提醒大家的是:第三个原因(战胜父母的需要),往往是网络成瘾主要的原因。
当您家里的规则过多,当您对孩子的限制过多(当然,您一定是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当您在日常生活中,总是让您的孩子“输”(通过所谓讲道理、定规则、唠叨、批评、指责、威胁、愤怒、发泄情绪乃至辅以暴力)的话,那么,孩子看似是在玩电子游戏,其实,孩子真正在玩的,是什么游戏呢?
有一次,我带女儿看病去,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在玩iPad,玩得不亦乐乎,妈妈在旁边不停地嚷“别玩了,别玩了,别玩了……”孩子也不理会。等病看完要走了(他们在等亲戚家孩子
看完病,等了一个多小时,也就是说,这孩子玩iPad玩了一个多小时),妈妈二话不说,一把抢过孩子手中的iPad就走。我就盯住这个孩子看,想看看他会有什么反应。
你们猜,孩子会有什么反应呢?
这孩子一点反应都没有!没有一点不高兴的反应,反而非常平静自然地跟着
妈妈就走了。
为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如果孩子对游戏很上瘾,正过关呢,被妈妈这样一把抢走,孩子会没有反应?
我想,也许只有一个解释,是更为合理的:
就是,这个孩子,玩的是“抢iPad”的游戏,他已经赢了一个多小时了,差不多了,也够了,所以,游戏结束就结束吧。
所以,孩子玩的是什么游戏?
各位啊,玩的是“战胜父母”的游戏啊。
人类的很多行为,完全就是在玩“战胜父母”的游戏。只是看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需要你在自我成长领域涉猎颇深。
所以,“游戏”其实是无须管理的,真正需要我们管理的,是我们自己的心啊,是我们狂野的、纷乱的、纠结的、恐惧的、不安的、焦虑的、庞大的心。
关于电子游戏的话题,就说到这里。提醒大家三点:
,把“电子游戏”改一下名字,改成“零食”“饮食”“电视”“脏话”“胆小”“暴力”“情绪”“逆反” ……改成任何一个你所担心的关于孩子的词,本篇的原则和方法也是同样适用的。无分别的爱的理念,是超越现象限制的。因为,它只讲人性不易的法则,只讲生命根本的智慧。
第二,进一步说,无分别的爱的理念,是超越年龄限制的。不管您的孩子多大,不管故事中孩子的年龄与您的孩子年龄是否相当,无分别的爱的理念和法则,都是同样适用的。
第三,更进一步,无分别的爱的理念,是超越身份限制的。也就是说,如果您在阅读的时候,愿意有意识地把主语、把爱的对象从孩子改为“老公”“老婆”“媳妇”“婆婆”“朋友”“同事”乃至“陌生人”“敌人”“仇人”……则一定会帮助您更通透地明悟人性,明悟人生,明悟成人之道。
这才是花径生命教育和生命成长的终极之果啊。
伙伴们,当我们走上心灵成长之路,当我们的心越来越通透高远,总有一天,我们自会明悟:这世上,哪里有什么所谓的教育,哪里有什么所谓的教育的问题啊。
教育,到底是什么呢?
好好地,守护住自己的心灵吧。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无分别的爱”教育理念的倡导者、畅销书作家林巨老师十年经典之作,曾入选“2013年十大家庭教育图书”。
◎ 16年工作积累、33个典型案例、一本书带你走出教养误区,重新发现教育的根本的道的智慧。让无条件的爱陪孩子终身成长
◎全新修订版,在原版基础上参考读者反馈,增补了新的故事及解读内容。
◎不仅有思想的撞击和心灵的感悟,更有简单实用的方法,赋予孩子成长真正的力量,在人工智能时代养育人格获胜的孩子。
◎关注孩子,也关注家长,和心在一起,让真正的教育融入生活的一点一滴。
书摘插图
媒体评论
来自父母们的真实心得分享
我寻找的理想教育是什么?首先,它应该是一种生命教育,引导和培养孩子“与心在一起”的习惯和能力,这是培养“真实的人”和让孩子以后具备幸福生活能力的基础。其次,它应该是兼顾安全感和价值感培养的教育。在忽视安全感满足基础上片面追求价值感,注定是空洞和不真实的。*后,它应该是促进孩子、教师和家长共同成长的教育。我终于在林巨老师这里找到了。
——奕凡爸爸
因为有了孩子这面“镜子”,开始让我看到自己,但是看到又怎么样,还是找不到努力的方向,还是常常深陷在各种困惑中。直到遇到好老师——林巨,是他给了我一盏人生旅途的明灯,照亮并指明着我成长的方向。于是,我和孩子的关系改变了,我和家人的关系改变了,我和自己的关系改变了,真正的成长就在这一刻开始了。
——文俊妈妈
认识林巨老师,就像开启了一扇全新的大门,从家庭教育到自身成长,一路走下来,我明白了真正遵从人性的教育,也明白了自身的成长和家庭教育的密切关系,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内心的放松和自在,感受到和孩子的关系越来越亲密,教育孩子,也成了一件快乐和好玩的游戏。
——皮皮妈妈
很庆幸在这个时刻读到这本书,不仅拨开了我遇到的一些谜团和困惑,而且“守得云开见月明”,将我的教育理念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林巨老师的语言风格更是具有鲜明的特点,排比的频繁使用,简短而富有哲理的话以断句的方式呈现,读着读着就仿佛老师在你面前开讲座,字字珠玑,掷地有声,唤醒尚在迷茫中的家长,指引教育孩子的方向。
——摘自
一个接一个的小故事,对我来说是一次次的思想撞击。有简单实用的方法,也有对人性、教育的深度剖析。深深地感到林老师就是被教育者——孩子们的代言人啊!我不知道林老师如何这样彻底地纯粹从孩子的视角看待孩子的每一个行为。但显然这种活泼灵动、充满智慧的教育方式是孩子喜闻乐见的,只不过需要我们大人做出一些改变。
——摘自
前言
三版序
2004年,我创办了花径美德幼儿园,开展幼儿阶段的生命教育。2007年,我创办了花径心灵成长营,开展青少年阶段的生命教育。经过多年积累,从2009年起,开始面向父母开展家庭教育培训。2011年,我提出了“无分别的爱”的家庭教育理念。2012年,我完成《妈妈,请这样爱我》一书的写作,正式开始弘扬“无分别的爱”的教育理念。2013年初,这本书正式出版,获得当年“家庭教育十大图书”的美誉,并排名榜首。这也是我本弘扬“无分别的爱”理念的家庭教育著作。
从2009年算起,到今年,我从事家庭教育专业的教学和研学工作已经有整整10个年头。从2004年算起的话,就是15个年头了。这15年来,我隐居于京城,与世隔绝,除了宣传图书的必要活动外,基本不抛头露面。那么,这15年来,我做了些什么?有哪些突破?理论体系和实践深度都到了什么层面?
今年,我完成了《人格获胜》书稿,算是一个报告,从一个侧面跟大家简短汇报一下这15年来的收获。这本书次从相对系统完整的理论层面,以哲学阐释的方式,呈现出“无分别的爱”的理念方方面面的特质。这10年来,或者说这15年来,我到底收获了什么,突破了什么,等这本书出版后,请大家务一读。
这本《妈妈,请这样爱我》,是“无分别的爱”理念在实践层面的典范;而《人格获胜》,则是这一理念在理论层面的典范。若您喜欢“无分别的爱”这一教育理念,建议您将两本书结合起来阅读。好的书,是人类灵魂的良师益友。
写这个序言的时候,心中是满满的感恩,感谢这些年出版我的书的各个出版社及各位编辑老师,感谢这些年支持我教学研发的众多爸爸妈妈粉丝,感谢我的家人、我的孩子们。我就以这本新版的《妈妈,请这样爱我》,以及理念的著作《人格获胜》,作为礼物,送给各位遇见花径、遇见“无分别的爱”的我亲爱的朋友。
祝大家宁静、幸福。
马上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国庆大典了,同时祝我们伟大的祖国,祝伟大的中华文明,继往开来,繁荣昌盛。
林巨
2019年9月26日
序言
未来的教育
一个生命,要想获得真正的宁静、幸福和自在,必须处理好三大关系:和环境的关系,和他人的关系以及和自己的关系。
这其中,和自己的关系是枢纽和关键。
一个人,先处理好和自己的关系,再去处理和环境、和他人的关系,是容易成功的,反过来,则是事倍功半。
处理和自己的关系的学问,就是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未来的家庭教育乃至学校教育的重点发展方向,尤其是当人类文明进入人工智能时代,若人类不主动将教育升级为生命教育,人类文明将会面临巨大的厄运。
但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是传统教育还是众多所谓的新式教育,往往都是把和环境,尤其是和他人的关系(对外的关系),置于远比和自身的关系(对内的关系)高得多的位置。也就是说,在我们看来,他人和外在的观点和看法,经常远比我们自身的真实感受和真实需要更重要。
举个例子,孩子哭的时候,我们脱口而出的句话总是:别哭。我们为什么要说“别哭”呢?因为在我们看来,哭是不好的,是懦弱的,是不够坚强的,是无力和无能的,是解决不了问
题的,等等。只是这些都是外界的观点,都是基于他人价值观的评判标准。而从生命的内在需求看,孩子为什么要哭?有没有道理?应不应该哭?哭好还是不哭好?应该哭多长时间……当我们脱口而出“别哭”的时候,我们有没有考虑过这些呢?我们考虑的是生命外在的关系、外在的标准,还是生命内在的关系、内在的需要呢?
再比如,带孩子去打针,我们总会跟孩子说“不疼”,这又是出于谁的需要?谁的角度?谁的眼光和视野?对于孩子的生命的内在来说,他是“疼”还是“不疼”呢?他可不可以“疼”呢?我们为什么不能允许他“疼”呢?明明疼,却硬要告诉他“不疼”,这又是在干什么呢?为什么生命真正内在的需要,总要被外面的声音纠正乃至压垮呢?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绝大多数的回应模式,都是在漠视和打压内心真正的自我的声音,并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所以说,古往今来的生命,绝大多数都是非常可怜的,生命的内在的心声,几乎从来没有被自己和他人充分尊重过、倾听过、满足过。
在这样的教育下,我们不仅解决不了和外在的关系(到现在还有50%的人类吃不饱饭,饭都吃不饱,还谈什么别的),同时,这必然会严重伤害我们自己的身心。也难怪现在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如此居高不下。若不改变我们的教育,精神疾病的高发率,就是人类必然面临的厄运之一。
我们不禁要问自己:真的还想继续这样的教育吗?真的还想让我们的孩子延续往日的命运吗?
无分别的爱,就是教生命如何和自己的心沟通,是一门讲述如何处理和自己的心的关系的学问。无分别的爱,是生命教育的极致。其着眼点在于充分了解人性、尊重人性、顺应人性,进而促进生命的圆满和平
衡。
当我们从孩子内心的需要的角度、从生命的人性的发展的角度、从心灵的健康的成长的角度入手时,就会惊奇地发现:孩子所有的思想、行为、情绪、情感、欲望……都是自然、健康、合理的,都是在满足生命的内在的需要,都是在满足人性的本能的渴求,都是在渴望发展心灵的力量和智慧,我们要无分别地去尊重、理解、信任和接纳,而不要妄加评判、妄分好坏、妄加干预啊。
这就是“无分别的爱”所提倡的生命教育的要义。
既然孩子所有的思想、行为、情绪、情感、欲望……都是自然、健康、合理的,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孩子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
自然不是的。
我们说孩子所有的思想、行为、情绪、情感、欲望……都是自然、健康、合理的,只是想告诉大家:
在所谓的“教育”开展之前,我们要问自己,我们是不是真的做到了充分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和信任孩子;
我们所谓的“爱”“耐心”和“包容”,是否真的足够,是否真的是从孩子的角度,是否真的放下了成年人的自以为是;
我们的心,是否真正地和孩子的心在一起,帮助解决孩子与他自己的心的关系。
从根本上讲,孩子所有的思想、行为、情绪、情感、欲望……都是自然、健康、合理的,我们要做到对孩子报以程度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也就是说,不是孩子的行为“没有底线”,而是我们对生命的爱“没有底线”。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爱“没有底线”?唯有让我们的心和孩子的心紧密联系在一起。当两颗心紧紧相连、相守,当彼此的心门彻底向对方打开的时候,真正的教育,自然而然地就会到来。
所以,无分别的爱,不是让你面对孩子的各种表现束手无策。恰恰相反,无分别的爱,会帮助你,让你对孩子的一举一动、每个念想、每个情绪都了如指掌。在此基础上,你自然会有能力走进孩子的心里,举手投足、语言神态、思想心情,总能有效地影响和帮助您的孩子,让他/她宁静、幸福而自在地成长。
我们在这里打个比方,来帮助大家更加直观地了解什么是“无分别的爱”。请问:什么样的人会是你好的朋友?显然,答案只有一个:知心的人。一定是彼此的心在一起的朋友,才是好的朋友。当彼此的心在一起,当彼此成为知心朋友、成为好的朋友的时候,你的一言一行,自然能有效地影响对面的你的朋友。但是,你自然也不会去“乱”影响你的朋友。
无分别的爱,是“和心在一起”的生命教育。
这本书,通过讲述花径美德幼儿园的真实案例,和大家分享“无分别的爱”的生命教育理念,分享关于教育的根本的道的智慧,希望能帮助大家到达 “无为而无不为”的生命的大自由之境。
人类文明即将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全新的时代,需要全新的教育法则,无分别的爱,就是为人工智能时代而生的教育法则。
愿以这本书,献给那些面对前所未有的新时代,愿意选择新思想和
新实践的追求卓越的伙伴。
林巨
2019年9月26日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3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网站更新速度:8分
使用便利性:6分
书籍清晰度:9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是否包含广告:7分
加载速度:7分
安全性:8分
稳定性:4分
搜索功能:4分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速度快(389+)
- 无水印(153+)
- 在线转格式(125+)
- 中评多(291+)
- 可以购买(316+)
- 差评(85+)
- 下载速度快(587+)
- 书籍完整(164+)
- 一般般(295+)
下载评价
- 网友 訾***雰: ( 2025-01-16 10:45:01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孙***美: ( 2024-12-28 06:30:34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宓***莉: ( 2025-01-03 11:27:10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国***舒: ( 2025-01-17 01:49:25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谭***然: ( 2024-12-27 09:32:20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谢***灵: ( 2025-01-16 22:23:38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习***蓉: ( 2024-12-27 04:18:49 )
品相完美
- 网友 隗***杉: ( 2024-12-26 00:19:38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邱***洋: ( 2025-01-04 02:52:13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沈***松: ( 2025-01-09 13:50:13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孔***旋: ( 2025-01-05 18:45:04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曾***文: ( 2025-01-06 01:12:55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扈***洁: ( 2024-12-23 12:50:44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焦***山: ( 2025-01-01 09:02:52 )
不错。。。。。
- 潮州商道从李嘉诚到黄光裕的赚钱秘笈【正版书籍】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乡村振兴:中国式现代化·协调发展之路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无机化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怪男孩:阿尔伯特·爱因斯坦——2005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年度好书推荐!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孟非的人生哲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C#.NET项目开发案例教程(微课视频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现代胸外科治疗方法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2021春 53全优卷二年级下册试卷 全套人教部编版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数学同步训练 二年级下册练习册五三全优卷期中期末单元测试卷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孟子荀子全四卷 双色线装书籍经典藏书 四书五经全集正版 办公室经典藏书国学经典 荀子书籍正版荀子书译注仿古书籍古籍线装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词汇20天突破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9分
人物塑造:6分
主题深度:9分
文字风格:3分
语言运用:8分
文笔流畅:6分
思想传递:7分
知识深度:5分
知识广度:5分
实用性:4分
章节划分:3分
结构布局:3分
新颖与独特:5分
情感共鸣:9分
引人入胜:6分
现实相关:4分
沉浸感:7分
事实准确性:8分
文化贡献: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