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翰德图书】马内的象征革命:艺术场域的诞生 港台原版图书籍台版正版繁体中文 群学 皮耶.布迪厄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现货】【翰德图书】马内的象征革命:艺术场域的诞生 港台原版图书籍台版正版繁体中文 群学 皮耶.布迪厄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现货】【翰德图书】马内的象征革命:艺术场域的诞生 港台原版图书籍台版正版繁体中文 群学 皮耶.布迪厄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现货】【翰德图书】马内的象征革命:艺术场域的诞生 港台原版图书籍台版正版繁体中文 群学 皮耶.布迪厄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现货】【翰德图书】马内的象征革命:艺术场域的诞生 港台原版图书籍台版正版繁体中文 群学 皮耶.布迪厄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现货】【翰德图书】马内的象征革命:艺术场域的诞生 港台原版图书籍台版正版繁体中文 群学 皮耶.布迪厄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现货】【翰德图书】马内的象征革命:艺术场域的诞生 港台原版图书籍台版正版繁体中文 群学 皮耶.布迪厄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现货】【翰德图书】马内的象征革命:艺术场域的诞生 港台原版图书籍台版正版繁体中文 群学 皮耶.布迪厄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现货】【翰德图书】马内的象征革命:艺术场域的诞生 港台原版图书籍台版正版繁体中文 群学 皮耶.布迪厄 kindle格式电子书
寄语:
现货图书24小时发货
内容简介:
社會理論大師布迪厄
繼《區分》、《藝術的法則》之後
最重要的「文化社會學」、「作品研究」經典
★書中附有42張馬內及同時期重要畫家的畫作彩圖,使讀者在鑑賞布迪厄的作品分析時,能夠圖文對照
「藝術是沒有理論的純粹實作。」──涂爾幹
十九世紀下半葉,法國藝術圈正湧現一場寧靜革命。官方支持的學院派繪畫遭受各路新興派別挑戰,包括最具代表性的印象派在內。其中,馬內(Édouard Manet)在「落選者沙龍」展出〈草地上的午餐〉,更為這場藝術運動吹響了號角。自此,人們不再期望藝術要承載宗教或歷史等宏大敘事,而是能更追求技巧與形式。自此,世人對於「何謂繪畫」的觀念起了徹底的轉變。本書作者、知名社會學家布迪厄,將這種認知及實作上的變革,稱為「象徵革命」。
然而,象徵革命並非一蹴可幾,而是需要眾多條件才能達成。本書首先從「場域」的概念切入,探究革命發生的條件。當時,教育擴張導致學位過剩,連帶改變了創作者的人口結構,讓馬內為首的「異端」能吸納更多支持者。於是,原先被官方壟斷的審美標準,開始弱化並鬆動。另一方面,馬內出身上流社會所養成的「慣習」,以及他日後在沙龍、咖啡廳、畫室累積的社會「資本」,也都是他得以擔綱革命先知的條件。而這恰恰展現出象徵革命的弔詭:革命者往往是擁有優勢的人。
以此,透過分析畫作風格、評論家的論述、行動者的階級屬性,布迪厄從法國繪畫的案例,見證現代藝術如何誕生。
本書由未完成手稿與課程講稿集結而成,課堂上不時穿插對聽眾來函的回應。因此,即便看似是一部未竟之作,本書反倒更能讓我們窺見這名思想家鍛造概念的過程。
佳句摘錄
▊論象徵革命
.象徵革命[是]可在其秩序上類比於偉大的宗教革命〔…〕;在這世界觀的革命中而來的是我們各自認知和欣賞的範疇。──克里斯多福.夏勒
.這場著名的「象徵革命」,在大約1870年成功地以自由藝術推翻學院藝術。……在這就是象徵革命者:他完全承繼了一個體系,卻以其所擁有的,操縱其為體系所賦予的而回頭來對抗體系。……在自主領域的先進狀態中,也就是場域中,這是革命唯一的形式。──芭絲卡.卡薩諾娃
.所謂象徵秩序,建立在社會結構與認知結構的符應上,當象徵秩序斷裂,也就意味著人們關於世界的經驗基礎,以及人們認為理所當然的正統之再現跟著斷裂,〈草地上的午餐〉這幅醜聞之作,乃被視為無意識的分析器:這幅畫迫使隱晦與被抑制的事物表現出來(尤其是透過評論「失望」的反應,這和有教養的公眾對於世界與性事的如何再現的看法有關,涉及他們的感知基模與深層的信仰。)
▊論連續性vs.斷裂
.馬內是在連續性中的斷裂,這是極為重要的:宗教上的斷裂和科學上的重大斷裂,其實都是整合性的斷裂,在斷裂的同時又把斷裂掉的整合進來。
.例如:人們在晚近時期的法國哲學注意到,雖然1950年代是存在主義極盛的時代,但所有在這之後才逐漸明朗的思潮,也就是1970年代出現的,在1950年代早已存在了,只是還在萌芽或遭壓抑的狀態……單純地區分出連續或不連續,是錯誤的提問。
▊論(藝術)場域
.這就是場域;其中的行動者擁有差異的、不平等的文學資本的形式,資本的分配結構是不平等的,在場域中有一系列的位置,在不同的位置上,有各自對於文學領域或藝術領域的立場。
.藝術世界如同所有「場域」形式的世界,根植於一個基本信仰,就是幻想(illusio),這樣的信仰主要是必須確定哪些發生在場域中的事是重要的。
.場域從來不是徹底自主的。因為藝術場域持續地依賴著國家、資助……等等。其保有一種自主性,就是相對於從外部來的事物有一定程度的獨立性……自主的場域有能力折射來自外部的事件,依照其自身的法則對其加以改寫。
.基於場域之間的同源性(homologie)(例如藝術場域和權力場域之間),在一個場域內出現的革命,即使極為特定且受限在該場域,依照著雙效(coup double)的邏輯及場域的同源性,該革命也會從發生革命的場域牽連到其他場域,特別是政治場域。
.對於建立在某種限制額的學院秩序而言,數量的效果是最大的挑戰。超額的生產者以其行動支持革命發動者,尤其是透過異端展覽的組織,瓦解了原本維持學院壟斷的相互強化之信任網絡。這危機正是信任的危機。於是,場域就圍繞著學院端……以及由畫家學徒與準備成為作家的波希米亞所構成的另一端,在這兩個對立端間漸漸生成。……當藝術家領域不再作為被一個團體控制的階序裝置來運作,投入壟斷藝術正當性這場競爭的場域,就漸漸自我形成。
▊論馬內的慣習/資本
.馬內表現出來的屬性是同於古猶太教先知一樣的:雖出身於學者階級,他卻有揭發且偏離學院的能耐,使評審團陷入麻煩,不知該把他歸於無能與笨拙,或視他心存惡意想搞顛覆,然而他們看到的卻是欠缺學院的正統性。馬內是法官之子,庫屈賀的學生,怎麼看都是既聰明又有名的,至少在他的同儕中是如此……整個似乎顯示出他維持在布爾喬亞和學院秩序的矛盾性之間。
本書特色
◆布迪厄為提出文化資本與場域等聞名概念的學者,其代表作《區分》被國際社會學協會票選為20世紀前六大社會學重要著作。布迪厄發展的概念體系流傳甚廣,在社會學界、人類學界、哲學界、傳播學界、視覺文化研究等領域,都具有高度影響力。
◆此書堪稱藝術史的翻案之作,不再將馬內歸類於印象派,而是從馬內的出身、人際網絡、畫作風格、與過往時期各畫家的關係等,將馬內定位成自成一格的象徵革命者。
◆有別於既有的「作品研究」觀點,布迪厄並非單純從外部(如階級位置)定位馬內,也不只從內部(畫作內容)分析,而是融合兩種視角,轉而以場域的概念,主張藝術具有相對自主性,同時剖析馬內離經叛道的慣習,又是如何促成這個新興的場域站穩腳跟。
◆對藝術場域的研究可作為對其他場域的研究之示範,因而有助於讀者瞭解在分化複雜的社會之下,各種專業領域如何運作。
各界迴響
「他的作法不是像紀念碑或不可觸及的傑作般地留存。因他的緣故,我們得以穿透到社會學家工作室的深處,在其中,作者站在讀者的一方,並經常在課堂聽寫之前,割開防護的盔甲。」──克里斯多福.夏勒(巴黎第一大學當代史名譽教授)
「有鑑於這課程在作者生命裡的位置,這大綱就成了反身性思考的高潮、革命性沉思的頂峰,整個是為理解一名革命性的藝術家而建置起來,而發明的一種形式,即如在他描述馬內畫作的那種動亂之同時,布迪厄也加入了自己的畫像。」──芭絲卡.卡薩諾娃(文學批評家)
「雖然布迪厄常被詮釋成社會再生產的理論家,《馬內》卻提出了對於文化變遷的動態解釋,相較於他先前探討文化生產的著作,本書可說是更加成熟。
《馬內》讓我們看見的是成形中的思想家,而不是一名先知。在兩年的課程中,布迪厄坦白承認對於開啟這麼大的研究計畫,他充滿了焦慮即懷疑。對於課堂上他沒時間或不知該如何回答的問題,他也總是念茲在茲。
本書提供的不只是理論的陳述,而是讓我們感知他的人格,以及他的知識實作。」──Ben Merriman(堪薩斯大學公行系助理教授)
「作為歷史研究,《馬內》栩栩如生地展示了關於該年代作者群的大量知識。關於馬內如何在沙龍獲取並鞏固社會資本,此書的描述亦相當豐富,深入許多細節。
我認為此書的主題應能引起廣大、跨學科的讀者感到興趣。」──Christopher Thorpe(艾希特大學社會學教授)
书籍目录:
譯者導讀
謝誌
法文版編輯者言
第一部份 馬內效應:法蘭西公學院課程1998-1999
第1講:1999年1月6日
◎課程目標:由馬內揭開的象徵革命 ◎完成的象徵秩序 ◎彭皮耶畫 ◎現代藝術的建構:鬥爭的賭注 ◎括弧:社會問題與社會學的問題 ◎國家藝術與前衛的學院主義 ◎仿革命 ◎括弧裡面:科學民粹主義 ◎一項不可能的研究計畫:評論的空間 ◎從平庸到醜聞 ◎充滿著不協調的畫 ◎尊貴與不重要的碰撞效應 ◎在階序之間的親近性 ◎「寫實主義/形式主義」的錯誤對立
第2講:1999年1月13日
◎關於藝術革命的提問 ◎文化素養的投射測驗遊戲(「這讓我想到…」) ◎建構評論的場域 ◎藝術作品的效果 ◎無意識的溝通 ◎意圖主義的理論 ◎越界與美學的野蠻主義 ◎婉曲修辭以及標題的效果 ◎構圖的效果 ◎象徵炸彈 ◎畫作存在的理由 ◎在繪畫中使繪畫成為問題 ◎意圖與稟性
第3講:1999年1月20日
◎回答一個關於辯證的問題 ◎在倫理秩序中的越界 ◎馬內與莫內 ◎學院的眼光 ◎稟性理論 ◎意圖的哲學 ◎意圖與稟性 ◎慣習與機會空間的相遇 ◎作家的例子 ◎來源的概念之評論 ◎一致性的假設
第4講:1999年1月27日
◎對前一次課程的反思回顧 ◎預先建構的對象以及技巧的完美 ◎認識論上的斷裂與社會斷裂 ◎稟性理論與學究的偏見 ◎意圖哲學與稟性哲學 ◎對於發生論評論的評論 ◎對圖像誌傳統的評論 ◎詮釋的姿態 ◎仿製品、仿諷品、仿作品 ◎一個很奇怪的練習 ◎透過身體的知識
第5講:1999年2月3日
◎回應兩個誤解 ◎來源的正確使用 ◎聽一堂課 ◎內部主義與外部主義 ◎年輕時的作品與學校的習作 ◎身體的智能 ◎創造的結構條件 ◎一個總體社會事實 ◎制度的危機 ◎形式主義理論 ◎以彭皮耶畫家的「完成」來結束
第6講:1999年2月10日
◎回到強烈的反應 ◎形式主義取徑的限制 ◎幻想作為元信仰 ◎二元邏輯的陷阱 ◎質疑藝術作品的學院體制與歷史化 ◎學院藝術的社會史 ◎畫室作為菁英的學校 ◎團體與場域 ◎出版場域
第7講:1999年2月17日
◎學院藝術 ◎彭皮耶藝術、貴族與新富 ◎學院美學 ◎整合的學院制度 ◎畫室與入會儀式 ◎聖化與信仰的生成 ◎詩人的登山之道 ◎學院與學院繪畫 ◎技巧與歷史的美技 ◎可讀性的美學 ◎「去歷史化」的歷史 ◎完成的美學
第8講:1999年2月24日
◎馬內的評論 ◎括弧裡面:分隔私人與公共的線 ◎生活風格與作品風格 ◎意義的廢除 ◎異端與正統 ◎任命 ◎對壟斷的鬥爭 ◎展覽與聖化 ◎學校系統的變化 ◎團體的保衛 ◎信仰危機 ◎涂爾幹式的形態模型及其限制
第9講:1999年3月4日
◎外部因素與場域邏輯:學位的過度生產 ◎差異的再生產 ◎「逃難的」學科與位置 ◎國家壟斷的弱化 ◎公眾對革命的貢獻 ◎沙龍的僵化和信仰危機的一般化 ◎巴黎/倫敦藝術場所的比較 ◎馬內與前拉斐爾派 ◎馬拉美看馬內 ◎稟性美學的基礎:法蘭西公學院課程1999-2000
第二部份 稟性美學的基礎:法蘭西公學院課程1999-2000
第10講:2000年1月12日
◎懷疑與反思 ◎藝術場域的誕生 ◎論馬拉美談馬內的文本 ◎評論的評論 ◎左拉-馬內-馬拉美的典範 ◎〈女神遊樂場咖啡廳〉裡面的不協調之處 ◎馬拉美談馬內 ◎藝術場域和宗教場域的結構同源 ◎信仰與回到源頭
第11講:2000年1月19日
◎左拉與馬拉美 ◎形式主義、唯物主義和象徵主義 ◎「跳入水中」如同行動的哲學 ◎實作美學
第12講:2000年1月26日
◎對前一次課程的批判性回顧:雙重歷史化的必要性 ◎括弧裡面:藝術評論 ◎回到馬拉美的文章 ◎畫框如同對世界的分割 ◎新的生產經濟 ◎兩種歷史的相遇
第13講:2000年2月2日
◎前次上課的摘要 ◎藝術形式的解釋:下層結構對照上層結構的模型 ◎歷史過程的模型 ◎課程的方法:慣習-場域的模型 ◎馬內:一個對分析者的挑戰 ◎分析的方法 ◎超越連續/不連續的選項
第14講:2000年2月9日
◎斷裂與連續 ◎1863年的落選沙龍 ◎一種理性的折衷主義 ◎連續中的斷裂(1):預知 ◎連續中的斷裂(2):仿諷之作 ◎象徵革命的悖論 ◎解釋卡理斯瑪 ◎技術的因子 ◎形態變遷 ◎需求面的因子 ◎一個多因子模型 ◎象徵商品經濟的獨特性
第15講:2000年2月16日
◎藝術場域 ◎社會變遷與形式變遷 ◎括弧裡面:在研究裡「省事」 ◎《現代生活的畫家》 ◎短路的謬誤 ◎在馬內畫中的注視 ◎場域作為中介的社會空間 ◎藝術家的協會 ◎括弧裡面:擬似概念 ◎美學–政治的態度以及場域中的位置 ◎在文學場域和藝術場域之間的評論場域 ◎在場域中的一場革命
第16講:2000年2月23日
◎信仰的生產 ◎場域概念的效用 ◎評論場域:兩個維度 ◎評論家的圖像 ◎「評論場域」如何運作 ◎能力的原則 ◎以場域來分析 ◎馬內:藝術場域的主體與客體
第17講:2000年3月1日
◎機制的解釋與結構的因果性 ◎身體的姿態 ◎馬內:分岔的慣習 ◎馬內的資本 ◎社會資本積累之處 ◎(1)洛郎中學 ◎(2)勒炯司令的沙龍 ◎(3)馬內妻子的沙龍 ◎(4)庫屈賀的畫室 ◎(5)羅浮宮 ◎(6)咖啡廳:有格調的波希米亞 ◎(7)畫家的畫室
第18講:2000年3月8日
◎過程的回顧 ◎藝術:一種「沒有理論的純實作」 ◎作者的觀點與公眾關係 ◎效果的美學 ◎馬內作為具體的個體 ◎形式與內容 ◎馬內效應 ◎支撐點與襯托 ◎作品分析
未竟之作(Opus Infinitum):一件未完成作品的發生與結構/克里斯多福.夏勒
第三部份 異端馬內:藝術與評論場域的創生
前言
第一章 作為學院世界的彭皮耶藝術
第二章 學院制度的危機
第三章 斷裂與連續
第四章 評論場域與藝術場域
第五章 「異端公司」
第六章 馬內的美學
附記
自由藝術家的自畫像,抑或「我不知道為何我要這樣做」/芭絲卡.卡薩諾娃
附錄
刊於法蘭西公學院年報的課程摘要
譯注說明與致謝
人名索引
名詞索引
畫作索引
作者介绍:
作者簡介
皮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
法國社會學家,當代最重要的社會理論家之一,亦是知名的公共知識份子。1964年,擔任社會科學高等學院(EHESS)的研究主任;1981年獲選為法蘭西公學院(Collège de France)的社會學講座教授,逐年對公眾演講,分享最新且成形中的研究成果。本書前二部份的內容,即是整理自布迪厄於1999年與2000年講授的法蘭西公學院課程講稿。
布迪厄著作等身,著有《實作感》、《再生產》、《區分:品味判斷的社會批判》、《學術人》、《國家菁英》、《藝術的法則》、《巴斯卡的沉思》等書。他提出了許多深具原創性的概念,包括「慣習」、「文化資本」、「象徵暴力」與「場域」等等,其學說的影響力更是橫跨社會學、人類學、哲學、文化研究、傳播研究、藝術研究等多元的學術領域。
譯者簡介
陳宗文
交通大學工程學士與碩士、政治大學商學博士、巴黎高等政治學院(Sciences Po.)社會學博士,是有科技暨商學背景的社會學家。自2008年起執教於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於2021-2024年間兼任系主任職務。為成全年少時立下的,以社會學連結科技與藝術之心願,於2015年投入翻譯布迪厄的「馬內」一書,並開啟視覺社會學相關研究。主要興趣領域涵蓋科技、經濟、藝術社會學等,並已出版有多篇相關主題之學術論文。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The object of the history of art, of legal history, indeed of history itself, is to establish categories, to bring them to the light of day, instead of projecting unexamined historical or foreign categories onto them.
Manet put a tub, a woman, a child, plants and a chair on the same plane, and this gives his eye a rather inhuman quality… his absent gaze cast on the world. This sort of pantheistic outlook, where everything calls for the same gaze, is very democratic: everything -- things, men, women, people, etc. -- calls for the same aritisitic treatment, and demands the same respect from the artist. The injunction to forge a relationship to the object based on self-denial and selflessness implies self-effacement in the face of the object and the consecration of the object: an absolute acceptance of the object which leads to a sort of cosmic pantheism -- there is no other word for it.
For Manet, the classical perspectives, modelling and chiaroscuro were the elements of a style associated with the de-realization of the world.
The theory of dispositions allows us to understand the misunderstanding as well as the process of understanding, which is only one special case in a universe of misunderstandings.
To anaylse creation as I do is to completely overthrow the ordinary image of creation in the tradition of Hölderlin, Heidegger and Blanchot, which is so chic, so good, so noble, and brings in so much symbolic profit that you’d have to be really uncouth to call it into question
Ce qui est dit, c’est que, quoi qu’ils fassent, les agents sociaux se distinguent parce qu’ils existent dans un espace social qui est constitué comme un espace symbolique dans lequel les actions sont perçues à travers des principes diacritiques ; ils produisent des actions ou des œuvres qui, immédiatement soumises à cette perception diacritique, deviennent distinctives, c’est-à-dire éventuellement distinguées ou vulgaires, le vulgaire étant aussi distinctif que le distingué. La recherche de la distinction n’est qu’une des formes très particulières que prend, dans certaines catégories sociales, le rapport à cette propriété anthropo- logique universelle qui est que, quoi que nous fassions, nous nous distinguons. Il y a des sociétés dans lesquelles la recherche de la distinc...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社會理論大師布迪厄
繼《區分》、《藝術的法則》之後
最重要的「文化社會學」、「作品研究」經典
★書中附有42張馬內及同時期重要畫家的畫作彩圖,使讀者在鑑賞布迪厄的作品分析時,能夠圖文對照
「藝術是沒有理論的純粹實作。」──涂爾幹
十九世紀下半葉,法國藝術圈正湧現一場寧靜革命。官方支持的學院派繪畫遭受各路新興派別挑戰,包括最具代表性的印象派在內。其中,馬內(Édouard Manet)在「落選者沙龍」展出〈草地上的午餐〉,更為這場藝術運動吹響了號角。自此,人們不再期望藝術要承載宗教或歷史等宏大敘事,而是能更追求技巧與形式。自此,世人對於「何謂繪畫」的觀念起了徹底的轉變。本書作者、知名社會學家布迪厄,將這種認知及實作上的變革,稱為「象徵革命」。
然而,象徵革命並非一蹴可幾,而是需要眾多條件才能達成。本書首先從「場域」的概念切入,探究革命發生的條件。當時,教育擴張導致學位過剩,連帶改變了創作者的人口結構,讓馬內為首的「異端」能吸納更多支持者。於是,原先被官方壟斷的審美標準,開始弱化並鬆動。另一方面,馬內出身上流社會所養成的「慣習」,以及他日後在沙龍、咖啡廳、畫室累積的社會「資本」,也都是他得以擔綱革命先知的條件。而這恰恰展現出象徵革命的弔詭:革命者往往是擁有優勢的人。
以此,透過分析畫作風格、評論家的論述、行動者的階級屬性,布迪厄從法國繪畫的案例,見證現代藝術如何誕生。
本書由未完成手稿與課程講稿集結而成,課堂上不時穿插對聽眾來函的回應。因此,即便看似是一部未竟之作,本書反倒更能讓我們窺見這名思想家鍛造概念的過程。
佳句摘錄
▊論象徵革命
.象徵革命[是]可在其秩序上類比於偉大的宗教革命〔…〕;在這世界觀的革命中而來的是我們各自認知和欣賞的範疇。──克里斯多福.夏勒
.這場著名的「象徵革命」,在大約1870年成功地以自由藝術推翻學院藝術。……在這就是象徵革命者:他完全承繼了一個體系,卻以其所擁有的,操縱其為體系所賦予的而回頭來對抗體系。……在自主領域的先進狀態中,也就是場域中,這是革命唯一的形式。──芭絲卡.卡薩諾娃
.所謂象徵秩序,建立在社會結構與認知結構的符應上,當象徵秩序斷裂,也就意味著人們關於世界的經驗基礎,以及人們認為理所當然的正統之再現跟著斷裂,〈草地上的午餐〉這幅醜聞之作,乃被視為無意識的分析器:這幅畫迫使隱晦與被抑制的事物表現出來(尤其是透過評論「失望」的反應,這和有教養的公眾對於世界與性事的如何再現的看法有關,涉及他們的感知基模與深層的信仰。)
▊論連續性vs.斷裂
.馬內是在連續性中的斷裂,這是極為重要的:宗教上的斷裂和科學上的重大斷裂,其實都是整合性的斷裂,在斷裂的同時又把斷裂掉的整合進來。
.例如:人們在晚近時期的法國哲學注意到,雖然1950年代是存在主義極盛的時代,但所有在這之後才逐漸明朗的思潮,也就是1970年代出現的,在1950年代早已存在了,只是還在萌芽或遭壓抑的狀態……單純地區分出連續或不連續,是錯誤的提問。
▊論(藝術)場域
.這就是場域;其中的行動者擁有差異的、不平等的文學資本的形式,資本的分配結構是不平等的,在場域中有一系列的位置,在不同的位置上,有各自對於文學領域或藝術領域的立場。
.藝術世界如同所有「場域」形式的世界,根植於一個基本信仰,就是幻想(illusio),這樣的信仰主要是必須確定哪些發生在場域中的事是重要的。
.場域從來不是徹底自主的。因為藝術場域持續地依賴著國家、資助……等等。其保有一種自主性,就是相對於從外部來的事物有一定程度的獨立性……自主的場域有能力折射來自外部的事件,依照其自身的法則對其加以改寫。
.基於場域之間的同源性(homologie)(例如藝術場域和權力場域之間),在一個場域內出現的革命,即使極為特定且受限在該場域,依照著雙效(coup double)的邏輯及場域的同源性,該革命也會從發生革命的場域牽連到其他場域,特別是政治場域。
.對於建立在某種限制額的學院秩序而言,數量的效果是最大的挑戰。超額的生產者以其行動支持革命發動者,尤其是透過異端展覽的組織,瓦解了原本維持學院壟斷的相互強化之信任網絡。這危機正是信任的危機。於是,場域就圍繞著學院端……以及由畫家學徒與準備成為作家的波希米亞所構成的另一端,在這兩個對立端間漸漸生成。……當藝術家領域不再作為被一個團體控制的階序裝置來運作,投入壟斷藝術正當性這場競爭的場域,就漸漸自我形成。
▊論馬內的慣習/資本
.馬內表現出來的屬性是同於古猶太教先知一樣的:雖出身於學者階級,他卻有揭發且偏離學院的能耐,使評審團陷入麻煩,不知該把他歸於無能與笨拙,或視他心存惡意想搞顛覆,然而他們看到的卻是欠缺學院的正統性。馬內是法官之子,庫屈賀的學生,怎麼看都是既聰明又有名的,至少在他的同儕中是如此……整個似乎顯示出他維持在布爾喬亞和學院秩序的矛盾性之間。
本書特色
◆布迪厄為提出文化資本與場域等聞名概念的學者,其代表作《區分》被國際社會學協會票選為20世紀前六大社會學重要著作。布迪厄發展的概念體系流傳甚廣,在社會學界、人類學界、哲學界、傳播學界、視覺文化研究等領域,都具有高度影響力。
◆此書堪稱藝術史的翻案之作,不再將馬內歸類於印象派,而是從馬內的出身、人際網絡、畫作風格、與過往時期各畫家的關係等,將馬內定位成自成一格的象徵革命者。
◆有別於既有的「作品研究」觀點,布迪厄並非單純從外部(如階級位置)定位馬內,也不只從內部(畫作內容)分析,而是融合兩種視角,轉而以場域的概念,主張藝術具有相對自主性,同時剖析馬內離經叛道的慣習,又是如何促成這個新興的場域站穩腳跟。
◆對藝術場域的研究可作為對其他場域的研究之示範,因而有助於讀者瞭解在分化複雜的社會之下,各種專業領域如何運作。
各界迴響
「他的作法不是像紀念碑或不可觸及的傑作般地留存。因他的緣故,我們得以穿透到社會學家工作室的深處,在其中,作者站在讀者的一方,並經常在課堂聽寫之前,割開防護的盔甲。」──克里斯多福.夏勒(巴黎第一大學當代史名譽教授)
「有鑑於這課程在作者生命裡的位置,這大綱就成了反身性思考的高潮、革命性沉思的頂峰,整個是為理解一名革命性的藝術家而建置起來,而發明的一種形式,即如在他描述馬內畫作的那種動亂之同時,布迪厄也加入了自己的畫像。」──芭絲卡.卡薩諾娃(文學批評家)
「雖然布迪厄常被詮釋成社會再生產的理論家,《馬內》卻提出了對於文化變遷的動態解釋,相較於他先前探討文化生產的著作,本書可說是更加成熟。
《馬內》讓我們看見的是成形中的思想家,而不是一名先知。在兩年的課程中,布迪厄坦白承認對於開啟這麼大的研究計畫,他充滿了焦慮即懷疑。對於課堂上他沒時間或不知該如何回答的問題,他也總是念茲在茲。
本書提供的不只是理論的陳述,而是讓我們感知他的人格,以及他的知識實作。」──Ben Merriman(堪薩斯大學公行系助理教授)
「作為歷史研究,《馬內》栩栩如生地展示了關於該年代作者群的大量知識。關於馬內如何在沙龍獲取並鞏固社會資本,此書的描述亦相當豐富,深入許多細節。
我認為此書的主題應能引起廣大、跨學科的讀者感到興趣。」──Christopher Thorpe(艾希特大學社會學教授)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3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网站更新速度:6分
使用便利性:4分
书籍清晰度:8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是否包含广告:4分
加载速度:8分
安全性:6分
稳定性:8分
搜索功能:5分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格式多(590+)
- 内容完整(208+)
- 无广告(268+)
- 不亏(352+)
- 好评多(436+)
- 二星好评(359+)
- 体验满分(59+)
- 书籍多(254+)
- 中评(674+)
下载评价
- 网友 冷***洁: ( 2025-01-01 15:57:19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马***偲: ( 2025-01-05 09:34:30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居***南: ( 2025-01-17 07:54:33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养***秋: ( 2025-01-15 22:35:32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利***巧: ( 2025-01-01 04:15:55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訾***晴: ( 2025-01-16 04:36:27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后***之: ( 2025-01-16 19:15:36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濮***彤: ( 2025-01-03 11:26:25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权***颜: ( 2024-12-24 20:35:44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堵***洁: ( 2024-12-26 10:52:09 )
好用,支持
- 网友 孙***夏: ( 2025-01-02 08:48:57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索***宸: ( 2024-12-27 15:30:11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曾***玉: ( 2024-12-24 06:30:56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权***波: ( 2025-01-19 17:30:38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喜欢"【现货】【翰德图书】马内的象征革命:艺术场域的诞生 港台原版图书籍台版正版繁体中文 群学 皮耶.布迪厄"的人也看了
法国亲子哲学启蒙书系列 共9册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现代语言学——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标准预测试卷 英语专业 本科段(最新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素面朝天/跨度小说文库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制胜营销 金麦奖组委会 编著 著作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中国金融科技创新 数字金融应用场景实战 刘勇等著 展示金融科技创新领域的中国智慧 中国力量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生死博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AxureRP8实战手册网站和APP原型制作案例精粹小楼一夜【正版保证】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印刷专业英语(第2版) 文化发展出版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基因工程技术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精通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煤气化生产技术(刘勇)(第四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ASP.NET程序设计项目式教程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精神病动力结构化治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列子說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海外直订The Dolly Ballads - Illustrated by Frank Chesworth 多莉民谣-弗兰克·切斯沃思的插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7分
人物塑造:7分
主题深度:6分
文字风格:9分
语言运用:5分
文笔流畅:8分
思想传递:3分
知识深度:4分
知识广度:6分
实用性:5分
章节划分:5分
结构布局:9分
新颖与独特:4分
情感共鸣:5分
引人入胜:6分
现实相关:4分
沉浸感:6分
事实准确性:6分
文化贡献: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