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记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书房记电子书下载地址
寄语:
走进四十位南大学人的书房,听他们讲述读书之乐、藏书之趣与治学之道。四十堂全学科“大学通识教育课”,特别适合高中生、大学生阅读。精装全彩印刷,配有大量书房内景图片。纸质优良,收藏尤佳。上海古籍出版
内容简介:
《书房记》脱胎于2020年4月23日南京大学图书馆公众号首次推出的“上书房行走——走进南大人的书房”原创专栏。该专栏约请南大文、理、工等十余个院系的四十位教师、学生、校友,介绍各自买书、藏书、读书、写书的人生经历,分享自己学习、研究、教书、育人的心得体验。栏目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泛关注,至今共四十期,累计阅读量超过三十四万人次。
每间书房都是南大人独属的一个精神世界,这么多人共同写书房的故事,却是千姿百态,绝无雷同。这里有关于书的一切,买书、淘书、寻书、赠书、搬书、教书、写书、研究书,书房、图书馆、各色书店、资料室,还有由书房串联起来的童年、青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的读书、求学、研究的经历。而从岁月的变迁中,也可看到一代代知识分子处境的变化,以及共同的精神传承。
现在,这个系列的四十篇文章重新集合,保持原先的队列,获得新的生命形式,以优美的形体,为所有爱书人送上一份独特的书香。这份书香的名字,就叫《书房记》。《书房记》中的“记”,既是个人的记忆,也是时代的记述。人生的淬炼,学问的熏陶,性情的涵养,酿成浓郁的书香,辅以滋味醇厚的文字,加上缤纷的彩色图片,可谓色香味俱全矣。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赏心悦目的书,值得向所有爱书人推荐。
书籍目录:
序 | 胡金波
“雁斋”有书:一个“万卷户”主的自述 | 徐雁
远去的书香——话说读书与淘书 | 苗怀明
奔走聚书倦坐读 | 钦文
我的三个书房 | 周嘉昕
相看两不厌,唯有书书书 | 张志强
寻径思辨斋| 胡文兵
阅读森林与海洋| 王颖
精读原来是秘方| 张学锋
我的读书生活 | 张伯伟
书架一角的故事 | 徐海
广阔天地,地层为书 | 沈树忠
我在“下书房行走” | 丁帆
随情所适,谨始慎终——我的读书小感 | 张鑫龙
我的四个书房 | 莫砺锋
书房与人生 | 李良玉
思书斋——我与书的成长故事| 吴小山
变动中的书房 | 翟学伟
无事花草,闲来翻书 | 黄荭
书房的乡愁 | 张明
目及之处,尽书也 | 张辰宇
书的故事,人的故事 | 陈红民
帮老爸(叶兆言)整理书房 | 叶子
家即书房 书房即家 | 洪修平
读书·买书·搬书的故事 | 许勇
自家书房自家书 | 周宪
西山脚下有书香 | 全根先
读书杂忆 | 陈冬华
书房琐语| 范金民
有书在,灯亮着 | 黄乔生
三栖四喜斋之书事 | 胡阿祥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 史冬泉
人生得一“上书房”足矣 | 刘俊
悠游书海 | 陆远
书缘 | 缪炳文
作为精神掩体的书房丨童强
身无彩凤双飞翼,我与狸奴不出门 | 于溯
藏书在于积累| 徐新
律己正心,如川之流 | 骆威
从陇原到金陵——我的各种“书房”| 沈奎林
“味斋”杂谈| 谢欢
后记| 程章灿
作者介绍:
主编:
程章灿
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2017—2021),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8)。现任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文学院教授。
史梅
文学硕士,研究馆员。2006年至今,担任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2015年起,兼任南京大学博物馆副馆长(主持工作),负责整合全校文物资源。中国索引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古籍保护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专家组成员。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我的四个书房 | 莫砺锋
我幼时全家人常年挤在一间住房内,家中一共也没有几本书,当然无所谓“书房”。插队务农期间,我有一间专属自己的茅屋,室内放着锄头、镰刀等农具,以及储存稻谷、麦子的大缸,家具只有一张床和一条兼作桌、椅的长条板凳。我把几册马、列的书陈列在长凳上,把带有“封资修”倾向的十多本书秘藏在褥子底下。我的正业是种地,插秧割稻之余才能读点书,“封资修”的书则只能偷偷地读。“书房”这个词,离我非常遥远。
1979年,我考进南京大学读研,成为一个专业的读书人。我的宿舍在南园十三舍二〇八室,五人一间,但有三位室友家在南京,平时很少露面,二〇八室便为我与同门张三夕共享。除了到教室去上课,或是到图书馆去读不能外借的线装书,我俩每天都待在宿舍里看书。我们的两张床铺靠着窗户,两床之间放着两张小书桌和两张方凳,此外就针插不进了。宿舍里没有书橱或书架,我们的藏书都堆在床上,沿墙码成一排,笑称自己是“年年岁岁一床书”。
开学不久,导师程千帆先生到宿舍来看我们,一进屋便对我们的藏书一目了然。尤其是我,藏书不足三十本,有一半还是与专业无关的英文书。先生问我:“你就这几本藏书?”我回答说是。先生就说:“你们还是要购置一些常用书。”此后先生曾几次建议我们购置某些之书,例如《全唐诗》。徐有富与张三夕两位同门便都买了,我除了每月三十五元的助学金别无经济来源,一部《全唐诗》要六十多元,我实在买不起。有时先生还会自作主张地代我们买点书,当然都是挑书价低廉的。比如有一本《陈垣史源学杂文》,书价是零点二九元,此书现在仍然插在我的书架上。
十三舍二〇八室虽然简陋,却是一间名符其实的书房,因为我与三夕从早到晚都在室内读书。我们达成一个不成文的默契:读书时不闲聊。我们黎明即起,夜里十一时熄灯就睡。除了结伴到食堂去用餐,以及晚饭后到北园稍事散步(邻舍生赵中方曾嘲笑我俩“散步抄近路”),从早到晚都在埋头读书,虽然相对而坐,却不交一言。三夕比我年轻五岁,但他少年老成,极有定力。每当我忍不住要想与他说句闲话,总是看到他全神贯注状若入定,便赶快凝神收心。我在那两年里真的读了不少书,好好地“恶补”了一番。
1982年我开始攻博,次年女儿降临人间。当时我在南大只有一间三人合住的博士生宿舍,家则安置在妻子从单位里分到的一套房子里。房子在马鞍山路十号,一间十平米的房间加上一间两平米的厨房,卫生间与邻居合用。我母亲到南京来帮着照料,但她不会骑车,也不认识路。于是煤、米、菜肴都得由我采买,奶糕、蜂蜜等物还要穿过半个南京城到夫子庙才能买到,我只好从宿舍搬回家中居住,来协助母亲和妻子料理家务。三代四口把房间挤得水泄不通,我的一张小书桌跼缩在各色杂物的重围之中。我坐在书桌前撰写博士论文时,一伸手便能抓到晾在绳子上的尿布。还好女儿幼时经常呼呼大睡,我不必像马克思那样在儿女的啼哭声中写《资本论》。在以后的几年里,马鞍山十号便是我的书房。
那真是一间寒碜的书房!我常用的书全都堆在书桌和一个竹制小书架上,不太常用的便捆起来塞在床底下。墙上虽然钉着几块木板做成架子,却堆满了瓶瓶罐罐,绝无书籍的容身之处。女儿渐渐长大了,她不满于把玩具摊在床上,便觊觎我的书桌。她把积木搭在书桌的边缘,还不断地要求我把胳膊往里移,我只好尽量踡缩全身。她歪歪扭扭地搭成一座危如累卵的高塔,便得意地邀请我回头观赏。有时我敷衍说“好”,她就大声抗议:“你看还没看呢,就说好!”有时我一不小心碰倒了她的高塔,更会遭到妻女的联合抗议。但不管如何寒碜,马鞍山十号毕竟是我完成博士论文和《杜甫评传》等著作的地方,是我平生的第二个书房。
1993年,我当上了“博士生导师”,有资格住进南大的“博导楼”,移居到南秀村二十五号六〇六室。“博导楼”其实也相当寒碜,一套房子的建筑面积只有七十九平米。我对门的邻居是物理系的邢定钰先生,四楼的邻居是化学系的陈洪渊先生,不久他们评上了院士,便乔迁进条件更好的院士楼。文科没有院士,“博导楼”就是文科教师档的宿舍,我无法得陇望蜀。然而房子虽小,却是“三室一厅”的结构,我可以理直气壮地拥有一间“半独立”的书房。说是“半独立”,因为它还兼着起居间、客厅之任。
初进中学的女儿也有了专属于她的小房间,里面放着一个小书架。不过女儿有时会溜进我的书房来踢毽子,还会抬起脑袋窥视我的书橱。后来我赴韩国任教,妻子来信说:“本周收到松浦友久的信和他送你的一本《节奏的美学》,信中说,去年送你的此书初版本‘印刷错误之处颇多’,这次重版已一一改过,故又寄上,望将前本丢弃。我正疑惑并未收到初版本,可咪说她见过的,并走到你的书橱前去找,不一会儿便找来了。真不知此书橱竟是谁人之书橱!”“咪”便是妻子对女儿的昵称。
有了这间书房,我读书写稿都比较从容自在了。我便开始放手购书,不久就把顶天立地占了一面墙的书橱给塞满了。其余的书只能沿墙堆放,很快堆积成山,并漫延到卧室的床底下去。我的购书计划戛然而止,找书也变得麻烦无比,我哪能记得某本书的准确位置呀!况且即使我记得该书是在书堆的某个部位,要把它掏出来也太费周折。有时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挖开书山,却发现该书并不在我记得的位置,简直懊恼欲死。于是只要想找的书是深埋在书堆之中,我就立马下楼,骑车飞奔到系资料室去查阅,反倒能节省不少时间。妻子下班回家,我便向她诉苦,不料她反而大喜。她认为我先下到一楼再爬上六楼,又骑车到校园来回一次,等于是锻炼身体,“省得你成天坐在书桌前一动不动”!
我本来想在南秀村二十五号一直住下去,虽然它面积太小无法藏书,但校园近在咫尺,上课、借书都很方便。可是几年后中文系和图书馆古籍部相继迁往城东的仙林校区,南秀村的区域优势顿时消失。我与妻子跟房产中介打过几番交道,便于2009年移居城东的美林东苑,女儿则飘洋过海去自糊其口了。
新居是二手房,装修之简朴深合我俩之意,我们入住之前只需粉刷墙壁,并尽可能多地在墙上打书架。我终于有了一间真正的书房,它不再兼作客厅、起居室或储藏间之任。窗外则一片绿荫,常有小鸟在枝头啭鸣。每当我坐在窗前,“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二句陶诗便涌现心头。书架多了,我可以随心所欲地购书。像《全宋诗》那样多达七十二巨册的大部头典籍,也堂堂正正地登堂入室站立架头。当然,迄今为止,我的藏书乏善可陈。总量尚不足万册,又没有任何珍本书。我一向只读常见书,对珍本敬而远之,更不会费心搜罗。
值得一提的是杜甫在我家的独特地位。客厅书架的安放着两尊杜甫瓷像,都是来自诗圣故里的赠品。一尊作常见的持卷远眺状,另一尊的造型独具匠心:杜甫不是俯瞰大地,而是举头望天,基座上刻着“月是故乡明”五字。客厅壁上有一幅题着“清秋燕子故飞飞”的杜甫诗意画,是老友林继中的手笔。
走进书房,便看到高文先生的墨宝,上书其诗一首:“杨王卢骆当时体,稷契夔皋一辈人。自掣鲸鱼来碧海,少陵野老更无伦。”靠近书桌的书架上,整整两排都是各种杜集,当然都是一些常见注本,只有韩国“以会文化社”翻刻的《纂注分类杜诗》较为罕见。此书初刻于朝鲜世宗二十六年(1444),堪称域外早编纂的杜诗全注本,可惜书中充满了“伪苏注”,我写完《杜诗伪苏注研究》一文后就将它束之高阁了。
南大图书馆在其公众号上开了一个“上书房行走”的专栏,程章灿馆长让我写篇短文谈谈自己的书房,我素有“羁鸟恋旧林”之习,便一连谈了四个书房。程馆长还允诺为我的斋名题诗一首,那么我的书房有什么斋名吗?前面三个根本没有,因为它们都是一身多任,杂乱不堪,任何斋名都会“名不正则言不顺”。只有美林东苑的这间是纯粹的书房,但我初也没想到要起斋名。原因很简单,我本是个俗人,何必附庸风雅?到了2012年,凤凰出版社的总编姜小青先生约我出一本随笔集,收进该社的“学人随笔”丛书,并说其中包括孙绍振先生的《玉泉书屋审美沉思录》、顾农先生的《四望亭文史随笔》等,希望我也以斋名为书题。凭空起个斋名无从着手,我便联想自己的姓名先取个自号。当年先父给我起名“砺锋”,是连同“莫”这个姓氏一起考虑的。先父一心希望我愚钝得福,故嘱我切勿砥砺锋芒,我也一直恪守父训。没想到近年来常常有人问我的名字是否与“宝剑锋从磨砺出”这句话有关,我反复解释不胜其烦,不如自号“宁钝翁”即“宁愿愚钝的老翁”,以绝他人之疑。“宁钝翁”的书斋便是“宁钝斋”,我的那本随笔集从而题作《宁钝斋杂著》。“宁钝翁”也可解作“南京的愚钝老翁”,我取此号时年逾耳顺,如今年过古稀,且已在南京城里住了三四十年,以此自号不算僭越。
我没在书房里设置斋名匾额,但挂着篆书名家丛文俊兄所书斋联:“青灯有味云影天光半亩水,白发多情霜晨月夕六朝山。”联文乃我自拟,其中隐含一个愚钝老翁在六朝故都的书斋中自得其乐之意。李清照自道书斋之乐说:“甘心老是乡矣!”此言深得我心。
我的四个书房是我从“青椒”变成老教师的人生道路的一串轨迹,中国的大学教师好像都有类似的经历,这是无法改变的夙命。但我还是痴痴地想,要是让属于“后浪”的“青椒”们提前二三十年拥有我的第四个书房,那该多好!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四十位南京大学学人谈自家的书房,他们来自南大文、理、工等十余个院系,有知名学者、院士、博士生、企业家等。
★四十篇文章初发布于南京大学图书馆公众号“上书房行走——走进南大人的书房”专栏,一经推出便广受好评,累计阅读量达34万人次。
★四十篇滋味醇厚、感情真挚的文字,四十堂全学科“大学通识教育课”,由各专业优秀学者分享读书、藏书、学习、研究的经验,特别适合高中生、大学生阅读。
★配有大量学者书房内景图片,近距离感受学者之家:家即书房,书房即家。
★每篇文章末尾都附有学者推荐书单,分享该专业经典或入门图书,以便读者延伸阅读。
★精装全彩印刷,纸质优良,收藏尤佳。
“讨论书房,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讨论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的境遇,是在反映读书人这一特定人群从物质环境到生活方式上的演变。”
“童年的书房帮我养成了不为任何目的读闲书的不良习惯,读书已经成为我如吃饭喝水一样的生理需要。”
“读书不应是为了功利的目的,但读书自会有收获,这两者是不一样的。我当年想读书,只是觉得不能虚度年华,并没有想到其他,也没有想到日后会有参加高考的机会。”
“家里几乎所有人都倾向于我去工作,唯独母亲坚定地要求我去读书。母亲说,任何时候,读书总是对的。”
“书中有黄金屋和颜如玉是骗人,但有无数朋友是真。他们皓首穷经,一生才智,往往就倾注在这一两本书中,而你常常一周、一旬、一月或者一年就可以读完,何其痛快,何其上算。”
书籍介绍
本书收录了40篇南京大学学人谈自家书房的随笔,滋味醇厚、感情真挚。作者们来自南大文、理、工等十余个院系,有知名学者、院士、博士生、企业家等。内容围绕买书、藏书、读书、写书的人生经历,分享自己学习、研究、教书、育人的心得体验展开。书中配有大量学者书房内景图片,近距离感受学者之家:家即书房,书房即家。精装全彩印刷,纸质优良,收藏尤佳。
人生的淬炼,学问的熏陶,性情的涵养,酿成浓郁的书香,辅以滋味醇厚的文字,加上缤纷的彩色图片,可谓色香味俱全矣。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赏心悦目的书,值得向所有爱书人推荐。
★四十位南京大学学人谈自家的书房,他们来自南大文、理、工等十余个院系,有知名学者、院士、博士生、企业家等。
★四十篇文章最初发布于南京大学图书馆公众号“上书房行走——走进南大人的书房”专栏,一经推出便广受好评,累计阅读量达34万人次。
★四十篇滋味醇厚、感情真挚的文字, 四十堂全学科“大学通识教育课”,由各专业优秀学者分享读书、藏书、学习、研究的经验,特别适合高中生、大学生阅读。
★配有大量学者书房内景图片,近距离感受学者之家:家即书房,书房即家。
★每篇文章末尾都附有学者推荐书单,分享该专业经典或入门图书,以便读者延伸阅读。
★精装全彩印刷,纸质优良,收藏尤佳。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8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网站更新速度:7分
使用便利性:3分
书籍清晰度:7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是否包含广告:6分
加载速度:7分
安全性:6分
稳定性:7分
搜索功能:7分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引人入胜(470+)
- 字体合适(240+)
- 博大精深(162+)
- 购买多(377+)
- 中评多(148+)
- 三星好评(331+)
- 四星好评(217+)
- 内容完整(375+)
- 小说多(663+)
- 差评少(544+)
- 种类多(611+)
- 无广告(73+)
下载评价
- 网友 郗***兰: ( 2025-01-08 13:39:22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孔***旋: ( 2024-12-28 19:10:25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相***儿: ( 2025-01-14 21:06:53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龚***湄: ( 2025-01-17 23:25:37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国***舒: ( 2025-01-15 19:41:35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冉***兮: ( 2025-01-06 17:19:17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国***芳: ( 2024-12-28 19:42:51 )
五星好评
- 网友 马***偲: ( 2024-12-28 22:48:46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焦***山: ( 2024-12-31 13:40:32 )
不错。。。。。
- 网友 石***烟: ( 2024-12-31 14:26:15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田***珊: ( 2024-12-26 20:03:03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喜欢"书房记"的人也看了
中国首富的管理智慧:马云管理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猿辅导高频易错题二年级上数学上册全国通用版2022版小学2年级上册重难点专训辅导书资料DOU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鲁迅的饭局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包邮14岁懂社会系列文库本(14册套装)青少年励志成长教育读物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民法原理与实务(下)/高等法律职业教育系列教材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ASP.NET 2.0入门经典(第4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王羲之行书《怀仁集圣教序》入门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英汉音索词典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原一平营销谋略全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建筑工程事故案例分析·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与技术丛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科学营养配餐(中国居民科学膳食指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生产与运作管理实务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深入浅出CoffeeScript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南京旅行Let’s Go(第二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粉笔公考2024年湖南省公务员考试用书行测历年真题库试卷和申论24省考国考国家刷题试题习题2023电子版资料公安5000套卷遴选教材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4分
人物塑造:3分
主题深度:8分
文字风格:7分
语言运用:6分
文笔流畅:9分
思想传递:9分
知识深度:6分
知识广度:8分
实用性:4分
章节划分:4分
结构布局:5分
新颖与独特:6分
情感共鸣:7分
引人入胜:6分
现实相关:7分
沉浸感:3分
事实准确性:3分
文化贡献: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