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之波:现代世界中的民族主义、国家形成与族群排斥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战争之波:现代世界中的民族主义、国家形成与族群排斥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战争之波:现代世界中的民族主义、国家形成与族群排斥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战争之波:现代世界中的民族主义、国家形成与族群排斥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战争之波:现代世界中的民族主义、国家形成与族群排斥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战争之波:现代世界中的民族主义、国家形成与族群排斥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战争之波:现代世界中的民族主义、国家形成与族群排斥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战争之波:现代世界中的民族主义、国家形成与族群排斥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战争之波:现代世界中的民族主义、国家形成与族群排斥 kindle格式电子书
寄语:
赵鼎新、陈周旺、李钧鹏、陈冲力荐,揭示战争、国家形成与族群排斥的关联!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民族国家形成和战争爆发原因的政治学经验研究著作。作者基于若干国际主流数据库构建了一个新数据库,覆盖了1816—2001年间发生在150块领土上的冲突。本书通过对该世界冲突数据库进行量化历史分析,重点研究了帝国扩张与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从权力构型和合法性角度入手,解读了过去两百年间,世界上的主要国家类型从帝国、王朝国家、部落联盟、城市国家向民族国家转变的过程,并深入剖析民族国家形成与族群政治两个因素对过去两百年间的战争的影响。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
致谢
第一章 导论与概要
简要的叙述与故事的寓意
主要贡献
四条方法论原则
理论:网络、制度与权力
民族国家的兴起与扩散
民族国家与暴力
局限与意义
第二章 民族国家的诞生
建模策略
交换的博弈论模型
假设与经验上的校正
结果:具有发达公民社会的强弱场景
放大镜下的谈判过程
当文化特征举足轻重时
历史类比:法国的国家建设与奥斯曼帝国的裂解
结论
第三章 民族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
假设与现有的量化研究
数据和建模方法
结果
结论
第四章 民族国家的形成与战争
传统战争研究中的盲点
从帝国到民族国家:制度主义的观点
新的数据库
发现模式:战争比率的时序变动
变量与假设
两大回归模型
结论
第五章 族群政治与武装冲突
研究族群与武装冲突的主要路径
族群政治与冲突的结构理论
族群权力关系数据库,1946—2005年
变量与数据来源
模型与发现
结论
第六章 和平是可以设计的吗?
民主与民主化
比例代表制、议会制与联邦制的直接效应
包容性越多,越可能引发内斗吗?
冲突结束后的权力分享
国家建设与主权分享?
第七章 结论
总结
超越“认同”对“利益”、“贪婪”对“不满”的二分
为什么是族群?
全球化与历史的终结
附录
第二章附录
第三章附录
第四章附录
第五章附录
第六章附录
参考文献
译后记
作者介绍:
安德烈亚斯·威默(Andreas Wimmer),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和政治哲学教授。曾任教于苏黎世大学、波恩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普林斯顿大学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基于比较历史社会学、比较政治、国际关系的文献,将社会学和政治学中的关系结构主义、合法性的制度主义以及权力构型路径相结合,展开了对民族主义与战争之间的关系的精彩论述。
•开拓全新分析路径,为保证数据连续性,基于“领土”而非“国家”重新建立数据库,详细拆解战争爆发与各项可能的原因之间的关联。
•中外众多政治学者、社会学者推荐,安德烈亚斯·威默关于国家建构的又一力作。
书摘插图
本书试图解释政治世界中的重大转变:从以多族群的帝国、王朝王国、部落联盟与城市国家为代表组成的世界;转变为由以民族名义统治的并且在联合国大会上适当地占据一席之地的国家组成的世界;从地方化的政治认同转变为对大规模族群或民族共同体的认同,这些共同体通常包含数百万甚至数千万成员;从以征服、继承与抗拒沉重税负为形式的战争转变为以主权国家、族群自治为名以及类似名义的战争。
那么这些转变是如何发生的呢?既有的研究通常聚焦西欧及其之外的强大的、中央集权型的领土国家。查尔斯•蒂利(Charles Tilly)闻名遐迩的论断“战争制造国家,国家发动战争”便是对16世纪到18世纪之间绝对主义国家兴起的描述。与之相比,本书将这一故事从早期现代带人当下,从西欧带向全世界。本书并非像蒂利和他的继承者们那样关注主权领土国家的发展,而是关注为什么这些国家能够成为民族国家,以及这种正在合法化的政治权力的特殊类型如何在世界范围内扩散开来。这表明从王朝或帝国向民族国家的转型既是在之前几个世纪推动早期现代国家形成的战争很久以后形成新一波战争的原因,同时也是其结果。这一新的战争之波,受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推动,向世界各地涌动,从19世纪早期席卷拉丁美洲开始,最终在20世纪末到达苏联。
简而言之,本书的观点将沿着下文的线索展开。作为一种新的合法性原则,民族主义形成于蒂利笔下制造战争的西方国家。不断强化的中央集权化和军事动员能力推动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达成新的契约:统治者通过给予被统治者政治参与途径和公共物品来换取大部分被统治者的税款和军事支持。国家是一个具有政治忠诚和共享身份的大家庭,这一理念提供了能反映并且能证成这一新型契约的意识形态框架。这意味着精英和民众应该彼此认同,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应该来自同一族群。
这一新的契约使得第一波兴起的大不列颠、美国与法国等国家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在政治上都比传统的王朝王国或陆权帝国更强大,这是因为这些国家的统治者向人民提供了更有利的交换关系,因此被认为更具合法性。全世界雄心勃勃的政治领导人都采用了这种新的国家形态,希望他们有朝一日也能治理类似的强大国家。结果便是这些民族主义者在权力构型有利于他们并且允许他们推翻或者逐渐改变旧制度的地方建立了新的民族国家,由此导致过去200年间世界政治格局的转变。
从帝国、王朝或神权统治转向民族国家这一政治权力合法化的原则是导致现代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首先,民族主义者将帝国内部存在的族群等级问题视为对“本族人需由本族人统治”(like-over-like)这一原则的公然践踏,进而诉诸武力来为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而战。其次,新建立的民族国家之间会因族群混居的领土或者遭受异族统治命运的跨境同胞而发起战争。最后,当政治精英统治下的新兴民族国家将其他族群排除在通过自治可以获得的政治利益或者象征性利益之外时,内战就会爆发。在缺乏制度化能力和组织基础以完成国家建设,并向大部分民众而不是只向统治精英所属族群提供政治参与途径和公共物品的国家中,这样的族群政治排斥和冲突尤为明显。
由此,民族主义激起了究竟谁该统治谁的血腥残酷、世代相传的斗争。它一直持续到通过边界变动、驱逐、族群清洗、同化、国家建设或者政治适应以及在不同族群精英之间进行权力分享来实现类似的原则。在接下来将要介绍的全球数据库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计算出当民族主义在一片政治领域扎根后,战争发生的概率将超过两倍,并且这一概率在民族国家建立之后,依然很高。
媒体评论
《战争之波》是一部冲突研究方面犀利而及时的著作,它为该领域的研究设立了新的标准。
——斯塔西斯·凯里维斯(Stathis N. Kalyvas),牛津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系教授
威默将宏观的比较社会学和微观的国家形成过程相结合,描绘了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和国家建设与暴力之间的关系。
——戴维·莱廷(David Laitin),斯坦福大学政治学教授
威默运用定量的比较历史分析,成功地诠释了宏观社会学的一些重大问题:大规模族群共同体的建立、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战争在现代政治世界产生过程中的作用。
——詹姆斯·马奥尼(James Mahoney),西北大学社会学教授、政治学教授
在我看来,本书有三个最值得称道的方面:首先,在文献梳理方面,它对于各种关于民族国家这一国家模式的兴起和扩散的理论进行了非常精准且富有洞见的总结;其次,在理论方面,它或许是迄今为止对于分析不同行动者在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重要性的一部最为系统的著作;最后,在研究方法方面,它将定量研究与比较历史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展现出较高的价值和值得尊敬的尝试。从多个角度来看,这都是一部必 读的力作。
——赵鼎新,浙江大学教授、芝加哥大学麦克斯•派里维斯基荣休教授
本书与《国家建构:聚合与崩溃》的理论关注是一致的,即政治认同在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成为理解这一进程的核心概念。在作者看来,战争不仅制造了冲突,同时也塑造了认同,而后者成为构建民族国家的根本动力。民族国家之所以在人类历史进入18世纪方才兴起,就是因为这样的权力构型更有利于民族主义者,而不是某种国际体系的推动。这些观点充满挑战性,当然也将引发巨大的争议。
——陈周旺,复旦大学教授
本书横跨民族主义和武装冲突两大研究领域,强调族群认同、国家建设与军事冲突在特定历史情境下的辩证关系。它延续了查尔斯•蒂利的思路,但在理论、方法与考察范围上均将蒂利的研究大大推进了一步。在理论上,它在制度、网络与权力理论的前沿成果之间游刃有余地游走;在方法上,它致力于为宏观历史现象提供坚实的微观过程基础,是量化历史分析的典范;在考察范围上,它将蒂利的经典命题从早期现代带到现当代,从西欧带到全球。这是一本值得认真研读的好书!
——李钧鹏,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本书是将宏大的理论叙事、精妙的研究设计和详实的经验证据三者进行有机结合的典范。作者以政治权力与合法性作为主要研究视角,借助新型数据库,巧妙分析了政治精英、族群团体、市民社会等多种行为主体的互动,是如何塑造两百年来民族国家的兴起、扩散以及由此引发的国内族群冲突与国际战争的。本书一经问世,便成为历史社会学、比较政治学、国际关系等领域的经典之作。
——陈冲,清华大学副教授
前言
中文版序
诚然,没有任何一个历史事件会重复,但是由无尽的事件编织的历史地毯却充满大量且重复的模式。本书正是强调了这种模式,并假设从宏观历史和比较的视角入手,来看待过去两个世纪的全球历史。但是,本书并不是一本传统的历史书。它没有像迈克尔•曼(Michael Mann)的皇皇巨著《社会权力的来源》(The Sources of Social Power,1993)那样叙述西方与日本帝国主义的兴起、两次世界大战的冲突、共产主义的扩散、苏联的解体、东亚经济的兴起以及当前多极世界中的政治紧张局势。相反,它试图发现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都重复出现的模式。
以下各章对模式的阐述是相对简洁的:在现代阶段的起始点,大约是法国和美国的革命开始的时候,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区都是由庞大、多族群的帝国(中国、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领地、奥斯曼帝国等)或者王朝国家(如托斯卡纳大公国或者泰国)进行统治的。今天,几乎世界上的每一个地区都是由民族国家来治理的,以民族而非神意或者朝代的名义进行统治。这一转变是由民族主义在全球的扩散并最终形成霸权所导致的,其理论根据是统治精英与民众应该源自相同的民族背景,这些精英应该根据民族的利益而不是他们的宗族、等级或者信仰来治理国家。
向民族国家的转型伴随着一波又一波的战争。在这一进程开始的时候,许多帝国或者王朝国家都在抵制日渐壮大的民族主义力量。正如民族主义者喜欢说的那样,许多国家都是在经历了血腥的,有时甚至是长期的“民族解放”战争后才从帝国中分离出来,或者推翻了王朝政权。一旦进入后帝国时代或者取得独立,新国家面临的问题便是以哪个民族的名义进行统治。因此,谁才是控制后殖民国家的实体?应该在哪里划定国家的界限?究竟哪些语言群体、宗教或者按种族定义的群体才是国家的一部分?谁又是对合法统治很少提出要求,最终成为新成立国家外围人群的“少数族群”,甚或“异族”,对未来没有任何发言权?
在这里,故事展开的情节开始出现分岔。在诸如瑞士、博茨瓦纳或中国这样的国家中,形成了在人口与语言上占多数的主体族群与少数族群共容的更具有包容性的联盟。相应的是,民族被以一种扩展的方式想象,从而拥抱了国家中的大部分公民。在其他的案例中,一个特定的族群——通常是多数族群,有时也是少数族群——“俘获了”国家并且宣布它们自己才是民族,从而将其他族群或者种族排除在权力之外。然而,这造就的政治等级制度侵犯了民族主义的核心原则之——自治,即在国家中,每个人所属的群体都有权在政府中拥有一席之地。反过来,对自治理念的侵犯则导致了国家间战争与内战的爆发。
周边的国家可能会代表被排斥的群体来介入这些冲突,这通常是因为它们彼此都属于相同或者相近的族群共同体。由此导致的两国间的紧张关系可能升级为国际战争。政治排斥与相应的合法性缺失可能导致在政治上不利的群体拿起武器,为分得更多的政治权力而斗争。这些叛乱通常表现为恐怖袭击或者游击战的形式,但是有时也会升级为武装部队之间的全面对抗。一旦族群政治不平等的问题得以解决,那么民族国家的形成就进入了最后一个阶段。这一阶段的实现方式多种多样,它既可以通过驱逐少数族群(像在希腊和土耳其那样),也可以通过强迫接受主体族群的同化(像在法国或博茨瓦纳那样),还可以通过更温和的共容与权力分享(像在加拿大那样)方式加以推动。
由此形成的历史模式看起来就像一个倒U形曲线,对此,第四章将给出更具体的经验分析。在从帝国转向民族国家的 20 年中,我们看到了分离主义性质、反帝性质的战争数量的上升。在转型后,战争爆发的可能性达到了巅峰,它们多是内战、与邻国的战争,然后战争爆发的可能性逐渐下降,并大约在50 年后回归到平均水平。
有鉴于此,本书试图去发现并解释这种模式。本书指出,从拿破仑帝国的覆灭到苏联的解体,这种模式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当然它在不同时期也存在不同的变化。本书提供了有关一波又一波民族国家的建立推动现代历史进程的广义理论,并解释了这一进程在何时以及为何伴随着战争。之前的政治学研究几乎完全忽略了民族主义在现代战争史中发挥的作用。国际关系学者将民族主义视为国家如何为生存与安全而竞争的一种意识形态副产品,它虽然有助于动员大众,但是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因果关系(如Mearsheimer 1990:21)。而比较政治学者则关注引发内战的物质激励(比如掠夺或自然资源)或者放大了弱国家无法阻止年轻人组建叛乱组织并拿起武器的能力。“不满”——诸如对缺乏政治代表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合法性等问题的抱怨——则被他们视为次要的。相比之下,本书旨在将民族主义——以及合法性的问题——更广泛地置于有关战争与和平的研究当中。
我对现代历史的研究路径与马克思主义有一些相似之处,大部分中国读者对后者应该并不感到陌生。与卡尔•马克思相似的是,我试图发现历史中的规律与重复出现的模式,正如我反复提及的那样。就像马克思主义说的那样,这些模式的产生是由拥有不同利益的行动者之间的冲突所导致的。但是,与马克思不同的是,我并不把从经济上定义的阶级以及他们之间的斗争视作历史的主要推动力,即通过阶级斗争推动从一种生产方式到下一种生产方式的过渡。相反,本书关注的是围绕国家权力的政治冲突,而这恰恰是经典马克思主义很少关注的话题。相应的是,我将这一因果关系归为意识形态——特别是民族主义——以及政治权力,而不是将它们简化为特定的阶级利益。诚然,从帝国向民族国家转型的故事是由不同的阶级和阶级派别来推动的。举例来说,一些早期的民族主义者是牧师,他们的追随者则是商业精英(用马克思的术语来说就是资产阶级),有些时候则是学生和知识分子。有些时候,农民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些时候发挥作用的则是怨声载道的贵族[比如,请参见Hroch 2000(1968)]。一些少数族群的民族主义形成于农业生产模式,一些形成于资本主义经济,一些则形成于社会主义或者共产主义国家。换言之,民族主义的政治历史通过各种阶级构型与生产模式来编纂自己。在此,我将这一话题交给别的作者,让他们来探索这些构型与模式会不会影响以及如何影响世界各地的民族主义政治的进程。
那么本书的这些宏观历史理论对我们而言又有何种启示呢?诚然,过去的模式对未来的预测并不如人意,尤其是因为存在着众多的偶然性、不可预见的事件,它们可能改变甚至完全打乱这种模式。历史不会重演,但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历史情境中,历史也可能存在相同的运作机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于东欧从帝国向民族国家转型的阶段,此时的少数族群已经接纳了民族主义信条,并且开始动员人们反对他们眼中作为“人民监狱”的多族群的哈布斯堡王朝。而当希特勒试图在已经从哈布斯堡王朝和罗曼诺夫帝国分离出来并转向民族国家的地区中重建帝国时,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就爆发了。我们希望,为了人类的福祉,我们的领导人和世界各国的同胞们能从过去至少吸取一些教训并阻止悲剧的再次发生。
安德烈亚斯•威默
纽约,2022年3月
【参考文献】
Hroch, Miroslav. 2000(1968).Social Preconditions ofPatriotic Groups Among the Smaller European Nation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Mann, Michael. 1993. The Sources ofSocial Power,Vol.2:The Rise ofClasses and Nation-States,1760-1914.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earsheimer, John J.1990. “Back to the Future: Instability in Europe after the Cold Wa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15(1):5-56.
Wimmer, Andreas. 2018. Why Some Countries Come Together While Others Fall Apart.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7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网站更新速度:3分
使用便利性:7分
书籍清晰度:3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是否包含广告:9分
加载速度:9分
安全性:7分
稳定性:7分
搜索功能:7分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epub(351+)
- 中评多(322+)
- 中评(262+)
- 傻瓜式服务(401+)
- 目录完整(515+)
- 好评多(632+)
- 章节完整(318+)
下载评价
- 网友 车***波: ( 2024-12-27 17:43:05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国***舒: ( 2025-01-18 08:42:54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权***颜: ( 2024-12-30 11:21:04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丁***菱: ( 2024-12-20 01:13:34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宫***玉: ( 2025-01-15 11:50:17 )
我说完了。
- 网友 利***巧: ( 2024-12-28 15:09:27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师***怡: ( 2025-01-14 12:04:57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詹***萍: ( 2025-01-08 03:47:56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宫***凡: ( 2024-12-24 07:48:19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孙***美: ( 2024-12-23 11:49:29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寿***芳: ( 2024-12-23 19:42:39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饶***丽: ( 2024-12-31 16:06:03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辛***玮: ( 2025-01-13 22:25:52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相***儿: ( 2024-12-23 07:13:20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游***钰: ( 2025-01-15 15:57:06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蓬***之: ( 2024-12-23 11:42:12 )
好棒good
喜欢"战争之波:现代世界中的民族主义、国家形成与族群排斥"的人也看了
- 成长的要素·积极行动 勿忘安全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移花就镜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清仓!原装!正版!实景混凝土工操作技能1VCD视频讲座光盘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道草:夏目漱石自传体小说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我的青春恋爱喜剧果然有问题12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火成岩岩石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冰与火之歌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1260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醒世恒言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BB)核能与核技术概论(国防特色教材 核科学与技术)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8分
人物塑造:9分
主题深度:3分
文字风格:8分
语言运用:6分
文笔流畅:6分
思想传递:6分
知识深度:4分
知识广度:7分
实用性:6分
章节划分:5分
结构布局:3分
新颖与独特:5分
情感共鸣:9分
引人入胜:6分
现实相关:9分
沉浸感:3分
事实准确性:6分
文化贡献: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