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乐园 -斜阳独立:圣朝名士苏东坡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20 00:53:18

斜阳独立:圣朝名士苏东坡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斜阳独立:圣朝名士苏东坡精美图片
》斜阳独立:圣朝名士苏东坡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斜阳独立:圣朝名士苏东坡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41159596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3
  • 页数:384
  • 价格:29.9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20 00:53:18

寄语:

跟随苏东坡的诗、词、文章,领略他独具魅力的一生;诸多宋代名人次第登场,宋朝文化、宋代历史风云逐一展现。


内容简介: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本书围绕苏东坡的诗词文章,以其在眉州出生、成长,在凤翔、湖州等地任职,因“乌台诗案”被贬,任礼部尚书,出知杭州等地,晚年被贬,徽宗时北还,常州病逝等关键时刻为线索,描写了苏东坡曲折精彩的一生。同时,司马光、王安石、欧阳修、苏门六学士等因为与苏东坡的命运交集而逐一登场,这些令人瞩目的人物串连起的宋代历史风云在书中得到细密的展现。


书籍目录:

章 出生蜀地001

第二章 兄弟同中017

第三章 衙前之役032

第四章 亡妻丧父046

第五章 熙宁变法060

第六章 不辞歌诗劝公饮074

第七章 暂得中隐087

第八章 明年花好与谁同101

第九章 忆是杭州115

第十章 密州任上130

第十一章 徐州治水146

第十二章 相忘忙归161

第十三章 乌台诗案175

第十四章 楚客还招九死魂189

第十五章 惊魂甫定205

第十六章 诗人例作水曹郎221

第十七章 自种东坡237

第十八章 大江东去252

第十九章 黄州多情268

第二十章 起复中枢284

第二十一章 元祐党争299

第二十二章 再赴杭州315

第二十三章 二年阅三州327

第二十四章 九死南荒344


作者介绍:

余丁未,作家、诗人,全国公安文联会员、湖北省作协会员。已发表小说和诗歌作品多种,作品入选多种选本。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章出生蜀地

蜀地的眉山县位于成都南面五十公里。眉山苏氏原籍赵郡,唐改赵州,宋朝升为安源府。唐朝神龙初年,苏味道任眉州刺史,生下一子留在眉州,苏姓人氏自此便在眉州世居。经过二百年的繁衍,到了苏泾这一代。

苏泾以前的人脉皆不详。

泾生斤,斤小的儿子名“祜”,祜生杲,杲生序。到了苏序这一代已是“五世不显”,长子名澹,早逝,但生于真宗咸平三年(1000)的次子苏涣,却于仁宗天圣二年(1024)考取进士,二十四岁便轰动了全蜀。

那时,他的幼子苏洵才十五岁。苏洵生于大中祥符二年(1009),比他二哥苏涣小九岁。

苏洵,字明允,俗号老泉,因为苏家祖坟在蟆颐山东面二十余里,地名“老翁泉”,子孙遂皆以祖墓之地命名,称苏洵曰“老泉”。

苏洵出身中产之家,自小以来,他看见那些笔画繁多的文字头皮就发麻。这样的人一般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但苏洵骨子里有一种反叛精神,成天在外游荡,喜欢结交城中斗鸡走狗之类的少年。

他从不干那些偷鸡摸狗的勾当,将功名利禄看得非常淡薄,其父苏序顺其自然,“放任自流”。亲戚们大惑不解,苏序却淡淡答道:“你们不知道的。”

苏洵十九岁时,娶比他小一岁的眉山富豪大理寺程文应之女程氏为妻。程氏知书达礼,以其母家之富,下嫁到贫寒苏家已属百般委屈,夫婿如此不求上进,她竟毫无怨言,个中缘由已无法考证。

苏洵要外出求官时,她果断作出决定,从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中迁了出来,在眉山城南纱縠行街上租了一栋宅子,经营布帛和织物生意。

苏洵从此谢绝他平时往来的少年,开始闭门苦读,时年二十五岁。苏洵在次《上欧阳内翰书》中说:“洵少年不学,生二十五岁始知读书,从士君子游。”

程氏望着开始进取的丈夫,说道:“你若有志,家中一切生计均由我承担!”接着,她把宋真宗的《劝学篇》背给夫婿听:

当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然而,苏洵次出应乡试举人却遇落第,他焚弃了先前写出的数百篇旧稿,决心从头苦读。那时,他二十七岁。

程氏与苏洵成婚以后,接连生下两个女儿,不幸都夭折。适逢苏洵落第,心里烦躁,便来到城中玉局观游玩。传说有一道士张远霄,在道教名山青城山修道成仙,擅长弹弓绝技,面对那些作乱人间的妖魔鬼怪,他百发百中。不仅如此,他还是祈子之神,能“张仙送子”,张仙神像旁贴着对联,上联是:

打出天狗去

下联是:

引进子孙来

横批是:

子孙万代

苏洵梦到过张仙,他说那张仙手里捏着两个弹子。弹子即“诞子”之兆!别人说他家福运到了。

游览玉局观,苏洵无意间经过一家卜卦店,里面挂着一张画像,卜师无碍子说,那就是“张仙”,买回供奉,必会灵验!苏洵果断解下身上佩带的玉带,交换到了神像。

回家之后挂在房内,每日清晨上香求子,二十六岁时生下长子景先,未足三岁却不幸夭殇;翌年生下三女八娘。宋神宗景祐二年(1036),苏洵二十七岁,这一年的十二月十九日卯时,生下次子苏轼。

求子成功,苏洵再次前往玉局观,亲手在观内种下一棵树。后来,道观内的道人在树上挂了一盏灯,祈求保佑眉州一方百姓的平安,树被称为“神灯树”。

三年之后的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苏洵三十岁,二月二十日,三子苏辙出生。终他们只有兄弟两人,苏辙所谓“兄弟本三人,怀抱丧其一”,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

次子生下百日后,已是第二年(1037)春天,尚未取得一个合适之名,程氏暗暗有些着急。

苏洵见妻子六神无主之态,安慰她道:“长子名景先,若按伯仲叔季之序,他是仲。待他长大上学之日再取名与字给他,未为迟矣。”

程氏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她要求家人在她卧房门前挂起大红灯笼,门左边挂上一个弧状木弓,象征着这次她生下的是男孩,不单单象征男性之阳刚,还表达出她和苏洵为人父母之期待:此儿长大后,定能建功立业、报效家国!

想到这里,程氏说道:“就叫他‘和仲’吧。”

苏洵立即联想到了跟“和”字相关的健康、圆满等景象。此时,他的二哥苏涣已经出蜀,任主簿、司法、录事参军一类的官职。虽是小官,可也光宗耀祖啊。

当程氏生下苏家三子时,取名“同叔”。

夫君苏洵去外地游学,程氏请来年逾九旬的老尼姑给两个儿子讲故事。老尼姑一生未生育,对两小儿百般疼爱。

程氏对和仲说道:“你若真心想听故事,不妨跟着大师奶进尼姑庵出家,那就能天天听到故事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和仲仰起他天真的头颅,一脸认真地问道:“此话当真?”

程氏随口说道:“当真、当真。”

老尼姑笑得合不拢嘴,和仲、同叔天资聪颖,反应敏捷,她给他俩讲了花蕊夫人陪伴蜀主孟昶的故事。花蕊夫人美貌又有才,能唱能跳,能写能歌,她跟蜀主在摩诃池畔纳凉,写下的词牌叫什么?

叫“玉楼春”!

老尼姑尚记得全文,便一字一句地背诵给和仲、同叔听。和仲记忆力超群,多年以后,他年过四十,还记得此词首句为“冰清玉洁清无汗”,据此记忆,他写出了一首色彩香艳的词作《洞仙歌》。

程氏极有文化教养,虽说她知道诸如“望江南”“南歌子”之类的词牌,并且经常哼唱几小段,但“玉楼春”这个牌子她还是次听说。老尼姑吟诵出来的词句竟如此空灵,她悄悄记住了。

没想到,老尼姑离去时,和仲竟真要跟着一起去。

老尼姑笑盈盈地说道:“真要出家为僧,得你父亲同意才行。”

待到苏洵从外地游学返蜀,尚未进入家门,便听下人说起和仲要出家为僧之事。想到平日里和仲经常跟着僧人、道士、尼姑一起玩耍,苏洵便决定把和仲送到眉山天庆观北极院的乡校去读书。

在这里,和仲遇到了他人生的启蒙老师——道士张简易。

当时,张简易收下的学生有几百人,和仲在此读书三年,备受张道长青睐,另一个受青睐的学生就是后来载入《仙鉴》的知名道士陈太初。

常来道观走动的,还有眉山矮道士李伯祥。

李道士个子虽矮,却擅长作诗,虽然诗品不高,但和仲清楚记得他有一联断句写得十分有趣:“夜过修竹寺,醉打老僧门。”

李道士一看到和仲就断言:“此郎君定是贵人!”

陈太初后来中了进士,做过一阵郡小吏之后,便决意要去做道士。陈太初以道士身份向汉州太守吴师道化缘,化到的食物、衣物和银两全部散发给了街上无家可归的穷人,他自己则回到州府衙门外,坐在石阶上羽化了。

太守吴师道即命手下把陈道士的尸体运到野外丢掉。那个被派遣的小吏埋怨说:“道士是个什么东西?大过年的,居然让我背死人!”

谁知,陈太初突然站了起来,对小吏说道:“不麻烦你了。”然后,自己走到城外金雁桥下,仍旧打坐而化,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那小吏吓得屁滚尿流,慌不择路跑回了府衙。

此事发生在几十年之后,那时的苏轼已经被贬黄州。

……

张简易赏识和仲的灵敏,和仲敬佩张道士渊博的学识及修炼的道术。于是结成忘年之交!不知有多少个夜晚,他二人夜不成寐盘坐于地,一个专心讲道,一个认真读经。

和仲的祖父名苏序,字仲先。和仲出生之时,他已经过了六十岁。他容貌英伟,为人慷慨,乐善好施,但他从小就不甚喜欢读书,略知大意即可,他对读书人却非常看重。

那一次,他的二儿子,即苏洵的二哥、苏轼的二伯父苏涣考中进士,苏洵的妻弟,即苏轼的舅舅也同科考中。适逢苏序已经喝醉,但他酒醉心明,随手将儿子的东西塞在包裹里,自己喝酒吃剩的一大块牛肉也一同塞了进去,他要亲自到剑门迎接高中的儿子。当他路过七家岭时,看到一座茅将军的大庙,苏序突然想到他头天晚上做的那个怪梦,一直受供奉的茅将军在梦中对他号啕大哭!他竟临时起意要拆掉大庙,大声叫道:“妖神岂敢在此作怪?”

一名小庙吏赶紧走过来求饶,说茅将军知道第二日苏七君要来,求苏七君宽恕。

众人皆劝阻,苏序才作罢。

苏序走到哪里都快活,作为孙子的和仲很好地继承了这一秉性。他十一岁时得到一把神刀,便将这把刀放在匣子里,因为刀能驱除人人厌恶的老鼠。老鼠猖獗到吃掉人们的粮食,哪有不除之理?和仲虔诚地烧香拜佛,虔诚地跪地磕头,再将这把刀置于干净的几案之上。

室内从此再不见老鼠。

和仲将这把刀命名为“却鼠刀”,并写出一篇仅有二百八十余字的短文《黠鼠赋》,通过描写一只狡猾的老鼠以装死的策略,利用人们疏忽而逃脱的情节,展示了一个文人意气浓郁的故事。文中既有儒家刺时刺事的内涵,又有道家的气韵。

苏序看得爱不释手,把和仲的头摸了又摸。趁爷爷高兴,和仲特别将此文装裱起来,挂在自己房间的墙壁上。

不多久,这篇文章便被四邻八舍知晓,和仲开始声名鹊起。

其实,和仲在十岁时就能亲手动笔写文章了。

有一天,其父苏洵在给他诵读了欧阳修的新作《谢宣诏赴学士院仍谢赐对衣金带及马表》之后,就叫和仲仿作一篇。和仲很快就写出了拟作,其中那句“匪伊垂之带有余,非敢后也马不进”,表明他志向远大,苏洵窃喜了很久。

但苏洵当时仅说了一句:“希望这句话将来你能自用。”

后来,苏洵又给和仲出了一个题目“夏侯太初论”,命他作文。在文中,和仲写出了“人能碎千金之壁,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博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之句,意思是说,一个人再大胆,如果没有定力,那他也会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吓得不知所措。所以,要做到“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那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单凭这几句,苏洵就知道他子辈的文采将来会远胜于他,而且,子辈将来的出息也一定会超过他。

苏序心里装满了他的孙子有才华的那些事——

有一天,和仲和同叔读书累了,便跟同乡程建用、杨尧咨在草堂边吃馒头边游戏。突然,天空乌云密布,大雨滂沱。四人便商量着将此情此景联成一首完整的诗歌。

程建用吟出句:

庭松偃盖如醉

杨尧咨接着吟道:

夏雨初凉似秋

和仲跟着吟道:

有客高吟拥鼻

几个人齐声叫好,说这句诗用的是晋朝谢安的典故,有声有色、高雅含蓄。

这时,同叔看见大家只顾品诗顾不上吃馒头,又吟出一句:

无人共吃馒头

此句通俗易懂,巧夺天工,听罢此言,四人哈哈大笑。

可惜,苏序没有来得及看到两个孙子进士及第,庆历七年(1047)五月十一日,他撒手人寰。

临终之前,一想到两位孙儿以后要出蜀干一番大事业,必不可少一个好名字,他就特别赐名给他们:二孙和仲天真活泼,名“轼”,字“子瞻”。“轼”是车前面供人凭倚的横木,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轼”字出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君冯(凭)轼而观之。”君王站在车上高瞻远瞩,所向无敌!期待此孙日后辅佐国君,成就大事。

三孙同叔性情沉稳,不愠不躁,名“辙”,字“子由”。因车上还有三根横木,一根叫“辂”,人牵挽;两根叫“较”,是车厢两边板上的横木,人倚靠。雁过留声,车过留辙,人过留名,《诗经·卫风·淇奥》说:“宽兮绰兮,倚重较兮。”

苏洵后来专门写了《名二子说》一文,进一步勉励这对小兄弟。

然而,苏序离世时,苏洵在虔州游学,尚未回到蜀地的眉州。

那时,长子景先已经去世多年,十二岁的次子苏轼竟一下跪倒在母亲程氏面前,他要亲自给爷爷主持葬礼!

夫君不在家,公公突然离世,一向要强的程氏心慌意乱,杂七杂八的事情太多,就依了孩儿。

要到娘家去报丧。她和女儿八娘不便抛头露面,辙儿年幼……得有个跑前跑后、供人使唤的下人才好。

小苏轼又一次挺身而出,他要亲自去舅爷家。

他还要去给二伯父苏涣报丧,再去江南寻父归来。待父亲回家之日,再给爷爷行安葬之礼。

四佛寺和广济乡的连鳌寺、栖云寺是苏轼出入较多的地方,儿时的苏轼在长辈或兄姐的陪同下,经常到这些地方来读书、玩耍。到他十岁以后,经常邀约朋友到栖云寺等地游玩。

栖云寺位于连鳌山的山腰上,四围群峰耸峙,山清水秀,竹树葱茏,每个山头都酷似鳌头,故称“连鳌山”。

相传,一年的中秋月明之夜,苏轼兄弟邀约学友家定国、家安国和家勤国兄弟三人以及程正辅同登连鳌山,赏月赋诗。不多时已是皓月当空,他们指山说画,指水谈文。苏轼诗兴大发:“连鳌山下论诗文,但愿他日得连鳌。”几个人就开始了对诗游戏。

六人共登连鳌山,而连鳌山正好“六鳌并举”,六人对六鳌,似乎是上天旨意,六人便想举行个仪式来纪念。

他们后选中了一个大约一亩大的平整石壁,专门用来书写“连鳌山”三个大字,墨汁是粉刷庙宇用的红土浆水,笔则是用茅草扎成的大扫帚。

苏轼脱下身上长衫,抓起扫帚笔,往四下看了看,定了定神,深吸了一口气,在心里运足了力量,便甩开膀子提起扫帚笔,在山崖上写出了“连鳌山”三个大字,大若屋宇,笔力遒劲,雄劲飞动,宛如行云流水。

巧合的是,宋嘉祐二年(1057),“二苏”和“三家”果然同科考中礼部进士,同占鳌头。

栖云寺住持觉悟大师见到这古今罕见巨书,暗下决心要把这充满阳刚之气的书法留给更多人,甚至留给后代赏识!

他赶紧请来住在附近的老石匠。

老石匠自愿不要工钱,在一块约700平方米的石壁上,雕刻下了“连鳌山”这三个大字。其中,“连”字长315米,宽32米;“鳌”字长35米,宽32米;“山”字长32米,宽3米;深度约01米,成为现存苏轼所题石刻,也是现存苏轼书法遗迹。

石刻刻成以后,历代官府对它爱护有加,到清光绪六年(1880),丹棱县令庄定域对“连鳌山”三个大字进行了疏凿和加深,并设置石栏加以围护,还立了一块保护碑。

之前小苏轼热衷于佛事,如今却对道家着迷,母亲程氏忧心忡忡。丈夫在外游学未归,程氏便一人做主,让苏轼回到家中,自己给他当老师。

一日,苏轼又兴致勃勃地说起和小伙伴游古寺、对古诗的情景,程氏便起身走到书房,从书架上取下《后汉书》,翻到《范滂传》,逐字逐句给他讲解——

范滂,字孟博,河南漯河人,东汉时期党人名士。因被举荐为孝廉、光禄四行(敦厚、质朴、逊让、节俭),出任翼州请诏使。后来,皇帝下诏三府官员举报民情传言,范滂因此检举刺史、二千石等权贵豪门人物共二十多人。

尚书责备范滂弹劾之人太多,怀疑他有私心。

当时,品德高尚的士大夫、司隶校尉李膺和太仆卿杜密等人对宦官当权进行措辞激烈的抨击。

世道险恶!范滂便递上奏章,回家侍奉母亲。朝中太守宗资聘请他到郡府中功曹,把政事交给他处理。范滂将有节操之人从社会底层选出,把那些违背孝悌道义、不依仁义办事之人全都撤职驱逐。郡中中层以下官员都怨恨范滂,把他任用的人称为“范党”。

宦官党羽牢修诬陷指控“范党”有不臣之心,李膺等二百余人被诬为“党人”,太学生千余人遭捕。范滂被关进黄门北寺狱,史上有名的“党锢之祸”由此开始。

中常侍王甫指责范滂不图精忠报国。

范滂回答说:“我上不辜负皇天,下不愧于伯夷、叔齐。我死之后,希望把我埋在首阳山边。”

王甫被他的言辞感动,遂将他们全部释放。

不到两年,汉灵帝刘宏又大批诛杀党人,督邮吴导不忍残害正直人士,遂关闭驿馆,趴在床上痛哭。范滂主动去监狱投案。县令郭辑大惊,愿意解下官印绶带一同逃走。

但范滂大义凛然地说:“我死了,祸患就终结了,哪敢用一己之罪连累您,又让老母流离失所呢?”

范滂之母得讯前来与范滂诀别。

范滂说,以后让弟弟仲博孝敬母亲,自己在黄泉之下效忠皇上,生死存亡,各得其所。

范母听了泪流满面说:“好名声和长寿不可兼得,你能够与李膺、杜密齐名,死了又有什么遗憾?”

范滂回过头来,对儿子说:“想让你作恶,但恶事不应该做;想让你行善,但我就是行善的下场。我该怎么做呢?”

周围的衙役和路过的行人听了,无不掩面而泣。

范滂被斩时,年仅三十三岁!

……

读完《后汉书》中的《范滂传》,小苏轼的耳边听到的是萧飒风声,秋日夕阳照着黝黑色的大地,一切都显得那样凄清而肃穆。他掷地有声地对母亲说道:“我立志要做范滂那样的人!”

程氏同样掷有声地说道:“你既能做范滂,难道我就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苏轼少年时的书房前“竹楩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几年后,“皆巢于低枝,其可俯而窥也”,如此优美静谧的人鸟共处的环境,完全得益于其母程氏“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的品性。所以,常年生活在鸟语花香氛围中的苏轼苏辙兄弟,小小年纪就能博通经史,不能不说是程氏言传身教的结果。

而兄弟俩写出的经解和史论等文,连樟木箱也装不下了。

有一种羽毛非常美丽的桐花凤经常飞到他们家的园子里来,这种鸟难得一见,被人喻为“珍禽”。

他们在家读书的亭院当时名为“南轩”,后来被苏洵改为“来凤轩”。多年以后,苏轼写出散文《梦南轩记》,抒发他的怀念之情。

当苏洵从外地游学归来,见苏轼苏辙两个小儿在家中读书勤奋,生活节俭,经常以一撮白盐和一碟白萝卜就着一碗白米饭,吃一碗家人戏称的“三白饭”就应对过一餐,苏洵心中悔不堪言。

苏轼十三岁时,苏洵送他到眉山城西面的寿昌书院里读书,书院老师刘微之学识渊博。

一天,刘老师在课堂上吟诵了自己新创作的一首《鹭鸶》诗。

刚吟罢,他就看到有位学生手指轻敲桌面,轻声念着:

鹭鸟窥遥浪,寒风掠岸沙。

渔人忽惊起,雪片逐风斜。

刘老师问:“苏轼,此诗如何修改才更完美?”

苏轼站起来说道:“从整体上看,此诗写得很好,但有一点学生想请教老师,这后二句中的‘雪片’,是不是鹭鸶受惊时的那一瞬间掉落下来的羽毛?”

“正是!”

“学生前几天在江边玩耍,亲眼目睹鹭鸶身上掉下的羽毛离地面很近,未见逐风斜飘。”

“既然不合事理,请你改一改吧。”刘老师又转向学生道,“大家动动脑筋,如何改才更有诗情画意?”

学生们都不说一句话。

苏轼沉吟片刻,说道:“我看,可把‘逐风斜’三字去掉,改为‘落蒹葭’。”

刘老师称赞道:“改得好!一个简单的‘落’字,读起来铿锵有力,羽毛有了归宿,鹭鸶也有了藏身之地!意境更优美。”

但刘老师随即说道:“老夫不可再当你的老师了,否则就是贻误天才,岂不是罪过?”

他告诫其他学生向苏轼学习,盼望和苏轼一起切磋诗文。

刘微之当晚上门拜访苏洵,建议让苏轼外出游学。

苏洵在眉州有知人之明,知道苏轼发愤学习,立志读尽人间书,就把他送到了中岩书院去读书,苏洵好友——青神县进士王方在此执教。

岷江之滨有青神县,《蜀中名胜记》载:“县之名胜在乎三岩。三岩者,上岩、中岩、下岩也。今惟称中岩焉。”

过岷江入中岩山门,满眼细草微风,耳畔涧水潺潺。往前行走数十米,山青如黛,鲜花杂树中,飘着一丛丛乳白色的花,细观之,两瓣平举如翼,一瓣悬月如尾,一瓣如玉颈奋前,张头寻觅,且清香馥郁。若请教山中人此曰何花,山中人会说:形如飞凤,叫“飞来凤”。

中岩下寺丹岩赤壁下有绿水一泓,平静如半轮明月,相传为慈姥龙之宅。苏轼读书之暇经常临流观景,有一次,他突然大声叫唤:“好水岂能无鱼?”

说罢,击掌三声。

奇了!岩穴中群鱼翩翩游跃,皆若凌空翱翔,竟随着苏轼来回晃动的手臂游来游去。

这一幕,早被站在不远处的王方老师尽收眼底。

王方早闻苏轼诗名,见苏轼聪明好学,性格开朗大气,万千喜爱荡漾在他心头。

苏轼见老师过来,喜上眉梢,二人追溯这些鱼究竟来自何处。鱼身上的颜色,有的黑白相间,有的通体透白,有的则五彩斑斓,一会儿游向东,一会儿游向西,令人眼花缭乱。

苏轼建议道:“美景当有美名。”

王方老师问道:“美名从何而来?”

“广征!对诗聚会,高手在民间。”

“中、中、中!”

王方的神态恰如与苏轼年岁相仿的青春少年,全然没有长辈和进士的矜持与稳重。

王方从不相信“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但学堂里未见大户人家把女儿送去读书,他只能在瑞草桥的家中教授女儿习诗、画画。

他的女儿名叫王弗,幼承庭训,颇通诗书,年方十五,与小堂妹王闰之形影不离。

她们得知父亲正在为中岩寺下的绿潭征集名字,就跟父亲开起玩笑来:“父亲,堂堂青神县进士,难道想不出一个让人欲拒不能之潭名?”

王方说道:“民间卧虎藏龙!”

“那你是虎还是龙?”

“我不属虎,也未属龙,我意欲发现虎龙!”

王弗觉得父亲话中有话,遂转身离开。

那一日,王方老师邀请了青神县的文人学士来绿潭前投笔竞题。苏轼看到觉悟大师也来了。诸多秀才的题名,不是太雅就是太俗。

家定国见潭中的鱼儿忽前忽后,忽左忽右,一副信马由缰之态,遂脱口而出“鱼搅池”三字。

家安国见鱼儿不受周遭环境影响,一副我行我素之状,遂写下“鱼掀池”三字。

恰好此时,一阵风吹过潭面,这群鱼向着一个方向游去,浪花随之掀起,家勤国笑着说出了“鱼追池”三字。

白净而斯文的苏辙站在哥哥苏轼身边,不说一句话。

王方老师探询而期待的目光朝苏轼看过去,苏轼缓缓展出他的题名:唤鱼池。

众人拍手称好,一致叫绝。

苏轼正得意时,王弗让幼小堂妹王闰之从家中送了题名过来,红纸呈上展开,跃然而出“唤鱼池”三字,众人更为惊叹:“不谋而合,韵成双璧。”此二位一男一女,年龄相当,才貌相当!

好事者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真乃天合之美!恭喜、恭喜。”

之后,苏轼的“唤鱼池”三字被临摹下来,刻在池边的赤壁上,径可三丈,秀美峻拔。

不几日,王方老师的寿辰来到,苏轼与同窗到瑞草桥老师的家中去祝寿,席中劝酒又敬酒,竟醉倒在老师家中,睡至半夜才知道同窗都已回去,他执意要离去,却见老师端来一盆热水,手拿一块方巾站在旁边。

第二日清晨,当苏轼睁开双眼,再次看到老师站在跟前。正想询问什么,门帘后方晃过一个娇小的身影,不待看清容颜,倩影已风样消失,苏轼的心一阵狂跳。

接下来的二日均平静,但第三日,苏轼竟在自己家中看见了觉悟大师。觉悟大师是上门提亲来的,女方正是王方老师家的幼女王弗。

弟弟子由悄悄将此情告诉苏轼,因为子由不多言不多语,跟在父母身后,自然就听到了。

这是真的吗?

一丛一簇的飞来凤、“珍禽”桐花凤,一个地上长,一个天上飞,苏家的祥瑞,跟这个叫王弗的女子有关吗?

男女结成百年之好,须按照《礼法·昏义》所述的“六礼”程序。觉悟大师上门通聘,王方全家同意,即行“纳采”之礼;然后“问名”,问清女方生辰八字,苏轼母亲就去求神问卜;苏轼王弗二人八字准合,便行“纳吉”之礼。

接下来是“纳征”,程氏请求将“纳征”和“请期”放在一起,因为她见觉悟大师已经往返数次,劳累自是不说,其心诚意笃之态,她全看在眼里。

后是“迎亲”。

苏、王两家在当地均不算富有,但也绝非清贫之家,“六礼”办得并非十分繁杂,每礼之间相隔的时间也不太长。

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十九岁的苏轼和十六岁的王弗在四川眉州举行了一场毫不张扬的婚礼。

而在前一年的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苏家却发生了一次不幸。

嫁给程氏娘家兄弟程浚之子程正辅的苏洵幼女八娘,得不到公婆及丈夫的喜爱,平日里常被恶语相向。婚后一年,八娘生下一子,不幸染病,程家对此不闻不问,更不求医问药。苏洵将其接回调养,程家又以其“不归觐”为由,强行将嗷嗷待哺的幼子从她怀中夺去!八娘病情加重而亡,距她生下孩子的时间仅一月有余。

苏洵心中极度不平,作了一首《自尤诗》哀悼其女(可惜此诗后失传),随后又作《族谱亭记》,痛言其乡风俗败坏,虽未指名道姓,但人人均知,苏洵痛骂的人正是眉山豪绅程浚!

苏洵宣布与程家从此断绝一切往来,告诫家人子弟须永远记住此禁令。

遭受打击重的无疑是程氏,她不仅痛失爱女,而且断了娘家。骨肉亲情之间居然发生如此绝情的变故,她整天恍恍惚惚。但她把一切埋在心里,咬紧牙关,什么也不说。

苏轼结婚,让刚刚少了一个亲家的苏洵多了一个亲家。

这年七月间,礼部侍郎张方平以户部侍郎出知益州,于十一月到达成都。

张方平,字安道,号乐全居士,颖悟绝伦,天资强记,凡书一阅即能倒背如流,不再读第二遍,人称“天下奇才”。

苏洵带二子来成都求见张方平。

张方平一见苏轼,惊为“天上麒麟”,待以国士。这老少二人成都初见,奠定终生师友之谊,情逾骨肉。

至和二年(1055),苏洵为三子苏辙办了婚事,娶于史氏,新郎新娘年纪都还小,苏辙《寄内诗》所言“与君少年初相识,君年十五我十七”,这样的早婚,与苏洵决定下一年要带二子同赴京城应试有关。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苏东坡作为极受欢迎的历史文化名人,本书基本有助于了解他一生的大致行藏及其诗词、人格魅力。


书籍介绍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本书围绕苏东坡的诗词文章,以其在眉州出生、成长,在凤翔、湖州等地任职,因“乌台诗案”被贬,任礼部尚书,出知杭州等地,晚年被贬,徽宗时北还,常州病逝等关键时刻为线索,描写了苏东坡曲折精彩的一生。同时,司马光、王安石、欧阳修、苏门六学士等因为与苏东坡的命运交集而逐一登场,这些令人瞩目的人物串连起的宋代历史风云在书中得到细密的展现。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7分

  • 人物塑造:4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8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3分

  • 实用性:3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5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8分

  • 沉浸感:4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7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 网站更新速度:6分

  • 使用便利性:5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9分

  • 加载速度:7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6分

  •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内容完整(63+)
  • 章节完整(574+)
  • 引人入胜(60+)
  • 一星好评(624+)
  • pdf(243+)
  • 三星好评(199+)
  • 傻瓜式服务(418+)
  • 图书多(618+)

下载评价

  • 网友 马***偲: ( 2025-01-15 07:31:56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师***怡: ( 2025-01-14 17:50:39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郗***兰: ( 2025-01-09 10:25:19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菱***兰: ( 2025-01-11 16:30:14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潘***丽: ( 2025-01-06 10:57:13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冉***兮: ( 2025-01-11 03:48:22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丁***菱: ( 2025-01-05 05:03:04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寇***音: ( 2024-12-28 22:24:07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濮***彤: ( 2024-12-24 12:38:58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孙***美: ( 2025-01-01 12:07:43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冯***卉: ( 2024-12-30 08:10:54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