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类与中国近代学术系统的重建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知识分类与中国近代学术系统的重建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精美图片
》知识分类与中国近代学术系统的重建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知识分类与中国近代学术系统的重建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301339312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6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292.0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精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20 00:53:42

内容简介:

《知识分类与中国近代学术系统的重建》探讨了近代中国如何参照西学,重新类分学术,从而建立新的系统,奠定今天的学术发展格局。这个过程既推动了中国学术融入世界,也改变了系统逻辑和传统思维。

知识分类是一个切入点,于上透视西方文明如何在“物之序”的层面冲击并改造固有学术,把现代学科看成须在后殖民意义上予以检省的文化冲击的结果;于下把学科概念、学术范畴、科目关系、系统结构、知识形态等分散的关节点,整合成由点到面、由外及内的网络联动体系,深入细部的同时总揽全局。

对知识纲目、系统结构、学术理念变化与重组的研究,展现了单一学科史难以传达的学术路径和知识全景图的改易,有助于深入把握近代学术乃至中国社会的转型与再造,有利于重新检省国人对西学的理解与接受,推动今后的学术发展与文明对话——既包括中西文化的平等交流、古代传统与近代发明的现代传统之间的沟通,也包括各学科的横向贯通与良性互动。


书籍目录:

导 论 为什么是分类

一 福柯的寓言

二 交叠的“知识型”

三 分类即文明

四 跨文化与跨学科的必要

五 文化和社会理论的介入

六 研究简说

章 西学门类的认知次序与接受语境

节 半坛陈酒:天文算学的接受基础

一 中西争历的故实

二 会通中西的清初天文学

三 硕果犹存的算学基底

四 传统数学的退场之思

第二节 “格致”之惑:物理与化学的接收分歧

一 定名定性与路径依赖

二 “物理”范畴的凌乱

三 成为典范的“化学”译介

四 格致异同辨背后的中西学术观

第三节 险夷之间:政法泛滥的缘由

一 政法新术与宰相旧学

二 中西合力与西风东移

三 政法新学与政书旧目

四 本无与旧有的矛盾

第四节 一池萍碎:实学的兴起及其后效

一 农学的故闻与新知

二 农事成学对四民社会的考验

三 兵学和商学的独立

四 工学对士学的冲击

第五节 舍道求器:当西教遇上“磐石”

一 早进入中国的西教

二 以科学传教与道器分离

三 合儒辟佛与舍道求器

四 清末对教义的有意规避

第六节 文化交流的主动与被动

一 不求全体的实际选择

二 学科版块的非均衡发展

三 “发现中国”的反向传教

四 西方汉学的隆兴

第二章 科举与学堂:教育改制背后的社会转型

节 制外西学:洋务学堂的教学实践

一 三条辅助路线的梳理

二 增设天文算学馆的争议

三 洋务学堂的教学方式

四 洋务教育的实绩与影响

第二节 科举改革方案里的中西配比

一 漫长的算学立科过程

二 西学融入科举的方式

三 中西分立的科考思路

四 融通中西的不同议案

第三节 国运转移与科举危机

一 庚子突变与新政新方

二 从递减到取代的转折

三 科举制度的社会功效

四 社会危机与科举危局

第四节 普及教育与现代社会理念

一 拖垮科举的过份在意

二 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

三 国民理念与教育普及

四 普及教育的国家背景

第五节 专业教育和现代社会生产与再生产

一 对传统官员知识结构的质疑

二 分门肄习的教育思想和实践

三 现代社会的专业化知识生产

四 教育生产与社会结构再生产

第六节 新学科构架与中学的边缘化

一 中日教育理念的分歧

二 中日学科设置的差异

三 经学的文化与社会功能

四 学科框架里的西体中用

第三章 整合西学知识地图的努力

节 明末清初的中式译书分类

一 中式日用的大小之辨

二 传统思路的理器之分

三 颠倒的“节取”与改写的传统

第二节 清末西书类目的二次选择

一 甲午前的译介积累与整体追求

二 译书清单的新式概括

三 西人综述里的门类介绍

四 甲午前后的分类变化

第三节 西政类目的传统借鉴及其改造

一 新政学与新士学的建构

二 史学与吏学的收与放

三 新旧杂糅的类书类目

四 科举改制与框架调整

第四节 西学全体的中式求索

一 西学类目的座次讲究

二 西艺子目的先后厘定

三 西学类书的目录学追求

四 中学引导与西学地图

第五节 图书馆里的西进运动

一 图书馆学现代标准存疑

二 普及与研学的分歧

三 西式的图书分类方案

四 中西调和努力的失败

第四章 传统的发明:中学分类再归纳

节 “有用”中学的节取与归并

一 科举科目资源的挖掘

二 “求约”中学的提议与方案

三 书院课目改革及其失败

四 “存古”之所恤

第二节 儒门分科的追寻与意义

一 义理、考据、辞章的发言语境

二 孔门四科说的偏执

三 发掘儒学分科的意义

四 民国的国学“正统”之争

第三节 “六艺”类学平议

一 章太炎的大小六艺说

二 马一浮六艺论的新意

三 “六艺”的发展流变

四 经学中心到哲学中心的转移

第四节 “四部”分类何以成为问题

一 绕不开的“四部”

二 “四部”与传统学术的关系

三 图书分类和学术分类的困扰

四 学术分科的争议与异议

第五节 被淡忘的类书分类及其知识形态

一 古今地位的悬殊

二 类书的分类研究

三 类书反映的知识形态差异

四 现代与前现代知识的差异

第五章 范畴重组:中外古今之间的“艺术”

节 “艺术”语源及其使用语境

一 驳杂多变的艺术子目

二 “藝”与“?g”的渊源

三 “蓺?g”合称及其所指

第二节 雅俗之辨与学术定位

一 《四库全书》体系里的“艺术”

二 雅俗之辨与内外之别

三 联动的学术网络系统

第三节 源流正变与艺术定性

一 《四库》艺术子类的流变

二 宽窄艺术的分水岭

三 经义系统的中间概念

第四节 中西艺术范畴的叠加

一 近代语源追溯的不足

二 “艺术”与“美术”的交杂

三 范畴的并置与叠加

第五节 艺术功能的离析与对接

一 新名词与旧功能

二 变迁论和分层说的意义

三 新眼光背后的旧旨趣

第六节 中西艺术理念的混杂

一 以美为术的新定位

二 对西方艺术传统的截取

三 新艺术的旧因缘

四 “艺术”与“美术”的分离

第六章 重塑传统:类分文学与界别学术

节 日译名词与文学新类

一 译名之惑

二 严译何以不敌日译

三 “文学”的切割与混同

四 宽窄文学及其古今异路

第二节 文章分类与散文的现代转型

一 散文研究的古今罅隙

二 “文学之文”与“应用之文”

三 游移的标准与矛盾的主张

四 文章分类与文类排序

第三节 文章分类与文学再定位

一 从正宗到阙如的文章命运

二 古代应用文的丰富与精致

三 日用文章文学性的流失

四 文拒载道与文学的边缘化

第四节 从诗歌源流看系统改造

一 《诗经》的近代文学改造

二 诗史对接的艰难

三 诗、赋对楚辞的争夺

四 谁的文学谁的古代

第五节 类目升降与重开格局

一 文类升降及其历史改塑

二 瓠落的西式文类

三 文类发展的基本叙事结构

四 “四部”格局的改易

第六节 厘定学术及其水土流失

一 研究与创作的分离

二 考据独大及其对感性的驱逐

三 实践的歧路与异路

四 理论之惑与语言缺失

第七章 “整理国故”:国学重组与系统切换

节 中国文艺如何复兴

一 “整理国故”与“文艺复兴”

二 晚清国粹派的“古学复兴”

三 “新学”反动与“国粹”新意

四 国学新变的形式探索

第二节 “科学方法”与“系统整理”

一 民国学术的承与变

二 胡适的“科学”转换

三 国故整理方案中的“系统”

四 “整理”与“系统”的胶著

第三节 众学皆史的学术构架

一 对中学系统的不同判定

二 众学皆史的“中国文化史”构架

三 史外无学的史学悖论

四 新史学建设的分歧

第四节 专科建设与国学故去

一 科学分工与国学分家

二 胡适的“国学”与“国故”

三 “国故学”与“国学”的纠结

四 不同的国学类分方式

第五节 截断众流与继往开来:国学定位的今与古

一 “中国学术”的反驳

二 国学的古代与现代之争

三 “国故”与“国故学”的价值反转

四 国学的异见与反覆

第六节 新知识谱系的中学碎片

一 新知识系统的落成

二 胡适的现代学术追求

三 学术现代化与文化后殖民

四 西学结构里的中国目录学

第八章 他山之石:知识分类的有限性与相对性

节 生物分类里的中西文化思维

一 亚里士多德的西方自然观

二 阴阳五行体系里的动物分类

三 横向贯通的中式求同思维

四 自然观看里的文化特色

五 中国古代生物分类的早熟与连贯

第二节 西方分类学及其发展困境

一 科学分类法与世界知识体系

二 民间知识与专家学术的分离

三 分类学的神学预设

四 渐失边界的类分对象

第三节 科学的哲学拷问

一 科学方法的破产

二 科学假设从何而来

三 范式更新与科学革命

四 科学标准的相对性

第四节 人类学与社会学的分类讨论

一 固定知识与固化成见的两面

二 对原始分类及其思维的开掘

三 驱动知识分类的权力话语

四 社会学领域的知识相对论

第五节 近代学科分类体系的建立

一 科学、学科与大学课程

二 西方近代学科体系的形成

三 中国近代的学科建设历程

四 我国当前的学科设置

第六节 知识、学术、学科的辨析与反思

一 知识分支里的学术与学科

二 前学科时代的知识分类

三 移动的学术边界

四 对学科制度的反思

余 论 平行世界与杂交文化

一 线性发展观与平行世界

二 文化杂交的类型及其陷阱

三 既有格局及其理论的松动

四 全球化的地方型

主要参考书目

后 记


作者介绍:

文韬

----------------------------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先秦两汉文学硕士、中西比较文学博士,2015—2016年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涉及中国思想史、古代文学、近代中西文化交流、艺术理论与观念等领域。已出版译著2部、史料长编1部。在学术核心期刊发表《从“以文存园”到“纸上造园”》《儒家器物观与中国传统艺术造型》《雅俗与正变之间的“艺术”范畴》等论文十余篇。完成国家科研和出版项目3项。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回到年鉴家庭观,也许可将文化转向视为一位杰出艺术史家所称的“祖父定律”的一个例证:“一代学人,出于对父辈和老师观念和感觉的用心良苦的不管不顾,跳回上一代,重拾父辈如此热衷地加以抵制的那些走向——尽管是在新的意义上。”


正是从大革命研究出发,费雷重新思考了传统叙事史与社会科学化史学的特征、政治史在史学研究中的地位及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既然传统叙事史是懒惰的思维方式,而社会科学化又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史学研究的本质,史学有必要重新界定其关注的对象,重新思考与社会的关系。费雷的想法是,史学与社会科学的对话,必须从两者的不同处着眼。既然社会科学强调常数、结构,强调社会文化对人的制约,史学应转而恢复行动者的决策自、能动性及历史情境的开放性。在社会科学假定社会行动者仅仅在表达社会运作、再生产的规则,对其所作所为却一无所知之时,史学研究对象中包含的自由决策、能动性成分尤有学术价值。由于史学“是在”最接近创造的自由的层面上处理人类行动的,它“是隐含在一门有关社会的科学的观念中令人误导的简单化与虚幻的缜密的最好的解毒剂”。因此,史学不仅不应忽视政治,而且必须将之置于中心的位置上。


吸引这些史学家的首先是新兴的象征人类学。在他们脚注里反复出现的名字包括:欧文·戈夫曼、维克多·特纳,尤其是皮埃尔·布迪厄。

研究心态、民间文化与日常生活的史学家,都受惠于布迪厄的“实践理论”。他以更有弹性的“策略”与“惯习”等概念,取代社会“规律”观念,这一做法对法国史学家研究实践产生的影响如此广泛,以至于仅举特定例证都会是误导。


《年鉴》背后的主导理念可扼要总结如下。首先,是以问题导向的分析史学,取代传统的事件叙述。其次,是以人类活动整体的历史,取代以政治为主体的历史。再次,为达成上述两个目标,与其他学科进行合作:与地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语言学、社会人类学等等合作。


勒高夫在1960年发表了一篇著名的论文,讨论"中世纪商人的时间与教会的时间"。在16世纪不信教问题的研究中,吕西安•费弗尔就一个人们常常对自己的准确岁数一无所知、以太阳而不是时钟测量他们日子的时代,讨论了他称之为"流动的"或是"不精确的"时间感。勒高夫提炼了费弗尔不甚精确的概括,讨论了僧侣的时间预设与商人的时间预设之间的差异。


……费弗尔力图解释为何人们没有质疑上帝的存在。他争辩说,在当时他所谓的"概念装备"(outillage mental)下,不信神是不可能出现的。费弗尔带着富有特色的气势,多少借助反证(via negativa)的方法,来处理这个问题。他注意到16世纪缺少的东西的重要性。"无法找到的字眼"( mots qui manquent)包括了诸如"绝对"与"相对"、"抽象"与"具体"、"因果律"、"常规性"及其他许多关键词。"没有它们",他辞章扬厉地追问,"人们的思维如何能有道地哲学的活力、一致和明晰呢?"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这种全面的、系统性的学科制度与学术框架的研究,可以为人文学科提供坚实的基础,也可以为当前的教学调整和教育决策提供学理的支持,有利于我们对现代学术再造和未来文化发展的思考。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4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8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5分

  • 思想传递:3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5分

  • 引人入胜:6分

  • 现实相关:6分

  • 沉浸感:6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5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7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5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6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小说多(460+)
  • 下载速度快(602+)
  • 无水印(321+)
  • 无缺页(569+)
  • 少量广告(76+)
  • 好评多(380+)
  • 超值(565+)

下载评价

  • 网友 焦***山: ( 2024-12-26 10:25:53 )

    不错。。。。。

  • 网友 习***蓉: ( 2025-01-03 02:16:24 )

    品相完美

  • 网友 孙***美: ( 2024-12-28 03:12:05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石***致: ( 2024-12-30 01:25:13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冯***卉: ( 2024-12-29 21:35:55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利***巧: ( 2025-01-04 14:42:15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曹***雯: ( 2025-01-01 05:16:11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汪***豪: ( 2025-01-09 09:47:54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马***偲: ( 2025-01-09 11:09:49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芮***枫: ( 2024-12-30 02:36:27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堵***洁: ( 2025-01-13 22:04:04 )

    好用,支持

  • 网友 印***文: ( 2025-01-02 15:45:06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