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心乐事谁家院(全三册 郑培凯《赏心乐事谁家院》套书,阐释多元文化与审美情趣、历史人物与文化变迁、文化审美与艺术鉴赏)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赏心乐事谁家院(全三册 郑培凯《赏心乐事谁家院》套书,阐释多元文化与审美情趣、历史人物与文化变迁、文化审美与艺术鉴赏)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赏心乐事谁家院(全三册 郑培凯《赏心乐事谁家院》套书,阐释多元文化与审美情趣、历史人物与文化变迁、文化审美与艺术鉴赏)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赏心乐事谁家院(全三册 郑培凯《赏心乐事谁家院》套书,阐释多元文化与审美情趣、历史人物与文化变迁、文化审美与艺术鉴赏)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赏心乐事谁家院(全三册 郑培凯《赏心乐事谁家院》套书,阐释多元文化与审美情趣、历史人物与文化变迁、文化审美与艺术鉴赏)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赏心乐事谁家院(全三册 郑培凯《赏心乐事谁家院》套书,阐释多元文化与审美情趣、历史人物与文化变迁、文化审美与艺术鉴赏)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赏心乐事谁家院(全三册 郑培凯《赏心乐事谁家院》套书,阐释多元文化与审美情趣、历史人物与文化变迁、文化审美与艺术鉴赏)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赏心乐事谁家院(全三册 郑培凯《赏心乐事谁家院》套书,阐释多元文化与审美情趣、历史人物与文化变迁、文化审美与艺术鉴赏)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赏心乐事谁家院(全三册 郑培凯《赏心乐事谁家院》套书,阐释多元文化与审美情趣、历史人物与文化变迁、文化审美与艺术鉴赏) kindle格式电子书
内容简介:
《赏心乐事谁家院》套书,作者郑培凯。该套书全三册,五十余万字,由《书城》杂志、文汇出版社共同出版。其中,《多元文化与审美情趣》,涉及茶道、昆曲、园林与人文风景的文化审美追求;《历史人物与文化变迁》,反思历史人物的具体历史处境,希望藉此探讨文化变迁展现的历史意义转变;《文化审美与艺术鉴赏》则从具体评论学术著作与艺术展览,反映了作者对学术文化及艺术实践的观察与期望。
全书内容涉及历史、茶道、书画、园林、昆曲等等多个领域,其中多篇文字更是首次辑录出版。
本套丛书由郑培凯教授封面题字“赏心乐事谁家院”,特邀张志全担任封面及装帧设计,为精装32开。
套书朴素中蕴含典雅,简洁中凝聚大气,与内容传递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三册书或展开,或并立,均可拼接成一幅完整的山水画。
书籍目录:
一、《赏心乐事谁家院:多元文化与审美情趣》目录
总序 / 郑培凯
古典文人郑培凯 / 李欧梵
1.陆羽与茶道审美
2.古人饮茶要拉花
3.啜英咀华—宋人点茶的视觉审美追求
4.晚明饮茶风尚
5.说茶五题
6.南戏声腔与花部乱弹
7.昆曲青春化与商品化的困境
8.坂东玉三郎和昆曲艺术
9.李商隐诗的朦胧意趣
10.青花瓷联想四题
11.书海放帆
12.“书写斯文”背后的文人审美 / 访问者 顾红梅
13.土耳其乱弹
14.俄罗斯行脚
15.苏州行脚(五题)
16.夏日烟云在苏州
17.常州行脚
关于郑培凯 / 鄢 秀
二、《赏心乐事谁家院:历史人物与文化变迁》目录
总序 / 郑培凯
郑培凯,好人好学问好手笔 / 刘再复
1.孔子骂宰我
2.重读《史记》
3.唐伯虎与《红楼梦》
4.利玛窦与文明对话
5.徐霞客及其家世
6.张岱的冶游与檄文
7.诗酒风流余澹心
8.孟德斯鸠的中国友人
9.世人欲杀郭嵩焘
10.刘光第的故事
11.老虎尾巴
12.优柔寡断的夏济安—读《夏志清夏济安书信集》(卷一)
13.从出版史到文化交流史
14.王元化论学
15.《九州学林》的前世今生
16.文学创作与言论自由
17.在香港教中国文化
18.江湖满地
19.三国人物歇后语
20.汉语拼音
21.奇威果与猕猴桃
22.茉莉花的来历
23.历史方法
文武昆乱不挡的培凯 / 周振鹤
三、《赏心乐事谁家院:文化审美与艺术鉴赏》目录
总序 / 郑培凯
一位才华洋溢的文人学者 /李 孝悌
1.《中国文化导读》前言
2.中国文化的启示
3.文化超现代
4.《中国文化中心讲座丛书》总序
5.《史迹·文献·历史》
6.《依旧悠然见南山》序
7.集体记忆的吊诡——《文化遗产与集体记忆》序
8.《旧学新知集》序
9.《风景旧曾谙:叶嘉莹说诗谈词》序
10.研究金瓶梅(代跋)
11.温故而知新——《近代海外汉学名著丛刊》
12.《出版文化的新世界:香港与上海》序言
13.缅怀巴比伦——读《西亚考古史(1842—1939)》
14.秦俑艺术的震撼
15.宝相庄严——“常万义先生所藏佛教造像展”序
16.“中国花钱:艺术、宗教与民俗”古钱币展览序
17.“叠山理水——苏州园林艺术展”序
18.“造化与心源”展览序
19.明末清初的绘画与中国思想文化——评高居翰的《气势撼人》
20.“东渡奇葩——日本江户时代中国旅日书画家展”前言
21.“乾隆仿古”的精美风韵
22.笔透鸿蒙——“杨善深书画精品展”序
23.翰墨戏曲——关良与中西绘画的融合
24.马得的戏曲人物
25.马得画戏
26.气韵生动袁运生——《袁运生画集》序
27.建构空间的书法——与董阳孜对谈
28.“笔墨潋滟”前言
29“粤港台三地书法展”序
30.艺术的温柔与关怀
31.“山水映像”展览序
32.传神写照——李华的水墨世界
33.新水墨艺术的思考
34.是真名士自风流——“区大为书画篆刻展”缀语
35.江启明的画境
36.司徒乃锺的画
37.“陶瓷下西洋”展览序
38.《茶饮天地宽》导言
39.“巧夺天工: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艺术作品展”序
40.“戏以人传”昆曲系列总序
41.“不小心”成就的大事
42.昆曲超现代——“小兰馨苑”香港城市大学演出序
43.《在纽约看电影:电影与中国文化变迁》自序
44.李安《色·戒》幕后一瞥
45.云霞绚烂李云侠
46.瞻仰妈祖——《妈祖圣迹图》展览序
47.严寒过后的北大荒——评张抗抗著《分界线》
文化的再生——郑培凯谈散文创作 / 访问者 李浩荣
作者介绍:
郑培凯,著名文化学者、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主席,2016年荣获香港政府荣誉勋章。
生于山东青岛,长于台湾。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1970年负笈美国攻读历史,获耶鲁大学历史学博士。在美留学期间,主要钻研晚明以来的文化意识史,并探索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影响。曾任教于纽约州立大学、耶鲁大学、佩斯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1998年在香港城市大学创办中国文化中心。
著有《汤显祖:戏梦人生与文化求索》《汤显祖与晚明文化》《在乎山水之间》《品味的记忆》《雅言与俗语》《茶余酒后金瓶梅》《流觞曲水的感怀》《在纽约看电影:电影与中国文化变迁》《程步奎诗抄》等六十余种。编著及主编《中国历代茶书汇编校注本》《陶瓷下西洋:十二至十五世纪中国外销瓷》《茶饮天地宽:茶文化与茶具的审美境界》《徐霞客游记(导读及译注)》《口传心授与文化传承》《“戏以人传”昆曲系列丛书》《中国文化讲座丛书》《近代海外汉学名著丛刊》《史景迁作品系列》等百余种。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我们讲茶文化,讲到头来,了不起的,在人类历史上开创了茶文化深刻内涵的,就是陆羽先生,因为他写了一部《茶经》。这部《茶经》是在唐代写的,其中特别说到:“茶之为用,味至寒,宜精行俭德之人。”他讲茶的功用,先讲了茶的药用。从古代一直到唐朝,茶作为一个可以解毒的药物,是大家都认识的。可是,再下一步,陆羽提出的东西就很特别,说,宜精行俭德之人,这完全是精神境界的价值判断,给茶赋予了道德意义,这是陆羽提出,并且一直强样,不断讨论茶跟人品的关系,使得茶不再是简单的饮料。现在我们总不会说喝可口可乐,宜道德高尚的人;或者,你现在写一部《可口可乐经》,千年以后的人都听你的话,变成了一个文化传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陆羽创造了历史文化的一个新的脉络。喝茶,本来是喝饮料,或者是喝药,对身体比较好,他却引出了精神境界与品格的考虑。
一般都说,陆羽姓陆,名羽,字鸿渐,其实这并不是父母给他的名字。陆羽、陆鸿渐,大概是他长大以后自己命的名,就跟他自号桑苎翁的情况相似。陆羽是一个弃婴,他的父母是谁,我们不知道,他诞生在湖北竟陵,生下来以后被丢在寺院旁边的水滨,老和尚把他收养了。他应该有他的法名,后来没有真的受戒,跑掉了。他的名字来自《易经》第五十三渐卦,“鸿渐于陆”,说是鸿雁降落在陆地上。然后,他就把陆变成他的姓,羽毛的羽,变成他的名,字鸿渐。你真要问陆羽到底姓甚名谁,我们只好说不知道,只能说他是竟陵人,因为寺庙在湖北竟陵。这个弃儿真的很了不起,从唐朝到现在,一千多年,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审美取向都被他所影响。现在全世界人都喝茶,而且有各种各样的喝法,喝茶被赋予了很多修养与审美的意义,不单单是口感享受,还有另外的丰富文化意义,这都跟陆羽有关。
陆羽说:“茶之为用,味至寒,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形容茶像醍醐,好到这个地步。醍醐是什么东西?现代人都不知道了,但是唐朝人很知道的,这是佛教从印度传来的词。在印度,浴佛的时候在佛头上浇酥油,那就是醍醐。现在写武侠小说的不懂,大谈醍醐灌顶,是说老师父按着年轻人的头顶,像输液一样,把毕生功力灌注过去。其实醍醐灌顶的本意,是用醍醐敬佛。醍醐是用牛乳打出奶油,奶油再打出cream,就是醍醐,精华的东西就是醍醐。陆羽的贡献,就是把原来只有物质性作为饮品的茶,提升到带有宗教联想的玄思领域,像佛教的醍醐与道教的甘露,成为精神境界的导引,给人类提供了一个茶道的开始。茶道的意义就在此。日本人经常讲的茶道,也是从中国学来的,有学问的日本茶道大师都知道。可是一般人,尤其是欧美人士,说到茶道,就说是日本文化的精髓,以为与中国文化无关,真是莫大的误会。日本学习中国茶道,主要是唐宋时期。唐朝就开始学,到宋朝的时候,是非常系统地把整个仪式学过去了。日本学了之后,有一些在地的独特发展,形成日本茶道的特色,可是,万变不离其宗,基本的茶道精神和仪式是陆羽创造的。
陆羽《茶经》很有意思,把种茶、制茶、喝茶、茶具、品茶,都当作学问,写得清清楚楚,有很多规矩是他自己总结创造的。唐朝中叶的时候,喝茶的习惯已经相当普遍,不仅限于西南、华中、江南地区,甚至从中原传到了塞外。陆羽总结了历代喝茶的经验,提升了喝茶的道理,写了这本书。他了不起的,是创造了二十四种茶具,规定了喝茶的仪式,并且赋予其文化与审美的意义,使得饮茶成为一种愉悦的文化修养过程可以提升饮者的精神境界。
自古以来,喝茶大概有三种方式。远古的时候,应该是生煮羹饮,把茶叶摘了,煮成汤,喝茶就跟喝菜汤一个道理。古人发现,茶有药用,有提神的作用,喝了之后,让人比较舒服等等,但是苦涩,所以称之为“荼”,就是一种苦菜。生煮羹饮这个习惯,到了隋唐时代就慢慢消失掉了,但是不代表没有,很多偏远的地方,依然有这个方法。第二种就是制团研末,为了保存摘下来的茶叶,就制成茶饼、茶团,有点像今天的普洱茶的制作法。古代保存的方式,还糊上米膏,或封上蜡。喝的时候,把外层刮掉,研成粉末,然后是煮,或者是调成茶膏,打成茶汤。我们发现,日本茶道的主流,还是所谓的制团研末。他们现在制茶,干脆就研成茶末,称之为抹茶。制团研末之法,大概始于魏晋南北朝时,隋唐大盛,宋朝走到。日本在唐宋时期向中国学习佛法、茶道,抹茶就是这个时候传到日本去的,变成日本茶道的主流。日本茶道传统,继承了宋代的寺院茶道,基本上没有变,沿用至今。第三种饮茶方式是芽叶冲泡,把茶叶从树上摘下来,晾干,杀青,炒青,揉捻,烘干,用开水冲泡,这是我们现代中国人主流的喝茶法。芽叶冲泡法成为主流,而备受文人雅士欣赏的时期很晚,是明朝建立以后的事。
《赏心乐事谁家院:历史人物与文化变迁》试读章节
孔子的弟子有三千人,是个粗泛的说法,包括了一切与他接触过的学生,或是听过教导的人。真要说到跟随孔子学习六艺,传承孔子的学问,发扬孔子学说,可以称为“受业身通”弟子的,只有七十多人。到底是七十几,历代典籍众说纷纭,从来也说不清楚。《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孔子世家》《水经注》《颜氏家训》等书,都说是七十二人。《孟子》《吕氏春秋》《淮南子》《汉书·艺文志序》则泛称作七十人。且不管到底是七十几个弟子,跟随过孔子,亲炙过孔子的耳提面命,《论语》之中倒是有明确记载,有十个出类拔萃的学生,他们是“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论语·先进》)。应该说,这十个人是孔子的大弟子,十大护法,发扬光大老师的思想学说,推展孔子重新构筑的儒家思想体系,有着莫大的功劳。
然而,在我们的心目中,宰我好像是个坏学生,经常挨孔子的骂,像是个不务正业的捣蛋分子,怎么又身列十大弟子之一呢?
我们印象中突出的宰我,是白天睡大觉、不好好用功读书的宰我。《论语·公冶长》是这样记载的:“宰予(宰我的本名)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宰我睡大觉,挨了孔子一阵痛骂,说他是朽木不可雕,又说他是粪土垃圾垒成的土壁,质地粗鄙低劣,根本无法粉刷成光洁墙壁。甚至说,像宰我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批评的呢?表示完全失望,根本不值得批评教导,随他去算了。由宰我睡大觉,孔子发出绝望式的批评,还延伸到对人的观察与信任,说他以前相信人家讲的话,以为言而有信,现在不随便相信了,听了人家的话,还要观察实际的行为,看看是否言行合一。会发生这样的改变,都是因为宰我这混账东西。老人家说得痛心疾首,真生气了。
关于宰我白天睡觉,为什么会使得孔子痛心疾首,大发议论,古代学者有过不少猜测。首先,我们要了解,古代是农业社会,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尤其是在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时代,读书学习也不大可能点灯费蜡开夜车。所以,白天午休睡大觉,会被视为学习怠惰。宰我白天睡大觉,是该骂。但是,让历代儒家学者不断猜测的主要原因是,宰我是登堂入室的大弟子,怎么会怠惰呢?假如他这么不成器,怎么会在《论语》中列为十大弟子之一呢?就算是他偶有失察,前一天夜里失眠,第二天精神不济,睡了个午觉,以仁爱为本、诲人不倦的孔子,怎么会大发脾气,说出如此不留情面的詈骂之词呢?想来想去,这里有花样,不是表面现象那么简单。
南朝的儒学学者皇侃(488—545)就说,有人指出,这是宰我使的一招苦肉计,故意让孔子骂他,以自己作为反面教材,提醒后学的师弟们,千万不要怠惰。皇侃在他的《论语义疏》中,引了慧琳和尚的说法:“宰予见时后学之徒,将有懈废之心生,故假昼寝以发夫子切磋之教,所谓互为影响者也。”还引了另一位儒家学者范宁的话:“夫宰我者,升堂四科之流也,岂不免乎昼寝之咎,以贻朽粪之讥乎?时无师徒共明劝诱之教,故托夫弊迹以为发起也。”这样说来,宰我真是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不惜以自身作饵,引来老师劈头一顿臭骂,使得同学知道应该勤奋向学,天天学习,好好向上。对于宰我故意扮演反面教材的解释,邢昺的《论语注疏》说:“宰我处四科,而孔子深责者,托之以设教,卑宰我,非实惰学之人也。”戴望的《论语戴氏注》也说:“宰我伤道不行,故假昼寝以自晦其明。”都认为宰我昼寝是假,是故意制造一个事端,好让孔子教训一番,提醒其他的后生小子,好像宰我为了推行夫子之道,不惜在众人眼中成为唾骂的箭靶。
古代学者宅心忠厚,总觉得宰我是十大弟子之一,是孔子的好学生,即使是白天打瞌睡,也不至于受到孔子的深责,其中必有暗藏的道理,所以也就绞尽脑汁,为宰我昼寝找个类似“舍身饲虎”的理由。不过,我们也要记得,宰我昼寝是事实,孔子也不是老虎。孔子骂宰我,看来也不只是骂他昼寝,而是另有深意,指责的是宰我的言行不一,平常能说会道,口舌便捷,在言语思辨方面出类拔萃,但是,在德行方面还需要加紧努力。这也是为什么孔子会抓着一个昼寝不放,从午休问题一直讲到“听其言而观其行”,给了宰我一个极其严厉的教训。明末的张岱是个会读书的人,他的《四书遇》就看到这一点,知道孔子是借题发挥,藉着批评昼寝来指责宰我性格中的缺陷:“此儆宰我耳。不要说春秋世界,俱是言行不相顾者,如此,则以宰我一人,波及一世矣。且语各有自,需要得其言下之旨。”他还说:“昼寝罪小,遭此痛责,此是宰我自取之也。若是颜子昼寝,蔬水曲肱,爰契斯语矣。”要是德行昭著的颜渊也昼寝,那就是因为天天吃些清汤寡水的蔬菜,情况应该会有所不同。
近代学者或许是比较能够慎思明辨,对孔子十大弟子的崇敬有所减弱,都认为宰我昼寝就是怠惰,而且相信孔子是借题发挥,指东打西,打蛇就打七寸上,痛骂的不是白天睡觉,而是宰我的言行不一。康有为《论语注》说:“宰予能言,而行不逮,故孔子自言,于予之事而改观人之法,所以深警群弟子之谨言敏行也。昼寝小过,而圣人深责如此,可见圣门教规之严。《易》贵自强不息,盖昏沉为神明之大害,故圣人尤以垂戒也。”李泽厚在《论语新读》中,完全同意康有为的讲法,而且特别做了大段征引,并由此引申,说明为什么孔子痛骂宰我之后,还能继续宽容地教导他,使他成为十大弟子之一:“看来,宰我是个聪明而不够勤奋、有才华而不重修养的学生,多次受到孔子的严厉责备。但孔子不但宽容收留他,而且还盛赞过他。不拘一格识人才,才可能是导师或领袖。”李泽厚更进一步发挥,藉着宰予昼寝挨骂,说到儒家强调勤奋,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带来极大的正面影响:“儒学一贯强调勤奋,坚决反对懒惰,《论语》中还屡有对‘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等等的斥责,直到康有为仍把‘禁懒惰’作为‘大同世界’‘四大禁’之一。对生活、人生采取积极、进取、奋斗不息的精神,已成为某种深层的文化心理结构,这正是使中华民族饱经困苦而能长期生存的重要原因,也是千万华侨在各地艰难创业、获有成就的文化因素,尽管他们并不一定意识到儒学或孔子。”
《赏心乐事谁家院:文化审美与艺术鉴赏》试读章节
人类之有别于其他物种,自夸为万物之灵,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人类能够藉助文化工具与载体,一代又一代传承人生经验与发明创造,累积聪明才智,让后人可以吸取精华,创造更先进、更美好的文明。文明累积,靠的是群策群力,承先启后,是尊重前人的努力,期盼后人的承担。
古今中外的有识之士,都特别重视文明的承继与传衍,在创造文明真善美的过程中,表现得十分谦逊。牛顿有句名言,是大家时常征引的:“假如我比别人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If I have been able to see further, it was only because I stood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类似的话语,在十二世纪就有索尔兹伯里的约翰(John of Salisbury),说过:“我们就像是巨人肩膀上的侏儒,所以我们可以看得更多更远,并不是因为我们视觉敏锐,或是天生异禀;只因为他们巨大的身躯抬高了我们。”更早一些,有唐朝的韩愈,在《与于襄阳书》中说:“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莫不有先达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士之能垂休光、照后世者,亦莫不有后进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后焉。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明确指出,任何伟大光辉而能传世不朽的成就,都靠的是文明得以传承,通过世世代代的集体记忆,才得以彰显。这种对历代集体创造与记忆的推崇,到了宋代新儒家的心中,就扩大成为超越真理的追求,推展了人类生存的目的,出现“民胞物与”的伟大胸怀,凝聚在张载的四句名言之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文明的传承需要载体。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来看,过去重要的文明载体是语言文字,重视的是文献记载。这也是为什么孔子会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过去对文明历程的认识,对知识的传递,对真理的探求,对学术的发展,基本上靠的是前人的文献著作。我们所说的集体记忆,在过去主要是仰仗文字载体,通过前人话语的记述与复诵,让后人形成文化与世界观的共识。然而,单单通过文字载体,文明的传承会出现选择性的偏差(且不说战乱兵燹、焚书坑儒造成的文献丢失与扭曲),这也使孔子感叹“文献不足征”。更因为上层精英掌握文字书写的能力,依靠文献的集体记忆也会倾向于上层精英的共识,出现阶级性的文化倾斜。
我在《口传心授与文化传承》(2006)书中提出,文化传承的载体有三类:一、 以文字为载体的文献;二、 以文物古迹为载体的实物遗存;三、 以口传心授为载体的非实物文化艺术传承。只有扩大眼界,拓展学术认知领域,包含了这三类不同文化载体,我们才能趋近历史文化的真实面貌,深刻了解集体记忆的多重面向。从这个意义而言,文物古迹的保存与研究,是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方法与手段,也是人类作为“万物之灵”的证据。二十世纪考古学的成就以及文物艺术的研究,使我们清楚理解,我们对人类生活的具体经历知道得不足,过去的历史叙述与集体记忆都存在相当的偏差。
然而,现代社会过度强调进步与发展,以经济为主轴,打着“发展是硬道理”的旗帜,经常以掠夺与破坏文物古迹的方式,兴盖污染环境的工厂、建设高楼大厦的屋邨,有意识地铲除前人留下的古迹,泯灭理解文明发展的实物证据,是可忍孰不可忍?人类的集体记忆,是模糊暧昧而且十分吊诡的文化现象,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东飘西荡的游魂。没有历史文献为基础,没有文物古迹作为砥柱,集体记忆只能随波逐流,不知所之。因此,研究文物古迹的保存,探讨历史文化与城乡发展的冲突与平衡,不仅是学术的创新领域,也是人类生存意义的自我反省。通过文物古迹作为文化载体,研究文化遗产与集体记忆的关系,不仅涉及经济发展、政府政策、文化旅游、民众参与等等具体的社会政治运作,更重要的是,如何提升现代民众对历史文化的重视、对人文精神的关怀、对生活环境的爱惜、对人类处境的展望。因此,学者们或有不同的意见,但集思广益,终能提供仔细调查研究的资料与成果,贡献一些深思熟虑的看法,应当有助于学术研究与文化关怀的深化。文化遗产与集体记忆这个领域,是学术研究的新天地,还有待大家去发掘与拓展。作为序言的结语,让我再引一段牛顿的话,与大家共勉:“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我,但我自己觉得,不过就像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不时发现一块更光滑的卵石或更美丽的贝壳,却没注意浩瀚真理的海洋,就在我眼前,有待发现。”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假如人类生命的意义与历史文化有关,到底怎么个有关法?郑培凯《赏心乐事谁家院》套书,阐释多元文化与审美情趣、历史人物与文化变迁、文化审美与艺术鉴赏。
媒体评论
培凯的文字如此精炼,几乎是字字珠玑,他的文体是现代的,但每一篇都洋溢着古典的情操,从《史记》到茶道,从戏曲到饮食,他样样精通;培凯也是一位现代诗人,在诗中流露的是一股现代知识分子的情操,感时忧国,偶尔也自我调侃;他的亲笔书写,代表的是一种“文如其人”的古风。
——李欧梵
郑培凯的散文,不仅有物,而且有趣。有理趣,有情趣,有史趣,有论趣,有古趣,有今趣。知识性可比周作人,但不像周作人那样爱抄书,所有的史实、知识、人物都融入他的清雅澄明的文字。他的散文经纬度,恐怕是中国当代散文家首屈一指。
——刘再复
这套书主要是谈论的茶、戏曲、瓷器、书法等传统文化和孔子、司马迁、利玛窦、郭嵩焘、王元化等古今人物,涉猎广泛,既显示中国传统人文及物质文化丰富的一面,也揭示传统文化的精湛和深邃。
——戴燕
前言
总 序
□郑培凯
一
早听说顾炎武(1613-1682)写《日知录》,是在初中一年级的时候,知道他是大学问家,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明末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后来还知道他写过《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以及一些音韵训诂的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以经世博学开创了清代朴学的实证风气。这些知识都是听一位长辈介绍的,还说顾炎武有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显示读书人的风骨与抱负。顾炎武著作等身,都与经世济民有关,是年轻人学习的榜样。听长辈谆谆教导,说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很是激昂慷慨,作为后生小子,虽然心向往之,想看看《日知录》,却慑于顾炎武学问太大,没敢到图书馆去借阅。
到了高中,读书渐多,才知道那副掷地有声的对联不是顾炎武作的,是他的本家前辈明末东林书院顾宪成(1550-1612)所撰,也由此憬悟,耳食的知识不太可靠,必须眼见为实。于是,到图书馆去借了几册《日知录》,还记得是老商务印书馆的“万有文库”本,每一册都薄薄的,比手掌略大一点,总共大概有十几二十来册。翻开《日知录》,发现这是部记录读书之后考证与随感的学术札记,经史子集无所不包,林林总总,博大精深。《日知录》的《目录题辞》说,“愚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有改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日知录》,说:“炎武学有本原,博赡而能通贯,每一事必详其始末,参以证佐而后笔之于书。故引据浩繁,而牴牾者少。”顾炎武的读书法给我很深刻的印象,就是要博读群书,读书必须“心到手到”,若有心得就写成札记。札记是“为己之学”,不急着发表,以后遇上新材料,也不可“臆必固我”,要能随时修正不太妥善的论点。
顾炎武形容他写《日知录》是“采铜于山”,像矿工一样,在群书的山峦之中开矿,以辛劳的汗水,披沙拣金,孜孜矻矻饱览群籍,日日夜夜爬梳书牍,获取有用的宝贵知识。他读书问学的方法对我影响很大,觉得做学问写文章,先要多读书,其次要读得透彻,再来要有自己独到的心得,不可“天下文章一大抄”,假充学问家。写文章要有内容,而且是温故知新确有自身体会的内容,不能像《孟子》描绘的齐人,每天到坟上去乞食,餍足了酒食,回家还要“骄其妻妾”,当一个恬不知耻的学术乞丐。然而,学海无涯,就如庄子所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怎么办呢?
据说顾炎武曾有名言“一事不知,儒者之耻”,反映了他好学的精神,然而他并不是漫无目的去求知,像书蠹虫那样死啃书籍,贪多嚼不烂。他曾写过一篇《广师》,指出自己学问有不及友朋之处,需要与益友切磋砥砺,以增长见闻:“学究天人,确乎不拔,吾不如王寅旭;读书为己,探赜洞微,吾不如杨雪臣;独精三礼,卓然经师,吾不如张稷若;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青主;坚苦力学,无师而成,吾不如李中孚;险阻备尝,与时屈伸,吾不如路安卿;博闻强记,群书之府,吾不如吴志伊;文章尔雅,宅心和厚,吾不如朱锡鬯;好学不倦,笃于朋友,吾不如王山史;精心六书,信而好古,吾不如张力臣。”也就是说,以一人之力,不可能穷尽天下之学问,何况《礼记·学记》早就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每个人的性向与兴趣都有独特之处,顺应自己的个性,追求适合自己的学问,就能在不同的知识领域有长足的发展,超越群伦,有所建树。
读书求学的过程中,能够遇到良师益友,“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实在是人生之大幸。我高中决定报考文科,进大学研习文学,是因为我在青年成长阶段结交了一批爱好文学的朋友,接触到文学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触动了我青春的稚嫩心灵,日积月累,终于决定以写作为终身职志。或许这只是文艺青年涉世未深,不懂世事艰难的冲动,遭到父亲的强烈反对,警告我诗人历来半生蹉跎,一事无成,还是攻读理工是实际的谋生之道。我天生个性倔强,又值青年叛逆的成长阶段,执意要研读西洋文学,与父亲约法三章:考不上台大文学院,就不读大学,自谋生路当工人去;上大学不用家中一文钱,自筹学费;我的人生自己规划,不需要父亲为我操劳。回想起来,年轻时候的叛逆顶撞确实任性,一定伤了父亲的权威与尊严,违背了传统“孝者顺也”的标准,而没被赶出家门,倒显示了父母的睿智与爱心。一方面是他们宽容大度,另方面也反映了时代变化影响了他们的思想观念,可以勉强接受儿女自主的决定,不再认为那是大逆不道的忤逆行为。准备高考的高三时期,我有幸得遇两位名师,国文老师祝茂如先生与英文老师周复先生,两位老师都认为我在语文方面有特殊天赋,指点我阅读中外名著,鼓励我创作诗文,为我奠下了坚实的文史基础,让我进入台大外文系之后游刃有余,除了旁听叶嘉莹老师的古典诗词,还同时兼修了历史系的课程,拓展了我的视野与兴趣。
回顾我在大学四年的求学经历,主要是广泛阅读一切领域的知识,和志趣相投的同学读书论学。对本科的无聊课程,能逃课就逃课,到处旁听各个院系的课程,除了医学院、工学院及商学院没去过,其他如理学院、法学院、农学院大概都有过我的踪影。大多数是听了一堂就再也不去,却也有持续一整个学期的,如森林环境、造园学、酒类酿造等课程。研读中外文学、哲学、史学之外,还担任两种校刊的文艺编辑,参与当时在台湾风起云涌的现代诗运动。创作现代诗,使我特别关注从古典诗词到现代白话诗的文字转型,执迷于中国文字的结体与意涵,对每一个字含意的来龙去脉与可能衍生的现代语意,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始终不喜欢传统的文字训诂与音韵学,感到枯燥无味,缺乏学问新知所能提供的无限惊喜,觉得那是一种对传统骸骨的迷恋,无助于勃发现代文化的生机,但是,我毕竟还是相信传统朴学关键的一个道理:读书必先认字。或许从小对顾炎武的崇敬,一直在潜意识中引导我的思维,使我在追求现代性文化的过程中,从来不曾加入一些思想激进的同学行列,大言不惭,随意套用黑格尔的话语,声言已经扬弃了中国传统文化。
真正下决心研究学问,走上学术的道路,是在大学摸索了三年之后的事。这过程也是追寻自己兴趣的历程,可说经过了“转益多师”的磨砺,像古代学佛的僧人,走访名山大川,希望能够遇到点传开悟的禅师。在外文系对我多所启发的有朱立民、余光中、王文兴,指导我研读美国文学、英诗与二十世纪英美小说。我也曾研习当时流行的“新批评”理论与实践,探究文本的结构与意象象征,多少有点像搬弄概念游戏,令我质疑文学研究的意义,而决定改变专业,以历史文化研究为追索的方向。在中文系听过《诗经》《尚书》,对我影响的却是叶嘉莹老师,或许是因为古典诗词完全符合我的脾性,但更因为叶老师讲课的无穷魅力,让我觉得诗词展现的审美意境,是文化追求的境界。历史系的课程终开启了我学术研究的方向,得要感谢李济与许倬云两位老师,让我对考古人类学发生了兴趣,也对历史研究要结合文献与出土文物的二重研究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书籍介绍
《赏心乐事谁家院》套书,作者郑培凯。该套书全三册,五十余万字,由《书城》杂志出品,文汇出版社出版。其中,《多元文化与审美情趣》,涉及茶道、昆曲、园林与人文风景的文化审美追求;《历史人物与文化变迁》,反思历史人物的具体历史处境,希望藉此探讨文化变迁展现的历史意义转变;《文 化审美与艺术鉴赏》则从具体评论学术著作 与艺术展览,反映了作者对学术文化及艺术实践的观察与期望。
全书内容涉及历史、茶道、书画、园林、昆曲等等多个领域,其中多篇文字更是首次辑录出版。
本套丛书由郑培凯教授封面题字“赏心乐事谁家院”,特邀张志全担任封面及装帧设计,为精装32开。
套书朴素中蕴含典雅,简洁中凝聚大气,与内容传递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三册书或展开,或并立,均可拼接成一幅完整的山水画。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6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网站更新速度:9分
使用便利性:3分
书籍清晰度:3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是否包含广告:4分
加载速度:5分
安全性:7分
稳定性:9分
搜索功能:3分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快捷(217+)
- 体验差(368+)
- 无缺页(244+)
- 简单(185+)
- 还行吧(422+)
- 可以购买(140+)
- 下载速度快(372+)
下载评价
- 网友 辛***玮: ( 2024-12-21 01:17:48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晏***媛: ( 2025-01-04 04:35:45 )
够人性化!
- 网友 石***致: ( 2024-12-31 23:26:56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曾***文: ( 2024-12-29 13:03:02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蓬***之: ( 2024-12-21 15:43:28 )
好棒good
- 网友 谭***然: ( 2024-12-21 16:24:11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习***蓉: ( 2024-12-29 01:05:14 )
品相完美
- 网友 曹***雯: ( 2025-01-08 07:33:24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曾***玉: ( 2024-12-29 03:28:40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濮***彤: ( 2024-12-30 10:15:32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益***琴: ( 2025-01-18 20:07:54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家***丝: ( 2024-12-25 08:09:17 )
好6666666
- 网友 相***儿: ( 2025-01-09 23:33:47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汪***豪: ( 2024-12-28 02:40:24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权***波: ( 2025-01-12 06:45:34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通***蕊: ( 2025-01-06 01:30:58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喜欢"赏心乐事谁家院(全三册 郑培凯《赏心乐事谁家院》套书,阐释多元文化与审美情趣、历史人物与文化变迁、文化审美与艺术鉴赏)"的人也看了
- 凌腔雁调 作家出版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中小企业财务制度表单大全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网络舆情热点事件案例汇编 (2007—2011年)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材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丛书(专科起点升本科)医学综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统计相关知识(2023版) 中级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资料员通用与基础知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新华书店正版图书书籍】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便利店的店铺运营战略/便利店商业战略丛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恐龙王国(我的第一本科谱游戏书,棋子书系列03)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高明的心理助人者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2013年全国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临考冲刺9套题——建设工程合同管理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3分
人物塑造:4分
主题深度:4分
文字风格:9分
语言运用:4分
文笔流畅:4分
思想传递:8分
知识深度:6分
知识广度:7分
实用性:8分
章节划分:5分
结构布局:6分
新颖与独特:6分
情感共鸣:6分
引人入胜:5分
现实相关:6分
沉浸感:3分
事实准确性:5分
文化贡献: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