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碳中和:中国未来转型路径与产业机遇(系统阐述中国碳中和实现路径,全面把握低碳转型下的产业新机遇)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迈向碳中和:中国未来转型路径与产业机遇(系统阐述中国碳中和实现路径,全面把握低碳转型下的产业新机遇)精美图片
》迈向碳中和:中国未来转型路径与产业机遇(系统阐述中国碳中和实现路径,全面把握低碳转型下的产业新机遇)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迈向碳中和:中国未来转型路径与产业机遇(系统阐述中国碳中和实现路径,全面把握低碳转型下的产业新机遇)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308224185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5
  • 页数:256
  • 价格:51.3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20 00:58:56

寄语:

绿色转型、能源变革、深度脱碳、全面碳中和,一部政府机关、企业机构和社会公众,不可错过的碳中和科普读物


内容简介:

碳中和是我国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目标,事关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模式和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调整,既是一场系统性的革命,也是一次长达几十年的机会。

本书立足于全球低碳化转型背景,在介绍了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碳排放情况和减排路径的基础上,不仅就中国的情况提出了中国特色减排之路的策略建议,还从行业的视角出发,重点分析了能源(电力)、工业、交通、建筑、农业、信息产业等领域的排放现状及特点,提出了各领域的绿色转型升级之路,旨在帮助政府机关人员、企业管理者、行业从业者、投资者以及泛财经大众读者等群体了解中国未来40年的新约束与新机遇。


书籍目录:

第1章 缘起篇:

双碳革命 

能源革命 002

黑金诅咒 007

小变化,大影响 011

气候账单 014

碳排放的夹缝 017

人类命运共同体 022

 

第2章 全球篇:

气候治理

全球碳排放格局 030

国际气候谈判进程 037

全球气候治理基本格局 047

 

第3章 国际篇:

气候竞赛

欧盟:不做“大哥”好多年 057

美国:向左还是向右,这是个问题 067

印度:赶鸭子上架 077

俄罗斯:门外汉的小心思 085

日本:野心勃勃 093

德国:深谋远虑还是匹夫之勇? 099

英国:没落贵族的责任与骄傲 107

 

第4章 中国篇:

2030 年前碳达峰,2060 年前碳中和 

大国雄心 116

时间维度 128

区域维度 135

碳中和“棋局” 143

 

第5章 产业篇:

抓铁有痕·踏石留印 

关键先生:能源 168

低碳时代钥匙:零碳电力 172

优化的基石:重工业 176

碳搬运工:交通 185

绿色建筑:神经系统 189

农业:春风又绿江南岸 195

信息数字行业:白云深处 203

 

第6章 未来篇:

碳中和时代 

碳中和着陆 212

碳中和新格局 219

 

第7章 建议篇:

碳中和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国家的机遇 228

地区的对策 241

企业的挑战 244

个人的选择 251

后记 255


作者介绍:

肖忠湘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博士

主持、参与多个省、市碳达峰碳中和方案,参与多个省、市的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为多个地方政府和国企提供节能降碳培训、咨询等服务。 

 

王敏娜

杭州超腾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复旦大学EMBA,浙商女杰、浙商新领军者等荣誉称号获得者。从事低碳行业16年,国内气候经济先驱,带领团队深耕政府和企业碳数据及信息服务,开发减排量项目数百个。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能源革命

      人类自诞生以来,就开始了一场生生不息的伟大征程。在这一征程中,能源的使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明之初,人类偶然发现了火,这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一个重大突破。距今约 180 万~ 20 万年的南非直立人、100多万年前的元谋人、50 万年前的北京人,都留下了用火的痕迹。人类对火的使用,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力量来改善生产和生活的次伟大实践。火的使用,使人类摆脱了茹毛饮血的时代,形成了进食熟食的生活方式,扩大了食物的来源和种类。火还能御寒、照明,可以有效地突破气候和地域的限制,拓展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同时,火也提高了人类的生产能力。原始人以用火驱赶、围歼野兽的方式进行狩猎,焚草为肥,刀耕火种。火作为种被人类掌控的能源操控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迅速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终把人类与动物区分开。

      原始的刀耕火种,只能是广种薄收,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原始人发明人工取火以后,掌握了一种强大的自然力,并催生了金属工具的发明运用,人类开始告别石器时代。春秋战国之交,一个东方文明古国——中国开始进入铁器时代,铁器农具与牛耕技术开始被广泛使用。商鞅变法时期,针对秦国地广人稀、劳动力不足的局面,商鞅果断引入了畜力,广泛推广牛耕技术。畜力远比人力强劲,随着农业新动力的加入,耒耜作业被铁犁牛耕所取代,刀耕火种的农业经济开始发生质变。凭借着新式农业动力和运输动力上的优势,秦国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一举获得了碾压东方六国的经济优势,奠定了统一中国的经济基础。中国也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告别奴隶社会,走进了封建社会,中国历史由此掀开新的一页。

      草木能源是人类文明发源的个伟大的动力,人类诞生以来的绝大部分时间都靠草木能源赖以生存,并以此达到了农耕文明的。而从柴薪到煤炭的转型,则花了数千年左右的时间。

      中国是早使用煤炭的国家。成书于春秋末战国初(约公元前 5 世纪)的《山海经·五藏山经》,已有关于煤的记载,书中称煤为石涅。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首次使用煤这一名称。西方的古罗马和希腊也是用煤较早的国家。古罗马大约在 2000 年前已开始用煤加热;公元前约 300 年,希腊学者泰奥弗拉斯托斯写作的《石史》记载有煤的性质和产地。

      真正叩开化石能源大门的国家是英国。大约在 13 世纪,英国在诺丁汉、德比等地已经开始小规模采煤。煤在当时主要是用作家庭燃料,其燃烧时释放的黑烟和怪味让它并不受欢迎。14 世纪,对煤炭黑烟深恶痛绝的英国政府甚至下令禁止在伦敦附近燃烧煤。也是在这一时期,随着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城市的发展、商品货币经济的渗透,英国封建经济发展到极盛,伦敦迎来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城镇化运动,人口在 1500 年至 1600 年之间翻了两番,从 5 万人增加到 20 万人。随着人口的增加,英国对木材的需求也开始增加,木材变得珍贵起来,价格日益走高,柴薪成本在 1500 年至 1592年间增加了一倍以上。由于伦敦城的扩张和人口的迅猛增长,柴薪已经很难满足伦敦的用能需求了。在当时的英国,一个普通的炼铁厂一年就需要消耗 400 英亩的林地,巨大的消耗带来了无止境的砍伐。英国森林覆盖率直线下降,木材甚至变成了稀有的战略性物资。这给刚萌芽的次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能源危机。

      在这时,煤炭作为一种易开采、热值高的新型燃料闪亮登场。但是,从柴薪到煤炭的转变并不是“换一种燃料放在火堆上燃烧”那样简单的事情。因为烧煤会产生烟雾和难闻的怪味,要是在没有烟囱的房屋中使用,时常会出现生命安全问题。为了烧煤但又不至于窒息,人们不得不用烟囱来解决这个问题,然而这又涉及更为复杂的问题——房屋构造的改变。高高的烟囱便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选择,煤炭的日益渗透使得烟囱成为英式建筑的一大特色,流传至今。

      英国的能源转型始于 1550 年,煤炭在英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开始超过 5%。至 1619 年,历时 70 年左右,煤炭在英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超过原先居主导地位的柴薪,这标志着英国完成了从柴薪能源向煤炭能源的转型。1776 年,英国人詹姆斯·瓦特通过改良,制造出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它通过烧煤把水变成蒸汽,进而通过蒸汽驱动机器。机器动力开始替代人力畜力进入工业生产领域,蒸汽机作为大型工业普遍应用的发动机开始武装人类。1875 年法国建成世界上首座燃煤发电厂,煤炭产业开始加快发展。19 世纪 80 年代,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比例中超过了木柴,成为总量的一次能源。到 20 世纪初,煤炭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超过了一半。至此,被人们誉为“黑色金子”“工业食粮”的煤炭成功替代了柴薪,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碳中和是史无前例的一场自我革命

立足于全球低碳化转型背景

了解“双碳”目标的实现方式

把握“双碳”带来的新机遇


书摘插图

能源革命

      人类自诞生以来,就开始了一场生生不息的伟大征程。在这一征程中,能源的使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明之初,人类偶然发现了火,这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一个重大突破。距今约 180 万~ 20 万年的南非直立人、100多万年前的元谋人、50 万年前的北京人,都留下了用火的痕迹。人类对火的使用,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力量来改善生产和生活的次伟大实践。火的使用,使人类摆脱了茹毛饮血的时代,形成了进食熟食的生活方式,扩大了食物的来源和种类。火还能御寒、照明,可以有效地突破气候和地域的限制,拓展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同时,火也提高了人类的生产能力。原始人以用火驱赶、围歼野兽的方式进行狩猎,焚草为肥,刀耕火种。火作为种被人类掌控的能源操控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迅速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终把人类与动物区分开。

      原始的刀耕火种,只能是广种薄收,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原始人发明人工取火以后,掌握了一种强大的自然力,并催生了金属工具的发明运用,人类开始告别石器时代。春秋战国之交,一个东方文明古国——中国开始进入铁器时代,铁器农具与牛耕技术开始被广泛使用。商鞅变法时期,针对秦国地广人稀、劳动力不足的局面,商鞅果断引入了畜力,广泛推广牛耕技术。畜力远比人力强劲,随着农业新动力的加入,耒耜作业被铁犁牛耕所取代,刀耕火种的农业经济开始发生质变。凭借着新式农业动力和运输动力上的优势,秦国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一举获得了碾压东方六国的经济优势,奠定了统一中国的经济基础。中国也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告别奴隶社会,走进了封建社会,中国历史由此掀开新的一页。

      草木能源是人类文明发源的个伟大的动力,人类诞生以来的绝大部分时间都靠草木能源赖以生存,并以此达到了农耕文明的。而从柴薪到煤炭的转型,则花了数千年左右的时间。

      中国是早使用煤炭的国家。成书于春秋末战国初(约公元前 5 世纪)的《山海经·五藏山经》,已有关于煤的记载,书中称煤为石涅。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首次使用煤这一名称。西方的古罗马和希腊也是用煤较早的国家。古罗马大约在 2000 年前已开始用煤加热;公元前约 300 年,希腊学者泰奥弗拉斯托斯写作的《石史》记载有煤的性质和产地。

      真正叩开化石能源大门的国家是英国。大约在 13 世纪,英国在诺丁汉、德比等地已经开始小规模采煤。煤在当时主要是用作家庭燃料,其燃烧时释放的黑烟和怪味让它并不受欢迎。14 世纪,对煤炭黑烟深恶痛绝的英国政府甚至下令禁止在伦敦附近燃烧煤。也是在这一时期,随着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城市的发展、商品货币经济的渗透,英国封建经济发展到极盛,伦敦迎来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城镇化运动,人口在 1500 年至 1600 年之间翻了两番,从 5 万人增加到 20 万人。随着人口的增加,英国对木材的需求也开始增加,木材变得珍贵起来,价格日益走高,柴薪成本在 1500 年至 1592年间增加了一倍以上。由于伦敦城的扩张和人口的迅猛增长,柴薪已经很难满足伦敦的用能需求了。在当时的英国,一个普通的炼铁厂一年就需要消耗 400 英亩的林地,巨大的消耗带来了无止境的砍伐。英国森林覆盖率直线下降,木材甚至变成了稀有的战略性物资。这给刚萌芽的次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能源危机。

      在这时,煤炭作为一种易开采、热值高的新型燃料闪亮登场。但是,从柴薪到煤炭的转变并不是“换一种燃料放在火堆上燃烧”那样简单的事情。因为烧煤会产生烟雾和难闻的怪味,要是在没有烟囱的房屋中使用,时常会出现生命安全问题。为了烧煤但又不至于窒息,人们不得不用烟囱来解决这个问题,然而这又涉及更为复杂的问题——房屋构造的改变。高高的烟囱便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选择,煤炭的日益渗透使得烟囱成为英式建筑的一大特色,流传至今。

      英国的能源转型始于 1550 年,煤炭在英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开始超过 5%。至 1619 年,历时 70 年左右,煤炭在英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超过原先居主导地位的柴薪,这标志着英国完成了从柴薪能源向煤炭能源的转型。1776 年,英国人詹姆斯·瓦特通过改良,制造出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它通过烧煤把水变成蒸汽,进而通过蒸汽驱动机器。机器动力开始替代人力畜力进入工业生产领域,蒸汽机作为大型工业普遍应用的发动机开始武装人类。1875 年法国建成世界上首座燃煤发电厂,煤炭产业开始加快发展。19 世纪 80 年代,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比例中超过了木柴,成为总量的一次能源。到 20 世纪初,煤炭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超过了一半。至此,被人们誉为“黑色金子”“工业食粮”的煤炭成功替代了柴薪,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


前言

      我们可能正在迎来一个史无前例的“混沌” 时期,因为“碳达峰、碳中和”正在给这个世界带来釜底抽薪式的“双碳”革命。

      自工业化以来,人类开启了一场现代化进程。200 多年工业化释放出的巨大生产力,是人类诞生数百万年以来无可比拟的。工业文明成了继狩猎文明和农耕文明之后人类文明的又一次飞跃,可以说人类文明现代化的本质就是工业化。

      工业革命让人类找到了一把钥匙,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实现了从农耕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在短短两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机器带动了生产力的巨大进步,人类开创了以能源、机器和原材料为主要资源的现代工业经济。人类社会仿佛进入了一场石油沸腾后的狂欢。

      然而,化石能源的过度使用,导致二氧化碳超量排放,扰动了几十亿年形成的自然循环体系。以亿万年为形成周期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正在被以秒为单位地开采和消费。碳源和碳汇的自然平衡不再。由此产生的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荒漠化加剧、生物多样性被破坏、气候事件频发等问题已经成为人类避无可避的生存威胁。

     随着气候治理日渐成为全球关注重点,应对气候变化、碳排放、能源革命、产业革命成为全民话题。继 2020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愿景后,2021年 1 月,拜登在宣誓就职美国总统仅数个小时后,就签署美国重返《巴黎协定》行政命令,并将气候问题列为“优先事项”。截至 2021 年 3 月,全球已有 127个国家和地区做出了碳中和承诺。全球“零碳竞赛”正式开启。

      我们可能正在步入一个的新时代,因为“碳达峰、碳中和”让一切都在发生变化。

      一部化石能源史,既是一部近代经济发展史,也是一部世界格局演变史。自次工业革命和次能源革命至今的两个半世纪里,整个世界被彻底改变,全球至今仍深处于以石油为中心的经济体系之中。

      进入 21 世纪以来,新情况、新矛盾层出不穷。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在曲折中深入发展,科技在多领域突飞猛进,人类社会前进的步伐加快。自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一直在崎岖的路上“负”重前行。2020 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让全球按下“暂停键”,原本衰退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

      如此形势,叠加“百年变局”和全球“零碳竞赛”的开启,意味着“零碳时代”正在加速到来。“谁掌握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的豪言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数以万亿计的化石能源资产正在驶入历史的港湾;化石能源经济体系早已背影萧瑟,石油王朝已然四面楚歌。全球气候竞赛浪潮必将给全球的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带来历史性的重塑。在世界结构性矛盾的长期积累,疫情的冲击与“双碳”革命的叠加下,各国经济发展失去了“准心”。

      在未来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人类将从现在的化石能源时代彻底转变为零碳能源时代,世界政治经济面临新的历史性时刻。

      我们可能正在走入一个开天辟地的新历史方位,因为“碳达峰、碳中和”带来的“双碳”革命正如一阵狂风席卷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临近碳中和时代,化石能源文明何去何从?搁浅的化石能源资产如何重新起航?迷雾重重中,谁又是柳暗花明的那一束光?传统化石能源的旧答案俨然分崩离析,新的答案似乎还没有着落。

     国际秩序、国内社会经济都迎来了历史性的大变局。每个国家、行业、企业、个人都迎来了属于这个时代的风云突变。

      虽然“青 之末,狂风乍起”,所幸的是,历向已“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花”般照进现实。

      面对未来变局,我们试图以《迈向碳中和:中国未来转型路径与产业机遇》一书窥得万千变幻之一二。本书立足全球低碳转型的历史节点,以“3060”为目标愿景,擘画低碳世界新蓝图。全书共分七章:章为缘起篇,主要介绍碳中和的背景及全球气候治理由来;第二章为全球篇,主要介绍全球碳排放、国际气候谈判和全球气候治理格局;第三章为国际篇,重点介绍七大主要经济体的碳排放情况及减排路径;第四章为中国篇,主要提出中国特色减排之路的策略建议;第五章为产业篇,主要提出重点行业绿色转型升级之路;第六章为未来篇,展望零碳时代未来;第七章为建议篇,提出了碳中和背景下对国家、区域、企业和个人的建议。

      碳中和时代,注定是个伟大的时代。谨以此书献给这个伟大的时代,期待本书能为碳中和这一伟大征程贡献绵薄之力!


书籍介绍

碳中和是我国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目标,事关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模式和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调整,既是一场系统性的革命,也是一次长达几十年的机会。

本书立足于全球低碳化转型背景,在介绍了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碳排放情况和减排路径的基础上,不仅就中国的情况提出了中国特色减排之路的策略建议,还从行业的视角出发,重点分析了能源(电力)、工业、交通、建筑、农业、信息产业等领域的排放现状及特点,提出了各领域的绿色转型升级之路,旨在帮助政府机关人员、企业管理者、行业从业者、投资者以及泛财经大众读者等群体了解中国未来40年的新约束与新机遇。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3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7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3分

  • 实用性:4分

  • 章节划分:4分

  • 结构布局:9分

  • 新颖与独特:5分

  • 情感共鸣:9分

  • 引人入胜:8分

  • 现实相关:4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9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6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9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强烈推荐(451+)
  • 全格式(177+)
  • 在线转格式(641+)
  • 速度慢(628+)
  • 推荐购买(140+)
  • 值得购买(290+)
  • 中评(274+)
  • 情节曲折(664+)
  • 书籍多(598+)

下载评价

  • 网友 索***宸: ( 2024-12-24 22:38:17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寿***芳: ( 2024-12-29 13:32:14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宓***莉: ( 2024-12-27 18:18:04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权***波: ( 2025-01-04 01:11:34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益***琴: ( 2025-01-13 16:07:25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扈***洁: ( 2025-01-19 11:55:45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权***颜: ( 2025-01-08 17:28:57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瞿***香: ( 2025-01-08 00:59:21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濮***彤: ( 2025-01-05 02:42:49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孔***旋: ( 2025-01-16 16:01:05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随机推荐